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喜娟 郭晉祥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發于學齡前兒童。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較快,傳播途徑多,可在短時間內造成一定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少數重癥患者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神經源性肺水腫、肺出血等從而導致死亡[1]。目前,針對該病除對癥治療和常規抗病毒治療外尚無特效治療方案。筆者根據文獻檢索和臨床實踐,采用喜炎平和匹多莫多聯合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取得良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月至11月93例住院患兒,均符合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診斷標準。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其中46例患兒除常規治療外采用喜炎平治療方案(對照組),47例患兒則除常規治療外采用喜炎平聯合匹多莫德治療方法(聯用組)。其中對照組46例,男31例,占67.4%,女25例,占32.6%;年齡2~5歲,平均3.1歲;病程1~6 d,平均2.9 d;體溫(38.4±1.2)℃。聯用組47例,男32例,占68.1%,女25例,占31.9%;年齡2~5歲,平均3歲;病程1~5 d,平均2.2 d;體溫(38.5±1.1)。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隔離、退熱、對癥治療,利巴韋林針劑10~15 mg/kg,加入5%葡萄糖液80~1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5 d。對照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規格,每支2 ml,江西青峰制藥廠生產)按5 mg/(kg·d)計算用量,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7 d或應用至體溫正常后3 d。聯用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普利莫,意大利多帕藥業有限公司生產)400 mg/次,2次/d,2周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及觀察指標 顯效:體溫恢復正常,手足皮疹基本消失消退,口腔潰瘍基本愈合;有效:體溫恢復正常且手足皮疹、口腔潰瘍好轉;無效:經治療后,體溫未能恢復正常,主要癥狀未見好轉[2]。其他主要觀察指標為退熱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聯用組的治愈率(63.8%)明顯高于對照組(43.5%)。聯用組總體有效率(95.7%)高于對照組(89.1%),經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主要觀察指標 喜炎平和匹多莫德聯用后,退熱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均明顯低于單用喜炎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聯用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表2 聯用組與對照組主要觀察指標比較(d)
手足口病是近年來在學齡前兒童中危害比較嚴重的一種傳染病,該病傳染性強,傳播快,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有關危重癥手足口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報道逐漸增多[3]。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為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為多見。目前針對該病的治療方法多以一般治療如注意隔離、口腔和皮膚護理以及對癥治療如發熱等癥狀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同時針對病因采用的抗病毒藥物應用如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更昔洛韋以及中藥抗病毒藥如喜炎平、炎琥寧、熱毒寧等[1-6],這些藥物在臨床上均有一定的療效,但單一應用這些藥物是多有不足之處:易產生耐藥性、不良反應較多、療效不確切等,因此臨床上多采用中西醫聯合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者好發于在學齡前兒童,該年齡段的兒童體內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機體抵抗力低,病毒感染后機體免疫功能(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進一步下降,因而會誘發發更多并發癥,出現重癥患兒和死亡病例。由此可知,針對手足口病患兒,在進行對癥治療和抗病毒的同時,還需要提高患兒機體自身的免疫功能,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手足口病,減少重癥患兒,降低病死率。
匹多莫德是一種較新的免疫調節劑,國內引進時間較短,臨床報道不多。匹多莫德對免疫反應的不同階段均有作用:刺激非特異性自然免疫,增強免疫細胞的趨化、吞噬、殺傷作用;調節細胞免疫,如促進白介素2、干擾素-γ產生,誘導T淋巴細胞母細胞的分化,使得CD4/CD8的比例正常化;調節體液免疫,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多種抗體等[7]。通過以上作用,匹多莫德可發揮較強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降低患兒的并發癥和病死率。
喜炎平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中藥抗病毒藥物,其主要效應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磺化物,對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腸道病毒等有滅活作用。同時對多種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有明顯解熱作用,還可通過抑制炎癥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減少炎性滲出和水腫,從而改善患兒癥狀。在免疫系統方面,喜炎平可提高機體自然殺傷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對細菌、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提高脾內T、B細胞密度、促進免疫球蛋白形成,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8]。
本研究表明,喜炎平和匹多莫德的聯合應用治療手足口病,聯用組總有效率(95.7%)高于對照組(89.1%),其中聯用組的治愈率(63.8%)顯著高于對照組(43.5%),同時研究還觀察到聯用組的退熱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喜炎平和匹多莫德在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方面具有良好協同作用,具有提高治愈率,減輕臨床癥狀、減少繼發感染及并發癥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
[2]廖冬梅.匹多莫德口服液配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優勢探討. 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1):24-25.
[3]洪紹虹.熱毒寧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8):15-16.
[4]周舸.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研究.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2):34.
[5]王玲芬.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176例的臨床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2,10(8):48.
[6]趙秀芳,于梅.喜炎平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1,15(5):54-55.
[7]賈黎紅.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療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實用醫藥雜志,2007,23(5):727-728.
[8]武玲.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安徽醫藥,2012,16(5):664-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