□ 文/汪玉勝
在信息化的時代,工程質量監督體系也要實施信息化改革,提高整個質量監督體系的管理水平,使質量監督程序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
隨著當代建筑業的迅猛發展,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管理在質量監督工作中的地位日趨重要,為使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達到即時性、客觀性、準確性、完整性,有必要進行信息管理的計算機化,避免原有信息管理中紙張浪費的現象,這符合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形勢。
監督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為:依據國家、省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標準,建立基于全監督機構的業務和辦公的計算機管理系統與網站,推行和提高監督機構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業務管理體系,為領導決策和業務辦公提供科學化的信息管理依據;實現機構內網絡互聯、與國際網絡互聯,實現數據共享;加速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反饋;加強基礎數據管理和數據共享;加強各部門的橫向聯系,減少人力、物力等系統資源,解放生產力,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系統建設的原則是:統一管理、統一標準、資源共享、加強協調、安全保密,系統同時還應具有先進性、可靠性、可擴充性和前瞻性。
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主要來自施工現場的數據、試驗室對施工材料的試驗數據、監督站對現場的監督抽檢數據、各方責任主體相關信息,如設計單位資質、監理單位資質等(如圖1)。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業務流程及管理要求,系統應涵蓋從工程報監登記到工程竣工備案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內容,加強從工程報監、首次監督例會或監督交底、責任主體質量行為監督、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抽查、整改、停工、重大事項申報、中間驗收到竣工驗收、監督報告、監督歸檔、備案等的流程管理;加強監督站對監督工程的跟蹤、匯總、統計和分析,并形成決策數據。系統應能把監督機構內部辦公管理和監督工作的業務管理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具體如下:
(1)接收工程質量監督申報表,并分配到站內各部門;
(2)收集施工現場數據,包括實體質量和質量行為兩方面的數據,該工作主要由監督工程師進行現場監督,收集整理后錄入計算機;
(3)收集、查詢、核實各方主體相關信息,比如核查設計、施工單位是否具備相應資質等;
(4)試驗數據采集和處理;
(5)對工程各項指標的查詢、統計分析,并生成符合相應標準的報表;
(6)日常業務辦公管理,如郵件、待處理工作提示、文件檔案管理等;
(7)常用資料速查,如強制性條文、檢測取樣要求、各相關單位及人員電話等;
(8)網站應能基本實現網上辦公,各部門職責及辦事指南應清晰,相關單位及人員可憑權限進行操作;
(9)網站應定期向社會公布各種信息,如年度施工項目、竣工項目、建筑工程質量情況、質量安全大檢查情況等,并可普及質量安全知識。
系統應以Internet/Intranet 和數據庫技術為基礎,采用當今先進流行的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體系結構,該體系結構所有計算器操作都在服務器上進行,然后將結果的標準以HTML文件格式傳送到客戶端,這樣客戶端只需有瀏覽器就可以了,系統的升級維護也只需要在服務器端口就可以操作。更重要的是ASP使用的ActiveX 技術,基于開發設計環境,設計者可以設計各種組件,使自己的網頁幾乎具有無限的擴充能力。另外,ASP可以利用ADO方便地訪問數據庫,這些使得開發基于Web 的系統成為可能。從以上特點看,采用ASP 技術開發系統對客戶端計算機配置要求不高,也便于整個系統的升級維護,從而降低了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是一種可取的方案。

系統的操作界面采用標準的Internet Explorer (IE) 和Windows窗口風格,簡單易用,用戶只需要具備基本的電腦使用知識,經過短期的系統操作培訓就可以熟練使用系統。目前大多數監督人員均能掌握電腦的基本應用,為系統的順利使用提供了有利條件。
考慮以上要求,采用了如下方案來進行設計實現。根據工作實際情況,部分操作在監督站內完成,所以應在監督站建立一個局域網絡,采用星形拓撲結構,其操作涉及的單位比較多,計算機使用水平差別大,而且系統對數據的實時性要求不高,因而采用服務器托管,如有條件也可在監督站內設置機房。在該服務器建立一個網站,相關的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各種方式方便地登錄網站,實現數據的錄入、查閱等操作。兩個服務器之間的數據交換,則利用強大的分布式數據庫SQL Server的SQL Agent 進行定期更新。這種方案在可行性和經濟性上都是很好的。
根據實際情況及需求,系統還應考慮加入多項新技術以提高監督管理工作效率。這幾項技術包括:移動短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PDA 技術和數字視頻技術等。
移動短信技術的應用使監督機構可根據業務需要向建設工程相關的責任人發送業務處理信息,如一些企業提交資料表格經過監督機構處理的反饋信息等;可以通過短信服務功能向監督機構內人員發送如開會通知、公告等相關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使監督機構能夠通過電子地圖縱覽機構內所監督工程的分布情況,地圖上的不同標識表示工程的不同狀態,如在建、竣工等,并且可以按照不同條件進行搜索,如道路、工程名稱、主要標志物等,方便決策。
使用PDA 進行現場數據采集,數據可隨時與系統進行相互傳遞,解決了在傳統的監督系統中監督員需要對現場數據進行重復填寫錄入的問題,簡單而有效,也降低了監督人員的工作強度。
施工現場的數字視頻監控可讓監督人員實時了解現場的施工情況,及時發現施工中的質量安全隱患,并且便于及時監督抽查。
操作系統宜選用Windows2000 Server,數據庫系統用SQLserver 數據庫管理系統,終端機則使用Windows98/XP+IE5.0,ASP網頁運用微軟的InterDev開發,腳本語言采用VB Script 和JavaScript 相結合。
根據各部門和單位的職責,系統應為不同的部門和企業單位設計不同的網頁,各單位(部門)根據所得到的合法賬號和密碼,進入相應網頁進行數據提交、信息查詢、報表打印等操作相關技術性文檔,還可以上傳和下載,便于檔案管理。
系統應用電子和信息技術為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工作方法,也為提高和保障工程質量提供了一個有力手段,同時實現了監督工作的信息化,促使整個質量監管系統的工作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使政府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尤其是各級質量監督站的工作程序化,嚴格質監工作的管理模式,提高工程質量監管人員的責任心和主動性,同時也為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度、責任落實到人提供依據。對監督內容、監督方法、評定標準、監督結果的管理等進行明確界定,規范日常監督工作,使監督過程有據可依,監督信息得到完整記錄,監督結果有據可查,同時便于監督站、科室領導對工程監督信息進行實時分析掌握和加強對監督人員的管理。為整個監管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知識指引,提高監督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進而保證監管工作質量。系統的應用對政府工程質量監管體制的創新,對形成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建設工程市場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