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 300221)
針對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本課題組面向天津市多家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和在校生展開了問卷調查。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等多家天津市高職學院學生為對象,隨機抽取了400名高職畢業生和在校和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校生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73份,回收率為91%。畢業生發放問卷100份,收到93份,回收率為93%。),以期了解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與影響學習動力的相關因素,同時,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者、教師及學生進行了訪談,以深入探討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源。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高職學生在校生的獨生子女比例為38.46%,畢業生的獨生子女比例為26.88%,整體呈上升趨勢。68.13%的學生認為“影響學習動力的主要外在因素”為“環境”,14.65%的學生則選擇“父母”。如下表所示:

?
只有21.25%的學生認為所在班級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和“比較濃厚”。認為班級學習氣氛“不太濃厚”和“不濃厚”的則占到29.67%。如下表所示:

?
經過對統計數據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當前高職生在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表現出更多的情緒低落和成就感低的特點,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不斷調整完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然而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就業困難、辦學質量低、學生入學基礎差、不良學習習慣、學校消極的管理方式以及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期望與教師的認識不一致等都是是造成學生學習動力缺失的原因。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社會發展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仍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狀態不容樂觀,“厭學”現象嚴重,學習動力、積極性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活躍、個性張揚的“90后”又相繼成為高職學生的主體,這些變化使得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這一背景下,要確保高職學生學習的質量,應通過相應的教育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全面成才的愿望,滿足學生個人發展要求,同時實現高等教育為國家建設培養優秀人才的教育目標。
強勁而持久的學習動力,來源于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后,很多高職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并不清楚自己今后的目標和理想。
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校生在回答“您學習的主要動力是什么?”時,有35.45%的學生選擇“未來的前途”,23.77%的學生選擇“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關于“您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明確的目標嗎?”這個問題,在校生的回答情況,如下表所示:

?
由此可見,有30.77%的在校生對于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或目標模糊。
可以說,學生學生動力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因此,教育機構應當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組織學生對未來將要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思考和討論,加強學生對努力學習與民族振興密切聯系的認知,陪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自從高職學院生源不斷擴招,個別學校就因為準備不足,在師資、教學設施、管理等方面出現了疲于應付的狀況,從而影響到學校的教學質量。
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回答“您覺得學校方面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時,數據顯示如下:
高職學院應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改善教學設施條件,教學實驗設備條件、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應用等硬件因素,增加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增加圖書藏量,興建校園網,配備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加快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同時高校的教學環境應不斷適應國家的發展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特別是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將課堂搬到企業、車間、工地等現場,讓學生有機會邊學習、邊實踐,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主動性。
努力建設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相結合的教學管理體制,使學生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在教學管理方面,加強學籍管理,完善考勤制度,嚴肅考試紀律,制定科學有效的獎勵與懲罰制度。
加強教學督導、學生信息反饋、教學質量評價、教學效果綜合測評、考試管理等制度。加快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實現課程科學重組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強化實踐教學。
畢業生對于“您曾采取過哪些媒介手段來幫助自己就業”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有17.73%的學生是通過學校推薦實現就業,這個數字遠遠低于選擇“人才網站”和“招聘會”的學生。如下表所示:

?
可見,根據社會需求和畢業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培養模式,使教學服務于學生就業的需求。加強學校方面與勞動就業部門的聯系,通過人才交流會、招聘會等方式為學生提供真實、及時、充分的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
良好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前景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鼓勵學生先就業、后擇業。
統計結果表明,教師授課過程中的“引導法”、“表揚法”和“獎勵法”最受學生歡迎。

?
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任課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學校方面應加強教師師德建設,鼓勵教師鉆研業務,提高教學技能。鼓勵教師改良教學方法、成績評定方法,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優化教學手段,構建優質高效課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產生興趣,并隨之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收獲成就感,以增強學習信心。加強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實現課程科學重組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強化實踐教學。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共有33.6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如下表所示:

?
可以說,要真正讓高職生贏在職場,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職業指導工作顯得尤其重要。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取決于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加強職業指導和生涯規劃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實現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途徑。
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對高職學生未來人生走向的重要部署部署,具有長遠和積極的意義,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校和未來走向社會的方向,給予學習動力,有助于更早地適應社會,提升職業發展力。這是實現學生、學校、社會更好銜接的重要途徑。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需要就業指導教師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熟練掌握有關政策法規,具有與職業規劃設計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還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指導教師應安排培養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了解就業形勢、政策法規的內容,使學生能圍繞目標提高自身就業競爭能力,包括理論課程建設和實踐課程建設,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指導。
優秀的校園文化具有規范大學生行為,凝聚大學生精神與理想的作用,是大學生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脈,對塑造大學生人文精神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高職院校應加強學風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開展生動活潑的學風建設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每所大學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特色,這種個性特色是每所大學歷史背景、文化底蘊的沉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氛圍,把教育目的和科學文化知識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自我展示與理性思考的舞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競賽取得良好的成績就能脫穎而出。高職學院應積極參與技能大賽,展示學生技能水平的同時,也能體現學院的辦學水平。
所以,應全面調動學生參與校內外技能大賽的積極性,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技能大賽,激發學生學習技術、鉆研技術的積極性,搭建企業與教育對接的橋梁。
綜上所述,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對策,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并學以致用成為高職教育工作者亟須關注和解決的重要課題。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應采取正確的思想教育對策和教學對策,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可以利用學習需要、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激勵、賞識教育、典型激勵等方法,促使學生形成學習動力。設計提升高職學生學習動機過程中的目標導向、成果評測、激勵措施等激勵環節,并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全面、長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王水江.如何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J].改革與開放,2010.9.
[2]韓瑞功.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2007.7.
[3]張紅兵.高職學院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3.
[4]張和新.高職學生學習動力的激勵機制芻議[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5]程洪榮,程洪玲,劉澤林.高職學生學習動力現狀調查及分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