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燕
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而所致的疾病。該病在老年人群中極為常見,可以誘發患者出現肝功能損害、肝纖維化、肝硬化等一系列肝臟病變[1]。脂肪性肝病早期治療的預后較好,本研究旨在探討異甘草酸鎂聯合丹參粉治療老年脂肪性肝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脂肪性肝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B超檢查確診為脂肪性肝病。②年齡≥60歲。排除標準:①合并高血壓的患者。②合并心、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結果見表1。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飲食調整治、適量運動、去除病因等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接受異甘草酸鎂聯合丹參粉治療,具體方法為異甘草酸鎂0.1 g,加入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丹參粉0.4 g,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僅接受異甘草酸鎂治療,治療方法同觀察組。
1.3 療效評價標準 ①顯效:ALT、AST正常或下降≥50%,TG下降≥20%,B超檢查提示肝內回聲明顯好轉,肝內血管清晰。②有效:ALT、AST下降范圍在20%~49%,TG下降范圍在10%~19%,B超檢查提示肝內回聲有好轉,肝內血管模糊。無效:ALT、AST下降≤19%,TG下降≤9%,B超檢查提示肝內回聲無改變,肝內血管不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配對設計t檢驗,組間結果變量為有序變量的單向有序R×C列聯表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與血脂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ALT、AST、TG、TC、LDL-C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顯著下降(P<0.05),但觀察組治療前后上述指標的降低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2。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脂肪肝分度情況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脂肪肝分度情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脂肪肝分度情況顯著輕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與血脂指標的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與血脂指標的比較(±s)
組別 時間 ALT(U/L) AST(U/L) 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觀察組 治療前 84.5±9.6 73.7±8.9 2.79±0.37 6.26±0.51 3.74±0.48(n=41) 治療后 35.4±4.7 30.8±6.2 1.45±0.24 4.53±0.39 2.15±0.30降低幅度 49.1±5.3 42.9±4.8 1.34±0.21 1.73±0.35 1.59±0.27對照組 治療前 83.9±9.9 73.2±9.1 2.68±0.42 6.17±0.57 3.69±0.53(n=41) 治療后 53.7±7.8 48.2±6.9 2.12±0.38 5.39±0.49 3.28±0.60降低幅度 30.2±4.1 25.0±3.7 0.56±0.11 0.78±0.23 0.41±0.1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脂肪肝分度情況的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總體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亦隨之發生變化,導致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目前,脂肪性肝病在我國已成為繼病毒性肝炎之后的第2大肝病。異甘草酸鎂屬于肝細胞保護劑類藥物,為天然甘草酸的18α立體異構體鎂鹽。目前研究已證實天然甘草酸存在18α、18β兩種立體異構體,它們均可對物質代謝產生調節作用,還可以調節膽堿能神經的興奮性,從而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類作用,產生抗炎、免疫調節效應[2]。但是18α立體異構體的親脂性大于18β立體異構體,即異甘草酸鎂在體內更易與受體結合而發揮抗炎、保護肝細胞膜、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丹參由于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既往常將其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認為丹參還具有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肝細胞再生,拮抗肝組織纖維化,增強脂質代謝,降低患者血液中 TG、TC、LDL-C 等作用[3]。由此可見,丹參還具有保護肝臟、糾正血脂代謝紊亂等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糾正血脂代謝紊亂在治療脂肪性肝病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中將上述兩藥聯合應用于老年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與血脂指標的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脂肪肝分度的改善情況、總體治療效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異甘草酸鎂與丹參在治療老年脂肪性肝病患者時具有協同作用,該聯合方案是治療老年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理想方案之一。
[1]李慧.老年脂肪肝的臨床特點及其與血液流變學的關系.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5):876-877.
[2]Cheng Y,Zhang J,Shang J,et al.Prevention of free fatty acid-induced hepatic lipotoxicity in HepG2 cells by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in vitro.Pharmacology,2009,84(3):183-190.
[3]張志云,王芳.丹參為主的中藥復方治療脂肪肝研究進展.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9,19(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