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輝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湖北孝感 432000
前列腺受到特異或非特異性感染引起的急慢性炎癥統稱為前列腺炎,是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1]。Ⅲ型前列腺炎是最為常見的類型,以盆骨底張力性疼痛為主要表現,可伴有陰莖、睪丸以及腰骶部疼痛,也可有射精疼痛等,臨床又稱為慢性盆底疼痛綜合征[2]。該病具有病程長、易復發的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通過對76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實施坦索羅辛聯合雙氯芬酸鈉栓進行治療取得不錯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43例,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67例,年齡23~46歲,平均(30.38±5.29)歲;病程 0.6~35個月,平均(17.05±5.38)個月;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輕度15例,中度35,重度17例。觀察組76例,年齡22~47 歲,平均(30.42±5.37)歲;病程 0.5~36個月,平均(17.22±5.41)個月;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輕度17例,中度40例,重度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Ⅲ型前列腺炎診斷標準[3],有不同程度的會陰部及下腹部疼痛,陰囊及睪丸墜脹不適,可伴有尿頻、尿急、尿痛以及尿道不適;行直腸指檢可有前列腺觸痛;前列腺按摩液檢查可見白細胞>10個/HP,很少有卵磷脂小體;前列腺按摩液及精液檢查未見病原微生物感染。所有患者均排除內科嚴重疾病;排除尿路感染、血尿等嚴重并發癥;排除其他原因導致泌尿系梗阻。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給予患者0.2 mg 坦索羅辛膠囊口服,每晚1 次,連續口服1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50 mg 雙氯芬酸鈉栓塞肛,每晚1 次。對于癥狀嚴重的患者可于每日清晨加用1 次。連續治療1個月。
于治療前,治療后4、8、12 周對兩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IH-CPSI)、疼痛癥狀評分(PS)、排尿癥狀評分(USS)、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生活質量評分(QLS)進行統計。監測兩組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細胞(EPSWBC)含量。
以臨床癥狀消失,連續兩次前列腺按摩液檢查正常,肛診前列腺無壓痛,質地正常,NIH-CPSI 積分減少≥90%為臨床治愈;以連續2 次前列腺按摩液檢查白細胞與之前相比減少>1/2個/HP 或<10個/HP,觸診壓痛減輕,質地有所改善,NIH-CPSI 得分降低70%~<90%為顯效;以臨床癥狀、EPS 檢查、觸診均較前有所改善,NIH-CPSI 積分下降35%~<70%為有效;以臨床表現、EPS 檢查以及前列腺觸診與之前相比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NIH-CPSI 積分降低<35%或反而升高為無效。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總有效。
采用SPSS 13.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癥狀均有所好轉,其中觀察組患者改善更為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經過治療,兩組患者EPSWBC 含量均有明顯降低,其中觀察組患者降低更為明顯,上述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多見于60 歲以下男性[5]。目前Ⅲ型前列腺炎的發病機制并不明確,考慮與病原體改善、盆底神經肌肉異常活動等多種因素有關。其臨床癥狀復雜多變,并無特異性,而病程遷延,給診斷和治療都增加了難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表1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4 周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PS:疼痛癥狀評分,USS:排尿癥狀評分,IPSS: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QLS:生活質量評分
組別例數 NIH-CPSI PS USS IPSS QLS對照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觀察組治療前治療4 周治療8 周治療12 周67 24.18±6.03 21.43±3.83*18.62±4.28*#15.83±4.16*#10.79±2.84 7.07±3.28*6.93±2.74*#6.06±3.22*#5.40±1.82 4.42±1.03*3.35±1.30*#3.32±1.34*#4.81±2.73 10.93±4.18*7.72±3.39*#7.03±3.38*#8.79±2.27 6.87±3.38*5.17±2.30*#4.68±2.06*#76 25.27±5.03 16.48±4.82*&11.18±5.58*#&10.23±3.84*#&10.58±2.95 6.11±2.24*&4.35±2.68*#&3.87±1.08*#&5.57±1.58 3.22±1.33*&2.29±1.24*#&2.10±1.46*#&15.42±5.11 11.02±4.25*7.63±2.17*#4.72±2.27*#&8.81±2.34 5.39±2.71*&4.02±1.17*#&3.93±1.38*#&
表2 兩組前列腺液中白細胞含量比較(±s)

表2 兩組前列腺液中白細胞含量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4 周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例數 治療前 治療4 周 治療8 周 治療12 周對照組觀察組67 76 23.49±10.22 24.28±11.32 13.73±5.72*12.64±5.48*10.32±4.57*#8.64±3.82*#9.83±4.48*#6.32±2.27*#&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機體在受到損傷或者有炎癥反應時可產生多種前列腺素物質,作用于神經末梢而引起痛覺。而炎癥可導致反應又可引起內生性致痛物質的釋放,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雙氯芬酸鈉屬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除了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以外,還可以減少炎性物質的局部浸潤以及致痛物釋放,減少組織進一步受到損傷。雙氯芬酸鈉栓通過直腸給藥,有效避免了胃腸反應以及肝臟的首過效應,不僅操作簡便,而且提高了藥物的利用率,加速吸收,更快到達靶器官,提高了起效速度。
前列腺組織內尿液反流被認為是引起前列腺炎的重要因素,尿道處于高張力狀態可增強腎上腺素能刺激,容易激發細菌感染,因此如果可以阻滯α受體,即可在理論上阻斷前列腺炎的發病過程,達到治療的目的。而α受體阻滯劑能作用于腎上腺素能神經支配的肌肉,從而解除尿道括約肌的痙攣狀態,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尿液的層流狀態[6],減少尿液在前列腺組織內發生反流。坦索羅辛為α1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可以達到上述目的。同時其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不良反應較小,患者更容易耐受,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因此該藥物也被認為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首選藥物[7]。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癥狀評分以及EPSWBC 含量改善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本研究認為在治療Ⅲ型前列腺炎的過程中雙氯芬酸鈉栓可以有效減輕癥狀,為治標;坦索羅辛可以有效減輕尿道壓力,防止尿液反流,為治本。兩者聯合應用,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因此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1]王文生,唐科偉,薛建.前列腺按摩聯合α1受體阻滯劑治療Ⅲ型前列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12-13.
[2]房杰群,劉大樂,肖克峰.愛普列特對慢性前列腺患者前列腺炎癥狀積分指數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10):1725-1726.
[3]曾洋,肖明朝,周遠大.特拉唑嗪對左氧氟沙星治療前列腺炎藥動學的影響[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35(12):941-944.
[4]曾永威,鄧學斌,盧桂堯,等.坦索羅辛及前列通片聯合非那雄胺治療老年ⅢB 型前列腺炎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4):382-385.
[5]宋曉航,閔立貴.非那雄胺聯合鹽酸坦索羅辛治療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尿動力學改變[J].新疆醫學,2008,38:26-29.
[6]趙富虎,劉麗春,滕寶霞.前列舒康膠囊對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及前列腺組織形態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8):189-192.
[7]邱明星,熊國兵,龔百生,等.中醫藥治療前列腺炎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1):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