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合玲
男21例,女10例。年齡<65歲,病史3個月內且未行藥物治療者,非應激狀態。無嚴重肝功能異常及胃腸功能紊亂患者。均在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的基礎上,給以甘精胰島素開始劑量0.2 u/(kg·d),于睡前10點皮下注射,達標要求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9.0 mmol/L。采用羅氏血糖儀測FPG及三餐后2 h血糖調整Glargine用量,每次加減2~4 U,如餐后2 h血糖高于目標要求,加服阿卡波糖50 mg餐時與淀粉類食物一起嚼服。開始及三個月后復測GH-bAlc,空腹血清C肽水平(GHbAlc測定用高壓液相微柱法。血清C肽測定采用化學發光免疫法。)統計學方法所有變量用配對檢驗進行分析,并得出均數和標準差。
見表1.治療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下降,空腹C肽升高(P<0.01)治療達標時甘精胰島素用量0.28±0.13 u/(kg·d),阿卡波糖105 mg/d,體重指數(BMI)無明顯變化,Glargine治療后血糖平穩下降,波幅小,無低血糖事件發生,2例出現輕微腹脹后消失。

表1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
2型糖尿病有22%~58%患者需胰島素治療[1]。當今的胰島素治療策略一是強調更加精細,更符合胰島素的生理分泌模式;二是主張長期應用胰島素,才能有效逆轉和保護β細胞的功能;三是主張個體化的應用,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劑量[2]。由于補充外源性胰島素可以使患者的胰島功能得到適當的休息,由此胰島β細胞功能的保護和恢復應當成為今后早期2型糖尿病治療的重要目標。Glargine是第一個模擬人生理基礎胰島素分泌的長效胰島素類似物,注射后的作用呈24 h無峰值的曲線能有效平穩地降低患者的血糖。不僅降低空腹血糖重要,對控制整體的血糖也很有意義。空腹血糖是一天的基礎血糖,控制好有利于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平均HbA1 c下降1%能使微血管病變危險下降37%,心肌梗死的危險下降14%。阿卡波糖是一種a-糖苷酶抑制劑,作用機制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主要降低餐后血糖,還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動,起到削峰去谷的作用,且整個作用過程中僅有1%~2%的活性物質被吸收入血,因此基本不會發生藥物相反作用,在降低餐后血糖的同時,減少低血糖發生。特別適合以淀粉類食物為主食的中國糖尿病人群,所以采用睡前1次Glargine皮下注射及餐時嚼服阿卡波糖治療初診T2DM,使血糖控制良好,不增加體重,低血糖發生率低,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
[1]廖二元主編.內分泌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2]陳守奎,鄧文陶.應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7,5(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