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林
湖南省懷化市中醫醫院東院中心藥房,湖南懷化 41800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糜爛,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近年來研究表明,炎癥反應直接參與了ACS 的發生發展,如巨噬細胞、細胞因子、補體及其他炎癥前介質均參與其中。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與抗炎的雙重作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為新一代抗血小板藥物,其抗炎作用鮮見報道[2-3]。基于此,本文探討了硫酸氫氯吡格雷對ACS 患者超敏C 反應蛋白 (hs-CRP)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湖南省懷化市中醫醫院心內科收治的ACS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表現、心電圖及心肌酶學檢查結果均符合200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心臟病協會(ACC/AHA)制訂的ACS 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①心力衰竭、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慢性結締組織疾病、免疫性疾病和急性感染者;②非冠狀動脈血栓疾病者;③近1個月內應用氫氯吡格雷治療或實施過手術者;④不合作者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者。共納入研究對象86例,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 32例,女 11例;年齡44~78歲,平均(61.0±10.5)歲;病程 1 h~20年,平均(5.5±2.2)年;急性心肌梗死 19例,不穩定型心絞痛24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13例;年齡45~76歲,平均(60.5±10.8)歲;病程 3 h~18年,平均(5.4±2.3)年;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穩定型心絞痛2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病變類型及合并癥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參照2007年ACC/AHA 關于ACS 的治療指南[4]給予冠心病2 級常規治療(包括鎮靜、休息、改善心肌供血、控制血壓、調脂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首次頓服阿司匹林300 mg,后100 mg/d,療程30 d。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阿司匹林加硫酸氫氯吡格雷,首次頓服阿司匹林加硫酸氫氯吡格雷各300 mg,而后阿司匹林100 mg/d 加硫酸氫氯吡格雷75 mg/d,療程30 d。兩組患者中有溶栓指征者以尿激酶150 萬U 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ivgtt,30 min 內輸完。
所有患者均于用藥前,用藥7、30 d 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3 mL,EDTA 抗凝,離心分離血清,-20℃保存。應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血清hs-CRP 水平,N High Sensitivity CRP Reagent 進口原裝試劑盒購自德國Date Behring 公司;應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TNF-α,ELISA 試劑盒系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嚴格按規程和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與判斷結果,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hs-CRP 與TNF-α水平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hs-CRP 與TNF-α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7、30 d 后,hs-CRP與TNF-α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或P<0.01);對照組治療30 d 后,hs-CRP 與TNF-α 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7、30 d 后,觀察組hs-CRP 與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相應時點的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ACS 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目前研究表明,ACS 是一個多因素參與、多步驟復雜病理生理過程的臨床綜合征,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破裂、血栓形成,進而導致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臨床與基礎研究發現,炎癥反應貫穿于ACS 發生發展的全過程。目前,血清hs-CRP 和TNF-α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炎性標記物之一[5],如hs-CRP不受全血、抗炎藥物和激素因素的影響,能與炎癥同步變化,被認為是致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TNF-α主要參與炎癥反應的級聯過程,在ACS 患者其血清TNF-α水平明顯升高,因此其對ACS 易損斑塊的識別、預測斑塊破裂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6]。基于此,本文選擇血清hs-CRP和TNF-α作為本研究的主要觀察指標。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hs-CRP與TNF-α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hs-CRP與TNF-α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本組治療 7 d 后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hs-CRP:超敏 C 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7 d 后 治療30 d 后TNF-α(ng/L)治療前 治療7 d 后 治療30 d 后觀察組(n=43)對照組(n=43)11.5±2.2 10.8±2.0 7.2±1.5*﹠9.5±1.7 2.1±1.2**▲▲﹠4.7±1.5*▲115.2±33.0 114.6±32.9 84.0±22.7*﹠95.5±27.2 45.6±13.4**▲▲﹠70.9±19.8*▲
在臨床實踐中,阿司匹林被廣泛應用于抗血小板,且同時具有抗炎作用,因此本研究中對照組即選用阿司匹林用于患者治療。觀察組選用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該藥屬一種新型噻吩吡啶類衍生物,能選擇性地阻斷二磷酸腺苷(ADP)與血小板受體的結合,抑制激活ADP 與糖蛋白GPⅡb/Ⅲa 復合物,從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也可抑制非ADP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且不影響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即具有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7-8]。硫酸氫氯吡格雷最早于1986年由法國賽諾菲公司研制開發成功,2002年進入我國醫療臨床市場,目前上市產品有進口波立維和國產泰嘉兩種劑型,被應用于預防和治療因血小板高聚集狀態引起的心、腦及其他動脈的循環障礙疾病,可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事件的發生(如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與其他抗血小板藥物相比,硫酸氫氯吡格雷具有療效強、費用低、副作用小等優點,在臨床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如回皓升等[9]研究結果顯示,負荷劑量的硫酸氫氯吡格雷對直接支架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噻氯匹定。王歡等[10]研究認為,在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方面,硫酸氫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均能發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硫酸氫氯吡格雷效果優于阿司匹林。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較對照組能更顯著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 和TNF-α水平,進而表明硫酸氫氯吡格雷亦具有抗炎作用。綜合文獻觀點,其機制可能與硫酸氫氯吡格雷阻斷ADP 受體,減少了血小板釋放更多活性因子,進而抑制了對巨噬細胞的誘導、遷移和增殖作用有關。但是,硫酸氫氯吡格雷是否還通過其他機制產生抗炎作用,還有待后續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可見硫酸氫氯吡格雷降低了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的血hs-CRP 及TNF-α水平,具有較好的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因而可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具有更好的心血管保護作用。
[1]Naresh R,Rosemary JP,Amelia SK,et al.The role of echocardiography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NT-pro-BNP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Med Sci Monit,2007,3(12):547-578.
[2]Cornel JH,Becker RC,Goodman SG,et al.Prior smoking status,clinical outcomes,and the comparison of ticagrelor with clopidogrel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Insights from the platelet inhibition and patient outcomes(PLATO)trial[J].Am Heart J,2012,164(3):334-342.
[3]沈宗泉,周亞峰.氯吡格雷對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10):24-25.
[4]Gehrie ER,Reynolds HR,Chen AY,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outcomes of women and men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sults from the Can Rapi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Unstable Angina Patients Suppress Adverse Outcomes with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AHA Guidelines(CRUSADE)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J].Am Heart J,2009,158(4):688-694.
[5]張明吉,何建彤,張桐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 后妊娠相關蛋白A、高敏C 反應蛋白和腦鈉肽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9,7(6):423-426.
[6]Mora S,Rifai N,Buring JE,et al.Additive value of immunoassay-measured fibrinogen and high-sensit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for predicting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J].Circulation,2006,114(5):381-385.
[7]周海棠,宋建平.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血小板活化的干預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12):15-17.
[8]柳要偉,張德明,高立,等.冠心病患者應用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的臨床觀察[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27(3):185-186.
[9]回皓升,梁高燕.國產氯吡格雷在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8):96-98.
[10]王歡,安峽.氯吡格雷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09,18(10):72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