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娥
筆者對我院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并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75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及護理方法,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75例病例均為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并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15~72歲,平均(52.69±12.67)歲;患者入院時GCS評分為4~12分,平均(5.68±1.37)分;機械通氣時間:1~7 d,平均(3.45±1.24)d。
1.2 診斷標準 ①患者的肺炎發生于患者機械通氣48 h之后,或者發生于患者停止機械通氣48 h以內。②患者肺部X光片檢查可見新的陰影或者進行性增大的陰影。③患者血常規檢查見白細胞計數達到10.0×109/L以上。④患者的肺部有實變征,并且可以聞及明顯的濕啰音。⑤患者的體溫明顯升高,達到38℃以上。⑥患者的呼吸道有明顯的膿性分泌物。
1.3 護理方法 ①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測,同時觀察患者的動脈血氣情況、血氧飽各度情況以及痰液性狀等,如果患者發生呼吸增快、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血氧分壓明顯降低,如果呼吸機工作正常,則需要考慮患者是否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②根據患者的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滴注于氣道中,每次滴注2 ml,每小時滴注一次,并隨時吸除患者氣道內的痰液。③每小時幫助患者進行一次翻身,讓患者取90°側臥位,并使用手掌叩擊患者的背部,促進患者氣道內痰液的排出。④在為患者進行吸痰時要注意無菌操作,吸痰管盡量插深,每次吸痰結束后,給予患者5~8次的輔助呼吸。⑤使用喂食泵給患者喂食,喂食過程要恒速恒溫,以防止發生返流或者誤吸,患者進行鼻飼前需要將痰液吸凈,回抽必須見到胃液以確保胃管插入到胃內,鼻飼后1 h內不進行吸痰,并避免誤吸的發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全部數據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相關因素分析 患者的年齡、GCS評分、機械通氣時間、肺部基礎疾病、綜合營養支持以及誤吸都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1)。

表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因素分析(例,%)
2.2 病原菌分布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銅綠假單胞菌最多,占32.00%,其他病原菌依次為肺炎克雷伯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糞腸球菌、白色念珠菌。

表2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況(例,%)
2.3 臨床療效 75例患者,經過治療,71例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病情好轉出院;4例患者由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死亡,死亡率為5.33%。
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上的危重急病,具有很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患者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呼吸功能發生衰竭,主要包括中樞神經受到抑制、誤吸、吞咽反射減弱等導致肺部發生間接性的損傷,因此機械通氣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重要搶救措施之一,可以快速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1]。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機械通氣過程中,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發生死亡。
本組研究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齡、GCS評分、機械通氣時間、肺部基礎疾病、綜合營養支持以及誤吸等。因此,需要密切的對患者進行觀察,當患者有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征兆時,要及時的進行對癥的治療和護理。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降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2]。
本組研究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銅綠假單胞菌為主,說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以內源性感染為主,主要是由于患者胃腸道的細菌逆行造成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在進行機械通氣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且要盡量避免胃內容物的返流[3]。
綜上所述,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實施針對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因素的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促進患者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1]彭鎏,艾宇航.重癥監護室患者人工氣道相關肺炎調查分析.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8,3(4):223-226.
[2]呂曉玲,章艷,羅群.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學分析及管理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3):1647-1648.
[3]王君.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及護理體會. 中國實用醫藥,2012,7(1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