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0)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要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提到“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那么,如何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利用財稅手段實現居民收入的倍增,進而縮小過大的收入差距?
通過對國內文獻的梳理,筆者發現就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關系的論證主要是以庫茲列茨倒U理論為基礎,運用新的方法或數據對該理論進行實證分析,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給出新的解釋。李實、李婷(2010)曾利用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對不同城市的收入差距和收入水平進行估計并對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的關系進行了經驗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沒有足夠的事實依據支持庫茲列茨的“倒U型假說”,由此,他們認為我國農村內部、城鎮內部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及其變化特點有其自身的特點,需要從經濟發展因素、經濟體制轉型的因素和政策因素上加以解釋。
然而,上述文獻存在些許不足,比如未將民眾預期引入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中,而理性預期對民眾可接受收入差距程度有重要影響。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設定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的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兩個假說;第三部分對本文的研究給出總結和政策含義。
本文選用人均GDP作為經濟發展水平的度量指標,為解釋變量,選用基尼系數來度量收入差距,為被解釋變量。所用的數據為1979—2010年共32年,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及部分學者的專著。對數據進行因果檢驗顯示,數據單整,可進行回歸,結果如下:
解釋變量系數顯著,R2為0.827077,說明該模型擬合優度較好。由計量分析,筆者發現,人均GDP每增加1萬元,平均來說可導致全國基尼系數提高約0.182672。此外,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因為二次項前的系數為負值,所以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收入差距會先增大后減小。
假說:短期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存在替代關系。
筆者的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呈現顯著負相關。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2311元急速增長到2011年的35181.2368元,與此同時,全國居民基尼系數也從1979年的0.33急速增長到2010年的0.5348。由模型可知,人均GDP每增加1萬元,平均來說可導致全國基尼系數提高約0.182672,也即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收入差距顯著擴大,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顯著提高。這一基本事實既可印證庫茲列茨倒U假說關于工業化發展前半階段的闡述,也可印證國內外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雖然諸學者研究視角不同,但是結論大體一致。筆者認為,這一基本事實以及上節模型分析結果可用短期內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存在替代關系來解釋。根據馬斯格雷夫的財政職能理論,促進經濟增長與合理收入分配均是政府追求的目標。然而政府活動空間有限,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政府需要在不同的目標之間做出權衡與選擇,集中政策手段才能取得預期效果。與此同時,政府作為民眾意志的代表,其行動必會受到民眾的影響。民眾既希冀從經濟增長中獲益,也對收入差距有著理性預期和可接受程度,一旦實際收入差距程度超出民眾可接受的收入差距程度,民眾即會給政府施壓,迫使政府更多地考慮收入差距,并適當放慢經濟增長速度。由此,筆者給出短期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關系的假設:短期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存在替代關系。
圖1 短期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關系
如圖1所示,短期內,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是政府行動需要同時考慮的兩個因素,E為均衡點,該點處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A程度組合最優。當經濟增長過快時,E點向A點移動,收入差距擴大,而民眾預期到收入差距擴大后必然會拒絕擴大的收入差距,也即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下降。當政府為了社會穩定而考慮民眾訴求時,必然會放慢經濟增長速度,由A點沿曲線向右下方移動,直至E點重新實現短期均衡。當經濟增長過慢時,E點向B點移動,收入差距縮小,雖民眾對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提高,但因為預期到經濟增長過慢會導致失業率上升和自身福利受損,他們同樣會拒絕過慢的經濟增長速度,當政府同樣為了社會穩定而考慮民眾訴求時,必然會加快經濟增長速度,由B點沿曲線向左上方移動,直至E點重新實現短期均衡。
本文主要考察了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之間的關系,并基于中國經濟發展事實提出了假說:長期經濟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可接受程度存在完全互補關系,擁有固定替代比率。這個假說的提出是一種新的嘗試,是否合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證實。
上述結論意味著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經濟增長與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尤其,當前我國已然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1]程樹磊,馮瑛.調節我國收入差距的政策重心選擇——基于兩次分配貢獻率視角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3(17).
[2]李實,李婷.庫茲涅茨假說可以解釋中國的收入差距變化嗎[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