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興 梁云川 張 斌 郭爾斐 吳海龍 宋亮亮 張 帥 武建忠
石家莊市第一醫院骨二科,河北石家莊 050011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而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而對其治療中以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應用效果較受肯定,而在診斷及治療的過程中發現老年患者的此類骨折較中青年人椎體骨折存在較多不同點[1]。故對其的進一步全面研究對于改善診斷及治療效果均有較高的臨床作用,而影像學檢查作為診斷及手術治療輔助性手段對于本類患者的應用價值不言而喻,但鑒于不同影像學方法之間的效果差異[2-3],本文中筆者就X 線、CT 及MRI 檢查在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診斷及手術治療中的價值進行研究比較,現分析如下:
選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于石家莊市第一醫院進行診治的32例(45 處骨折)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例,女25例;年齡61~92 歲,平均(66.8±5.3)歲;病程 1.0~20.5 d,平均(4.1±0.4)d;陳舊性骨折6 處,新鮮性骨折39 處;骨折部位:胸6 椎體1 處,胸7 椎體2 處,胸8、9、10 椎體各1 處,胸 11 椎體 1 處,胸12 椎體14 處,腰1 椎體13 處,腰2 椎體7 處,腰3 椎體3處,腰4 椎體1 處;致傷原因:高處墜落13例,摔倒19例。將32例患者根據手術輔助影像學方法的不同分為X 線及CT 指導手術組,每組各1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陳舊及新鮮骨折構成、骨折部位構成及致傷原因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且簽署同意書的情況下參與本研究。
將32例患者分別采用X 線、CT 及MRI 于術前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比較。然后將X 線及CT 指導下手術患者的穿刺次數、手術時間、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椎體形態指標及Oswesty 功能障礙指數進行比較。另X 線及CT 引導下手術患者均采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兩種影像學輔助手術方法中患者均取俯臥位,使腹部下垂脊柱前凸,分別采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透視定位,確定病椎位置及體表穿刺位置并作標記,消毒鋪單后行局部神經阻滯麻醉,先行普通針頭穿刺透視下調整位置,使正側位均位于椎弓根內,行穿刺部位切開,深度至皮下,長度5 mm,植入穿刺針穿至骨質表面,體會穿刺點硬度,使穿刺針稍加固定即可,透視下調整進針點,使之正側位均位于椎弓根內,植入穿刺針至椎體后緣前5 mm,植入導針,更換工作通道,行球囊擴展,至滿意程度,退出球囊,攪拌骨水泥,待合適黏稠度后,經過工作通道植入骨水泥推桿,至合適深度,經過骨水泥推桿緩慢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凝固后,旋轉推桿,拔出推桿和工作通道,縫合傷口,兩種術式術后的X 線與CT 檢查結果較佳。
①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由患者根據自身的疼痛感受程度從0~10 分中選取最能代表患者此時疼痛程度的數字,其中0 分為無痛,10 分為最為疼痛,即分值越高則疼痛程度越明顯[4]。②Oswesty 功能障礙指數共包括10個項目的評估,每項均采用0~5 分6 級評分法進行評估,最終評估結果分為優、良、中及差4個等級[5]。
采用軟件SPSS 17.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T 在骨折線及附件骨折檢出率方面明顯高于X 線及MRI(均P<0.05),而MRI 在骨挫傷檢測中的價值較高,同時三種方法在椎體形態學改變中的檢測情況一致。見表1。

表1 三種檢查方法的檢查結果比較[n(%)]
CT 指導下手術患者的穿刺次數、手術時間及術后VA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X線及CT指導下手術患者穿刺次數、手術時間及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s)

表2 X線及CT指導下手術患者穿刺次數、手術時間及手術前后的VAS 評分比較(±s)
注:與X 線比較,*P<0.05;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檢查方法 穿刺次數(次)手術時間(min)VAS 評分(分,±s)術前1 d 術后1 d 術后3 d X 線(n=16)CT(n=16)4.2±0.6 2.1±0.4*54.5±6.2 33.7±4.9*8.4±1.2 8.5±1.1 5.3±0.9 3.2±0.7*4.8±0.8 3.0±0.6*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的椎體形態指標中的椎間隙高度、Cobb 角及Oswesty 功能障礙指數優良率均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而術后兩組均優于術前(均P<0.05)。見表3。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成為臨床多見病,發病原因多為低能量損傷如跌倒或日常生活中致傷,高能量損傷較為少見,決定了該病發病的隱匿性,患者常常難以回憶明確的受傷時間,由于發病的漸進性,導致較多患者延誤就診,就診時多到骨科門診,拍普通X 線平片常常是最初的檢查,一般會發現椎體外形的改變,楔形變較為多見,爆裂骨折較為少見,較少見到分離的骨塊,和中青年椎體骨折比較,由于屬于屈曲受力,骨折分型大多屬于A 型骨折[6],骨折相應部位棘突一般沒有明顯壓痛,反而變現為傷椎下方的疼痛,特別是脊柱兩側的放射痛,由于受傷部位和疼痛部位的不一致,容易導致延誤診斷,有研究認為對于此類患者單靠局部壓痛來確定病椎方法不準確,X 線平片只能作為是否有椎體骨折的初步篩選手段,無法確診骨折,特別是發病隱匿的骨折,盡管如此,由于X 線平片檢查較為方便,輻射量低,價格低廉,技術要求較低,較為普及,常常是術后復查的常規手段,為患者和醫生所樂意接受,在圍術期診治中必不可少,術中穿刺時是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可在術中操作時提供重要參考,椎體高度的恢復也可在X 線平片中得到體現,但是其檢查仍不夠細致[7],故對其在臨床的綜合應用價值的尤其對手術中的應用價值的研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表3 X線及CT指導下手術患者手術前后的椎體形態指標及Oswesty功能障礙指數比較
