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賢鳳 朱圣敏
湖北省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荊州 434020
湖北省荊州市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我院”)門診輸液室是我院的服務窗口之一,靜脈輸液占所有護理工作的98%,服務對象為7個月~14歲的兒童。由于患兒年齡小,病情變化快,語言表達不完整或不能表達,自控能力差,血管穿刺難度大,容易漏針。且流動性大,在院時間短,照護難,家長對患兒的照護能力參差不齊,對疾病的變化、護理常識、藥物的不良反應認知不足。輸液室工作重復、單調、環境吵雜讓護士易產生疲勞,所以容易出現護理安全隱患,本研究根據所在門診輸液室患者及工作特點,通過實施規范化巡視管理,在規避護理風險,杜絕安全隱患,保證患者安全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0年7~12月1 000例輸液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10~12月500例患兒為觀察組,實施規范化輸液巡視。7~9月500例患兒為對照組,實施傳統的輸液管理,即由穿刺護士穿刺完,在輸液室休息,有需求時呼叫巡視護士(巡視護士兼做其他工作)。兩組患兒在年齡、診斷、治療用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輸液室有60個座椅,7張觀察床,共有護理人員12名,其中護士1人,護師8人,主管護師2人,副主任護師1人。工作人員固定。
對照組按“1.1”項下方法操作,觀察組采用規范化輸液巡視的方法,具體如下:
1.2.1 安排專職巡視班,詳細制定工作職責 上巡視班的人數以當日輸液人次而定。職責主要為負責對輸液室所有患者進行不間斷的巡視。及時根據醫囑合理調節滴速,及時換藥拔針,及時發現處理液體滲漏,及時觀察發現病情變化并有效報告醫生進行處理。及時協助指導家長護理輸液中的患兒,做個性化健康指導。
1.2.2 使用自行設計門診多功能治療單,及時做好巡視記錄和各種信息的統計多功能門診治療單由楣欄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楣欄記錄患者的信息,正文左邊是醫生開具的治療醫囑,右邊共6列3行,分別是核對藥物、配藥、穿刺、巡視、換藥、拔針6列,各個責任護士簽名,并登記時間,重新穿刺后可在第2行3列開始記錄,4、5、6列依次執行和記錄。發現病情變化記錄在右下角空白處。治療單用低碳復寫紙打印,一式兩份,一份用于配藥穿刺后,再用專用寫字板夾好懸掛于輸液滑桿上,復寫一份由患者保留,在穿刺前和護士再一次核對后收回,與拔針后手寫的一份分別進行整理。做好治療單上各種信息統計的管理,通過統計每小時患者流量,護士長根據門診工作規律,一日各時段工作量和特點,進行合理的巡視彈性排班,推出各個時段的上班人次,避免資源浪費和短缺,合理使用各級護士。治療單同時可以反映調節滴速的時間,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輸液完成時間,從而判斷記錄滴速是否真實。使用不同顏色的寫字板夾,對年齡小、病情重的患兒做好標識,巡視時重點觀察。
1.2.3 標準化巡視班觀察動作,突出巡視班工作重點 在巡視時做到“三看”,即向上看,液體是否輸完,及時換藥拔針;平視,滴速是否合適,及時合理調節滴速;俯視,穿刺部位有無滲漏,患兒面色呼吸是否正常,有無病情變化,及時予以處理。避免巡視時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1.2.4 標準化巡視時護理告知內容 先告知家長如何護理輸液中的患兒,重點是照護什么;調節滴速時,告知家長不得擅自調快滴速,危害是什么;告知家長藥物不良反應,重點觀察什么;協助家長和患兒取舒適體位,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家長觀察發熱患兒四肢循環,指導患兒家長正確按壓拔針處即同時壓住進血管和進皮的兩個針眼[1]。指導家長回家后如何護理患兒。
1.2.5 及時監控巡視班工作質量 安排一名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質控員和護士長一起每日抽查巡視班工作質量,監控內容有;輸液滴速、家長呼叫拔針換藥頻度、家長對門診用藥、護理、了解程度,液體滲漏情況、拔針按壓情況。主動及時發現、正確報告處理病情變化,患兒及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隨即抽取實施前后3個月門診輸液患兒中各500例,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巡視班工作滿意度調查、巡視班工作質量監控、護理缺陷發生情況進行比較。
滿意度評價標準:輸液后5 min 內調節滴速,滴速與醫囑相符(正負不超過5 gtt/min),輸液管活塞統一卡在莫非管以下10 cm 處(利于判斷是否控制了滴速,利于發現家長擅自調快滴速),液體滲漏面積不超過1 cm ×1 cm 護理處置及時。家長呼叫換藥拔針頻次少。拔針按壓方法正確,無針眼處滲血。無護理投訴。抽查時間安排在患者高峰期、中午晚上及患者少時各個時間段。
采用SPSS 15.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患兒及家長對拔針、換藥、護理指導的及時性、對巡視服務的整體滿意度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巡視工作滿意度比較[n(%)]
結果顯示,對及時調節速度、合理控速、記錄、針眼無滲血、家長呼叫頻次、及時發現患者需求等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結果顯示,拔針不及時、換藥不及時、滴速不合理、發現滲漏不及時等護理缺陷發生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對發現病情變化情況,其中對照組是由家長發現報告護士,觀察組要求由護士主動發現,更能做到及時有效地處理病情變化,保證患者安全。兩組比較有差異,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009年衛生部制定的《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在巡視時間上,改變了以往分級護理制度巡視時間要求,規定對特級護理患者24 h 連續監護;一級護理每1 小時巡視患者1 次;二級護理每2 小時巡視1 次;三級護理每3 小時巡視1 次;患者病情有變化隨時巡視。而對門診輸液患者的巡視沒有具體的規定,各醫院都自有做法。筆者認為,門診患者與住院患者比較,流動性大,每個時段都有患者在進出,加上有95%的門診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用后15 min 內要密切觀察用藥反應,且小兒病情有變化快,而門診護士對患兒病情了解不多的特點,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7~12月門診輸液室發生的護理缺陷,確定輸液巡視為質控點,對輸液患兒實施規范化巡視。

