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長期高血壓還可能成為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并對心、腦、腎等靶器官可產生嚴重損害,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然而我國目前高血壓知曉率、治愈率、控制率都較低,分別為30.2%、24.7%、25%[1],所以它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的分層,對于準確判斷患者病情、掌握該癥的流行病學特點、以及有效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義。
本組131例患者均為2009—2011年的門診或住院患者。男81例,女50例。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其中門診病人按住院病人進行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資料詢問和調查并進行實驗室及其他相關檢查,做好門診病例記錄。根據資料對門診和住院患者進行評估。
根據患者資料評估,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危險性分層標準對131例患者危險度分層,如表1。

表1 對131例患者危險度分層結果
高血壓的治療應緊密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血壓分級與危險分層,全面考慮患者的血壓升高水平、并存的危險因素、以及靶器官損害,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對不同危險等級的高血壓患者應采用不同的治療原則。根據患者不同特點可單用或聯合使用各類降壓藥物。通常為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ACE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等。
采用SPSS 13.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危險性分層,并根據分層對患者采取綜合評估,明確影響患者的預后因素,采取相應的飲食、生活、運動干預,及對不同分層的患者采取合理的藥物治療,療效明顯,治療前及治療后高危和極高危的人數大幅度下降,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不同分層的患者在治療前及診療后的結果比較[n(%)]
高血壓通過血管病變危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是心腦血管疾病和腎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占我國死因第一位[2]。
高血壓的危險分層是將血壓水平、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及所伴臨床疾患綜合評評估,分為4個組: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和極高危組[3]。①低危組:高血壓一級,不伴有危險因素,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小于15%[4]。②中危組:高血壓一級伴有1~2個危險因素,或高血壓二級,不伴有或伴有不超過2個以上的危險因素。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的危險性約為15%~20%[4].③高位組:高血壓1~2級,伴有至少3個危險因素。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的危險因素性約為20%~30%[4]。④極高危組:高血壓3級或高血壓1~2級伴靶器官損害及相關的臨床疾病。10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約大于30%[4]。
3.2.1 心血管危險因素 高血壓1-3級、男性>55歲;女性>65歲、吸煙、高血脂癥、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發病年齡女性小于65歲、男性小于55歲)、腹型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
3.2.2 靶器官損害(TOD) 左心室肥厚、頸動脈超聲IMT>0.9mm或動脈粥樣斑塊、血清肌酐輕度升高、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24h。
3.2.3 伴臨床疾患 腦血管病(腦出血、缺血性腦卒中等);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絞痛);腎臟疾病(腎功能受損、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空腹血糖:6.1~6.9 mmol/L或餐后2 h血糖:7.8~11.1mmol/L),糖尿病被獨立列位一項,主要是強調了它作為危險因素的重要性,它比非糖尿病人危險因素增加了至少一倍。
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脈搏波傳導速度是增快心血管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有研究發現踝/臂血壓指數可有效篩查外周動脈疾病,所以將脈搏波傳導速度和踝/臂血壓指數列入靶器官損害。
3.3.1 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原則 抗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益處來源于降壓本身;從最小的有效劑量開始;推薦每日一次,24 h有效的長制劑—24 h平穩降壓;單一一種藥物療效不佳時采用聯合用藥;在更改治療藥物時應考慮其是否達到最大療效所需的時間;高血壓為終身疾病,一旦確診需終身服藥。
3.3.2 常用的降壓藥物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均可作為降壓治療的初始用藥和和維持用藥,以達到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目的。α-受體阻滯劑也可考慮應用,尤其是在和其他藥物聯合用藥時。
3.3.3 伴有合并癥患者的用藥注意事項 合并有心力衰竭者,易選擇ACE制劑和利尿劑;老年人收縮壓高者,宜選擇利尿劑、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可選用ACE制劑;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選擇無內在擬交感作用的β受體阻滯劑或ACE抑制劑,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也可選用鈣通道阻滯劑;伴有脂質代謝異常的患者可選用α1受體阻滯劑,不宜用β受體阻滯劑及利尿劑;妊娠者,不宜用ACE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可選用甲基多巴;對合并支氣管哮喘、抑郁癥、糖尿病患者不宜用β受體阻滯劑,痛風者不宜用利尿劑,合并心臟起搏傳導障礙者不宜用β受體阻滯劑。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的風險分層,有利于確定降壓治療的時機、采用優化的降壓治療方案、明確合適的血壓控制目標、實施危險因素的綜合管理。并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當藥物,不僅是降低血壓,還要考慮降壓藥物以外的作用即對靶器官的保護作用[5]。
[1]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技術執行組.中國居民2009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26(7):478-484.
[2] 馬倩,李雪.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指導[J].社會醫學雜志,2010,4(3):62-63.
[3] 郭航遠.心血管疾病臨床用藥與規范化診療指南[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11.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5] 張寧寧.采用《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指導醫師培訓[J].衛生職業教育,20011,26(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