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雙雙 喬 慧
解放軍總醫院南樓呼吸內科,北京 100853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由循證醫學分支發展而來的一項護理領域的新觀念。它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運用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證據,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兼顧患者的價值和意愿,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的護理[1]。隨著醫療技術的逐年進步,纖支鏡檢查已成為診斷治療老年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由于纖支鏡檢查是一種創傷性檢查且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復雜,容易造成患者在治療前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心理,這將會影響手術效果并增加并發癥的發生,所以對老年患者實施循證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循證護理在纖支鏡圍術期發揮作用的國內報道較少,而我院將循證護理應用于30例纖支鏡圍術期老年患者的護理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科2011年2月~2012年9月住院患者60例,男 40例,女20例;年齡 76~93 歲,平均(82±3)歲;其中,支氣管肺部腫瘤25例,肺部感染9例,肺間質纖維化11例,胸腔積液8例,肺不張7例;文化程度:大學以上12例,高中以上33例,初中以下15例。將60例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循證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檢查前禁食4~6 h,準備好纖支鏡及配套器材外,連接好心電監護儀、吸引器、供氧設備,提供必需的搶救藥品。備好近期X 線胸片、心電圖、肺功能報告、肺部CT 片及相關實驗室檢查。護理人員向患者簡明介紹診療步驟及纖支鏡檢查的技術優點,解釋麻醉前、中、后的注意事項和手術操作環境,從而消除患者緊張心理。入室后協助患者擺好體位。對有嚴重冠心病、高血壓及危重患者,在心電監護和吸氧狀態下進行。密切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及時向醫師匯報并做好各項應急準備。
1.2.2 循證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循證護理的模式進行護理。科室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1名,責任組長1名,護士3名組成。針對纖支鏡圍術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安排成員檢索相關文獻,篩選證據,最后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應用證據,采取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干預。具體為:①術前護理干預:由于患者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且對纖支鏡檢查缺乏認識,擔心消毒效果、操作醫師技術水平、不能耐受或并發其他疾病等,存在不同程度緊張、恐懼、排斥心理,所以小組要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詳細介紹纖支鏡檢查的有關知識及必要性,簡單演示操作步驟,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給予有效的、明確的、積極的信息。必要時介紹患者與經歷過相同手術的病友交談,使其消除心理負擔,并樹立信心[2]。②術中護理干預:協助患者擺好體位,并對老年患者給予有目的的指導,護理人員須熟知不同麻醉方式下纖支鏡檢查的護理配合[3]。指導患者做好配合動作,教患者閉上眼睛,平靜深呼吸,想美好的事情,告知纖支鏡進入聲門時會有咳嗽、惡心、氣憋感覺屬正常反應,不能抬頭或搖頭,同時防止耐受力差得患者翻身或強行拔管。檢查中運用表揚性語言分散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使患者主動配合能力提高,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注意面色、神志等[4]。③術后護理干預:檢查完畢后用軟紙拭去口角分泌物,患者臥床或靜坐休息20 min,禁食3 h,告誡患者少說話、多休息,不可用力咳嗽、咳痰,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發熱、胸痛、呼吸困難,分泌物顏色和特征,若出現少量咯血屬正常現象,囑其不必驚慌[5]。對于患者最關心的檢查結果,遵循保護性醫療原則,以合適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屬。
監測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模式護理下護理前后的心率及血壓、焦慮指數、術中配合程度和術后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心悸等情況變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在護理前后分別對患者進行測評。SAS 評分量表以臨界分值標準分50分為界限,評定總分<50分為無焦慮;50~65分為焦慮情緒明顯,有抵觸;評定總分≥66分為焦慮情緒不減,帶有完全的抵觸情緒。術中配合程度比較及術后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心悸等情況變化。配合程度由操作醫師評價后產生,評價方法分為4級,1級:不配合;2級:勸說后配合;3級:配合;4級:主動配合。
應用SPSS 17.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循證護理組配合程度1級1例、2級4例、3級16例、4級9例;對照組配合程度1級3例、2級15例、3級9例、4級3例;循證護理組配合程度優于對照組(χ2=12.33,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纖支鏡配合程度比較(例)
循證護理組出現并發癥11例次(36.67%),對照組出現并發癥30例次(100.00%),循證護理組并發癥發生顯著低于對照組,循證護理組患者術后支氣管痙攣、呼吸困難、心悸并發癥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鼻出血、咯血并發癥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并發癥比較[n(%)]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心率、血壓及焦慮指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后兩組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循證護理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隨著纖支鏡在呼吸系統領域應用逐漸廣泛,其已成為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纖支鏡是一項內窺鏡檢查,屬有創檢查,易引起患者焦慮、緊張、甚至恐懼,從而影響了纖支鏡檢查的順利進行,使得此項檢查危險性增高且較易發生術后并發癥[6]。貝克認知學說指出了認知產生情緒行為,異常的認知產生了異常的情緒反應,這種負性的心理狀態容易使老年患者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7]。在纖支鏡圍術期中運用循證護理,循證小組主動查找相關領域的最佳實證,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及患者的意愿,給予患者全程最佳護理。從本組資料可見循證護理組護理前后心率、血壓、焦慮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常規護理難以完全解除患者的焦慮心情,而循證護理運用到老年患者圍術期卻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焦慮情緒,調整了心理狀態,減輕了心理負擔。從表1 可見循證護理組能使患者加強對纖支鏡的認識,從而愿意主動配合,保證了纖支鏡手術的順利進行。循證護理組加強了術前呼吸道護理準備,如控制呼吸道感染、戒煙戒酒、戒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接觸過敏源等,從表2 可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率、血壓、焦慮指數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率、血壓、焦慮指數比較(±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例數護理前心率(次/min)收縮壓(mm Hg)舒張壓(mm Hg)焦慮指數(分)護理后心率(次/min)收縮壓(mm Hg)舒張壓(mm Hg)焦慮指數(分)循證組對照組30 30 t 值 P 值84.54±14.96 85.53±15.99 0.369>0.05 134.17±17.69 135.23±18.71 0.483>0.05 77.87±8.96 78.81±9.27 0.375>0.05 54±3 55±2 0.065>0.05 76.12±10.92*80.78±11.75*2.082<0.05 120.66±9.81*130.86±10.84*3.364<0.05 72.84±5.56*78.57±6.03*2.974<0.05 35±4*47±6*3.034<0.05
循證護理作為護理領域的新學科,在臨床護理的操作及研究工作中已發展成為現代護理的新趨勢。循證護理可以為老年患者纖支鏡手術提供針對性更高的護理服務,較傳統護理更科學、更完善、更人性化[8-9]。護理人員也能不斷更新和豐富理論和方法,從而更好地制訂護理措施,更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纖支鏡檢查的成功率,在臨床護理中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和實踐價值。
[1]張靜平.現代護理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79.
[2]錢紅英,劉惠.循證護理在呼吸科護患專業性溝通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2A):63-64.
[3]廖家玉,顏潔.不同麻醉方式纖支鏡檢查的護理配合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6):111-113.
[4]夏學麗.心理干預療法對老年患者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90-91.
[5]王燕,金雁,鄭玉婷.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4C):35-36.
[6]呂曉玲,王朝霞,孔雪梅.系統心理護理對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患者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09,11(23):273.
[7]許文新.現代心理治療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1997:121-123.
[8]黃文艷.循證護理在腸胃鏡手術前焦慮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9):39-40.
[9]胡維杰,王利娜,汪曉峻,等.無痛消化內鏡對伴心肺疾病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觀察[J].實用老年醫學,2007,21(5):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