表2 兩組巡視班質量監控比較[n(%)]

表3 兩組巡視工作缺陷發生情況比較[n(%)]
標準化巡視班“三看”動作及使用多功能門診治療單,調動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將過去的被動觀察轉變為主動觀察,加強了工作責任心,有效保證了巡視工作質量。及時控制滴速及告知家長其重要性,有效地杜絕了可控性事件的發生,例如:空氣栓塞、高熱驚厥、急性肺水腫等。實施后杜絕了發現病情變化不及時的現象,有效地控制了拔針、換藥、發現滲漏不及時的現象。保證護理安全的同時,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
巡視護士全程陪同每一個患兒的輸液全過程,體現了把護士還給患者的優質護理服務內涵;及時發現、應答患兒及家長的各種不同的服務需求,體現了以家庭及孩子為中心的護理;護理人員運用巡視時間,與家長及小孩從事健康教育活動,讓家長學會科學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照顧[2]。特別關注照護能力差、年齡大的照護者,及時予以幫助和指導,讓護理服務體現人文關懷。通過表1 可以發現,實施后患兒及家長對巡視服務的整體滿意度為97.00%,極大地提高了家長合作程度,合作型護患關系進一步保證了護理安全,有效地規避了護理風險。
巡視護士在正確的時間,做什么、說什么、寫什么、怎么做、怎么說都有標準可執行,例如:當同時有幾個患兒需要拔針時,護士要回答“馬上來”,而不是“等一會兒”。使護理服務質量、護理工作質量得到保證。護士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者及時有效地監控,有效地保證了巡視工作的質量。實施后拔針換藥的及時性分別為為92%和93.6%,不依賴家長呼叫換藥拔針,家長呼叫頻次的減少,使兒科輸液室吵雜的環境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為患兒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治療環境。家長更放心、專心地照護患兒,既保證了患兒的安全,又提高了靜脈輸液的成功率。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3]。護理安全管理是管理的重點,是護理質量的保證,提高護理安全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永久性主題,也是衡量醫院護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標準[4]。輸液室實施規范化的巡視,通過控制滴速數據化、巡視動作標準化、健康教育個性化,使輸液過程的安全管理更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有效地規避了護理風險,保證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但巡視工作的質量取決于護士綜合素質及合理的人力資源配備,需要護士加強專業素養培訓,提高溝通能力,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善于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通過觀察到的癥狀,分析判斷患兒病情,及時準確報告醫生進行快速處理,同時還要具備應對各種緊急事件的能力。在醫療模式改變、患者對護理服務要求提高、護理人力資源配備不足的情況下[5-10],如何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能力以彌補人力不足,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這還需要相關學者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花云,劉小文,劉新文,等.小兒靜脈輸液滲漏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J].護理學雜志 2006,23(21):30-32.
[2]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83-284.
[3]劉小春.微硅推注泵使用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與安全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59-60.
[4]樸杜順,董秀英.護理小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8,7(7):50-52.
[5]李亞節,杜艷麗,張立穎,等.對分級護理巡視時間的調查分析及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19-20.
[6]李虹.護理安全管理在門診輸液室的重要性 [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1):156-157.
[7]曹桂蘭.輸液室臨床護理帶教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2):67-68.
[8]王美珍.門診輸液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0,7(7):121-122.
[9]李希,丁麗華.門急診輸液室的安全隱患及預防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5):120-121.
[10]王云江,郭風云,姚金良,等.門診輸液室安全用藥管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