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彥
妊娠高血壓疾病屬于妊娠期特有疾病,目前我國發生率為10%左右,1997~2005年湛江地區的孕產婦死亡率監測情況說明,由于妊娠高血壓疾病引起的孕產婦死亡率為12.31%[1]。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篩查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臍動脈血流變化,卻鮮有報道[2],作者對廣西岑溪市婦幼保健院孕產婦臨床資料進行觀察,現將結果匯總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超聲科診斷的8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7.5±8.5)歲,孕期38周~41+6周,平均孕期(37.9±2.3)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參照《婦產科學》中的診斷標準,輕度40例,中度30例,重度1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給予針對性治療和相應的飲食指導,并且監測到分娩后14 d。注意指導孕婦保持左側臥位,增加孕婦的影響,加強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避免精神緊張因素的出現,30周孕婦再次進行復查。
1.2 方法 采用美國GE公司的Vouson-E8實時三維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孕產婦采取仰臥位,孕產婦平靜呼吸,通過RAB4-8-D探頭對胎兒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肱骨長、胎心率、羊水、胎兒體重、在胎兒相對安靜時通過彩色多普勒和脈沖多普勒對胎兒臍動脈進行測量,調整探頭頻率為3.5MHz,取其容積小于2 mm。脈沖多普勒取樣線和臍動脈夾角為60°,獲得5個清晰脈沖頻,對胎兒臍動脈收縮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張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S/D)、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治療前后胎兒臍動脈收縮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張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S/D)、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臨床資料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進行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治療后的PI、RI和S/D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治療前后S/D、PI、RI情況(±s)

表1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治療前后S/D、PI、RI情況(±s)
S/D PI RI治療前組別 例數<0.05 <0.05 <0.05 80 2.52±0.50 1.14±0.35 0.61±0.33治療后 80 1.83±0.30 0.81±0.27 0.42±0.17 T值 10.58 6.68 4.58 P值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婦產科常見急癥,其進展快、危險性大,如果治療不當可能出現子癇,嚴重影響妊娠結局,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往往出現全身小血管痙攣和高血壓臨床表現,孕產婦可能持續的抽搐、昏迷,視網膜血管痙攣甚至蛋白尿等癥狀。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妊娠高血壓孕產婦血流變化情況的主要原理是依據孕產婦血流動力學彈性管理論,對微壓探頭監測胎兒臍動脈波形和壓差,通過生物醫學理論和微電腦技術對胎兒臍動脈收縮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張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搏動指數、阻力指數進行測定,進而提高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檢出率和符合率,從而利于預測妊娠高血壓疾病,降低妊娠高血壓疾病死亡率,提高妊娠結局的質量。臍動脈作為胎盤唯一的供血動脈,其血液循環狀態和血管的阻力直接反映臍—胎盤的血流狀態。在正常妊娠的孕婦,其舒張期的血流速度有穩定的增長,此時的S/D值逐漸的降低。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血管重鑄出現障礙,胎盤的三級絨毛明顯減少,管腔的閉塞消失,絨毛著床淺,可能出現血管痙攣,螺旋動脈的直徑明顯減小,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壁發生沉積和脂質的蓄積,促使胎盤床的血液灌注量明顯減少。作者通過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超聲科診斷的8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臨床資料,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給予針對性治療和相應的飲食指導,結果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治療后的PI、RI和S/D明顯低于治療前,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產婦臍動脈血流進行動態監測,可以有效的預測胎盤血液循環狀態,降低圍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提高妊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段寶山,荊溆云,郝耀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宮動脈、臍動脈血流對胎兒生長發育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2):1516-1518.
[2] 付群,李惠明,黃紹芳.MP監測儀在預測妊娠高血壓疾病中的應用.實用臨床醫學,2011,12(7):105.
[3] 趙亮,孟凡榮,陳漫宇,等.超聲多普勒監測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胎兒臍動脈血流的價值.浙江臨床醫學,2005,7(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