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民棟 梁劍凌 朱 霞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光明醫院,廣東深圳 5181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為呼吸系統的常見疾病,具有氣流受限的特征,其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1]。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呼吸肌疲勞,而加重病情,影響治療效果。有效減輕呼吸肌疲勞,增加呼吸肌力量,可促使患者康復,是目前呼吸疾病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本研究通過應用健脾益肺法治療肺脾氣虛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改善呼吸肌疲勞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訂的COPD診斷標準[2],結合COPD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3],根據診斷標準與急性加重期各項指標,在排除其他引起C反應蛋白(CRP)、前白蛋白(PA)等變化的疾病后確定。
1.1.2 中醫證型分類標準 采用中醫“脾肺氣虛證”的辨證標準[4]:咳嗽氣喘,久咳不愈,咳聲低弱,動則氣促,咳痰清稀,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惡風,易感冒,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舌淡或暗,苔白或白滑,脈弱。
符合COPD西醫診斷標準,分期屬急性加重期,年齡40~65歲,中醫辨證為肺脾氣虛證,可兼夾腎氣虛和(或)痰瘀內阻,經深圳市光明新區光明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不符合以上納入標準者;②排除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由藥物和(或)化學毒物所引起的COPD;③由于不能堅持治療及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導致未完成規定的觀察療程者。
選擇我院呼吸科及康復科2012年2~12月門診、住院治療的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40~65歲,40~<50歲28例,50~<60歲34例,60~65歲38例。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接受西醫基礎治療 (根據個體情況應用吸氧、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等[5]),治療組聯合健脾益肺湯劑,療程均為4周。處方組成、劑型、用法及用量:健脾益肺法湯藥:黃芪20 g、黨參15 g、炒白術12 g、茯苓12 g、陳皮 10 g、麥冬 10 g、防風 10 g、甘草 6 g。上方每日 1劑,加清水500 mL文火煎至150 mL,二煎加水400 mL文火煎至150 mL,以上兩煎混勻,分3次,每次服100 mL。
1.6.1 6 min步行距離6 min步行距離與呼吸肌的功能呈正相關關系,呼吸肌疲勞的程度越輕者,步行距離越長,測量單位用米(m)[6]。
1.6.2 肺功能監測 采用便攜式AS-500 Auto spiro型肺功能儀(minato)監測肺功能,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根據生理指標身高、體重、性別、年齡推算出預計值,觀察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呼吸肌疲勞程度越輕者,肺功能指標越佳[7]。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治療組對呼吸肌疲勞的改善是有效的。見表1。
表1 兩組6 min步行距離比較(m,±s)

表1 兩組6 min步行距離比較(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組對照組50 50 297.26±63.51 299.13±61.25 341.42±53.65*#304.63±58.52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組在治療后的肺功能中的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和FEV1/FVC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治療組能有效改善肺功能,間接證明對呼吸肌疲勞的改善是有效的。見表2。
據WHO統計,2000年全世界約有274萬人死于COPD。每年可有6億人患病。20世紀90年代統計發現,COPD在疾病中造成的經濟負擔已越居到第12位。估計到2020年,可能達到第5位。在我國來看,COPD同樣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近年在我國發病率呈現增長趨勢。尤其在北部和中部地區,成年人的發病率約為4%,50歲以上者,發病率上升到10%~50%,COPD在農村患病病死率居于首位[8]。
COPD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COPD影響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是呼吸肌疲勞,引起呼吸肌疲勞加重的常見原因以各種理化因素導致氣管、支氣管感染為主。當呼吸道發生炎癥時,會使呼吸肌獲取的化學能減少或化學能利用不充分,當呼吸肌做功的能量消耗超過能量供應時,呼吸肌疲勞即可發生,呼吸肌疲勞嚴重時會出現呼吸衰竭,從而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死亡[9-10]。
目前有多種處理呼吸肌疲勞的方法[11-13],但對急性加重期COPD具有局限性,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們在臨床中使用的健脾益肺法湯藥,主治急性加重期、證屬肺脾氣虛型的COPD。該型以痰飲阻肺,肺氣壅滯,宣降失職,而見胸滿咳嗽、喘促不能平臥為主癥。“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主健運,運化水液,是水液代謝的中間環節。若脾虛健運失職,則水濕停滯,瘀而成痰,停聚于肺而發病。《醫宗必讀·痰飲》:“按痰之為病,十常六、七,而《內經》敘痰飲四條,皆因濕土為害,故先哲云:‘脾為生痰之源’……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矣。”故治法關鍵在于補益脾氣,增強脾運化水濕的功能,水濕得化,肺內停聚之痰再生無源,使肺氣宣降協調,諸證便解。本方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健脾滲濕化痰,麥冬防止燥濕太過以潤肺,防風疏風解表、黃芪與防風配伍,有補中有散、散中有補之意,陳皮理氣化痰、協調宣降,炙甘草調和諸藥,共同發揮健脾益肺、燥濕化痰的功效,從而提高呼吸肌肌肉的營養和耐力,減輕呼吸肌疲勞,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方藥在應用西醫基礎治療的前提下治療肺脾氣虛型COPD急性加重期,經前期研究證實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在臨床無明顯不良反應,能有效提高生存質量[14]。6 min步行距離作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心肺功能監測方法,簡單易行,在評價受試者心肺功能、運動能力、生活質量方面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15]。肺功能檢查在評估COPD的嚴重程度及預后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通過對6 min步行距離、肺功能的監測比較,證實健脾益肺法湯藥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疲勞,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后期將深入研究在應用該湯藥時,與COPD相關的淋巴細胞、炎癥因子的變化,以進一步證明健脾益肺法治療肺脾氣虛型COPD急性加重期的實用可行性。
表2 兩組肺功能監測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肺功能監測結果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FEV1:第 1秒用力呼氣量;FVC:用力肺活量
治療組對照組50 50 53.6±3.8 52.9±4.1組別 例數59.2±3.9*53.2±2.7 74.5±3.5 72.6±4.1 81.2±3.5*75.9±3.4 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治療前 治療后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1]Blanchette CM,Berry SR,Lane SJ.Advanc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ong older adults[J].Curr Opin Pulm Med,2011,17(2):84-89.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 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
[3]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1(1):1-12.
[4]王琦.臨床醫學叢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46-449.
[5]GOLD Executive Co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EB/OL].[2012-01-16].Http://www.goldcopd.com.
[6]于斌,吳楚財,馮起校.六分鐘步行試驗與肺功能檢測評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比較[J].職業與健康,2012,28(5):632-633.
[7]林國彬,葉仁群,謝嘉嘉.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勞中醫診治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169-170.
[8]趙蓉雅,朱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09,29(15):937-940.
[9]賈曉清,李曉英,國希云,等.護士健康指導下的肺康復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5):490-492.
[10]李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疲勞中醫藥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11,4(4):306-310
[11]Rabe KF,Wedzicha JA.Controversiesin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Lancet,2011,378(9795):1038-1047.
[12]Martinez FJ,Donohue JF,Rennard SI.The fut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reatment-difficulties of and barriers to drug development[J].Lancet,2011,378(9795):1027-1037.
[13]Garvey C,Ortiz G,Yawn BP.Toward better COPD management:practical aspects of inhaler use[J].Adv NPs Pas,2011,2(8):27-30,32.
[14]梁劍凌,謝民棟,朱霞.健脾益肺法治療肺脾氣虛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研究初探[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2):122-123.
[15]馮慧萍.六分鐘步行試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檢測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2,33(17):3711-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