CT 平掃檢查對于輕度的椎體前緣壓縮骨折常常顯示為骨折處局部高密度影像,明確的骨折線較為少見,或不清楚,CT 矢狀位重建圖像可顯示椎體外形的變化,如前緣高度低于后緣,以及椎體前側的成角改變,這些改變對于判斷骨折是否為新鮮骨折或陳舊骨折有一定難度,在診斷方面不明確,CT 檢查對于爆裂性骨折有明確的診斷提示作用,可明確提示骨折線的位置,可顯示骨折塊的移位方向,特別是由于椎體形狀特殊,椎弓根在側位象上和椎管有重疊,使得CT 檢查在椎體骨折中有獨到的價值,可以明確地提示椎體后緣骨塊對椎管的壓迫,在椎體成形的治療中為防止骨水泥的滲漏,CT 顯示的骨折線有重要的參考價值。CT 檢查在術前為必需的檢查項目,有不可或缺的作用[8],但不是骨質疏松性骨折診斷的“金標準”,對治療及判斷預后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骨折疏松性椎體骨折行MRI 檢查可以明確地提示變形椎體是否新鮮或陳舊性骨折,2個月左右仍能夠有明確的信號改變,可以作為骨質疏松椎體骨折診斷的 “金標準”[9]。
本文中筆者就X 線、CT 及MRI 檢查在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診斷及手術治療中的價值進行研究,結果顯示,X 線、CT 及MRI 檢查在本類患者檢查中均有一定的價值,其中尤其以CT 效果較佳,主要體現在骨折線及附件骨折檢出率方面的優勢,而考慮到MRI 費用相對昂貴,故本研究中僅對CT 和X 線在本類手術治療中的價值進行比較,結果顯示,CT 較X 線的優勢體現在穿刺次數、手術時間及術后VAS 評分改善等方面,而兩種方法指導下的術患者的椎體形態指標及Oswesty 功能障礙指數改善無顯著性差異,但均較術前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較為全面地肯定了其在術中的價值,而也進一步肯定了CT 的綜合應用價值。通過本研究筆者認為MRI 價格相對較高,因較多患者不易于接受,故主要將X 線與CT 的圍術期應用價值進行比較,但是MRI 可作為上述兩種檢查方法不佳時的進一步檢查手段[10-11]。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CT 在在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診斷及手術治療中的價值均相對更高。
[1]楊蕊敏.骨質疏松與頸動脈粥樣斑塊相關性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雜志,2000,7(2):202,208.
[2]錢厚龍,王桂紅.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影像學特點跟蹤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0,17(3):225-226.
[3]郝延科,馬良,徐展望.骨質疏松壓縮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后影像學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9,7(4):270-272.
[4]關輝,張瑞娟,王明娣,等.在醫學影像學技術引導下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09,6(10):48-49.
[5]陳施展,張聰,姚一民,等.三維CT 與C 型臂X 線機引導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比較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2,33(4):291-294.
[6]吳奇華,楊仕海.多功能數字C 臂透視引導下經皮椎體球囊擴張成形術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療效評估[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5):1815-1816.
[7]Wick M,Petraschka C,Kronawitter P,et al.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are conventional radiographs useful-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after kyphoplasty [J].Z Orthop Unfall,2010,148(6):641-645.
[8]高超,王聯營,田治海,等.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及影像學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09,18(4):234-236.
[9]梁憲和.單個椎體壓縮的影像學診斷與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6):604-605.
[10]葛建忠,張慧東,靳文劍,等.CT 引導單側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J].中國骨傷,2011,24(10):824-827.
[11]梁隆輝.研究骨質疏松的影像學與臨床關系[J].中國衛生產業,2011,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