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汝明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由于現在的“銀發浪潮”,我國養老壓力倍感巨大。2012年我國養老缺口達到 22156 億元人民幣,在目前兩會上養老問題也是熱議話題之一。故說與商業養老保險的結合是目前養老模式的趨勢所在。世界銀行 在1994年的《避免養老危機》一文中建議:各國政府可通過三大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來解決目前全球性大范圍的老年危機問題。這三大支柱分別是強制性的非積累制度待遇確定型制度的融資模式,第二支柱是強制性積累制繳費確定型企業年金養老計劃等融資模式,第三支柱是自愿性養老計劃融資模式。我國的養老模式也是遵循這三大支柱構成的,因此融資模式可以依循于此。 我國固有的養老模式、養老體制和養老歷史導致目前我國養老賬戶中的個人賬戶嚴重赤字。
養老社區起源與英國,盛行于美國。對于養老社區的運行最主要是運行了住房反向抵押貸款(簡稱RM)手段,RM起源于荷蘭,同樣也是在美國運用的最具特色。美國運營的模式主要是大型社區式、飯店旅館式、自理式、連續性照護退休社區式以及逆向抵押貸款方式。武漢大學周娟 (2010)博士論文中運用RM的模式分析,將養老社區與金融業相連接,探討出與金融業的聯系使用有助于我國的養老產業發展,有助于降低風險。
1.老年人娛樂現狀
現在的老年人對于自身的追求已不再是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子女,據丁志宏《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均等化研究》一文中指出,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和服務開展的可行性進行分類設置,力求從老年人實際需求角度進行服務供給,可以看到無論城市東、中、西部對于上門看病的需求是比較高的,尤其在經濟發達的東部達到56.6%,相對農村也達到53.9%。所以對于老年人的需求是要仔細分析的,一些實際情況或許是老年人最為關注的。比如也有一份關于調查日常對象生活中老年生活的時間占據情況。以下表知道老年娛樂活動單一,養老社區的發展可以多元這塊發展。
表1 老年娛樂活動
2.養老社區帶來的益處
在周娟的《中國養老社區的服務、運營與培育研究》文章中分析了RM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實施的可行性,也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而且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與保險業發展也是存在一定關系的。隨著民企的金融意識增強,會有更高的需求,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養老社區作為新鮮事物必將會為養老保險產業注入新鮮血液。由以上測算可知,房價變動對養老影響頗大,如果能有效回避這個問題,固然是好。房價雖然有史上最嚴厲的“國十條”,但是剛性需求仍很旺盛。如果期初養老需求者有現金500000元,在養老社區中買入一處價值50萬元的房產,我們以其逆向抵押貸款所得金額支付其養老社區中的養老費用,則其每月將獲得4598.66元的養老費用;如果不采用逆向抵押貸款方式,則以養老社區為形式的養老成本為974784.52元。
圖1 房價變動對養老費用的敏感度的趨勢分析
3.養老理念提升
據生命周期理論,可以知道老年人的收入下降基本為零,但是支出卻在增大,尤其現在的特殊醫療體制,老年人最怕就是生病,生病會降低老年生活的幸福感,可以嘗試提出養老幸福替代率(k)這個概念,基于養老金替代率這個概念提出的。指的是養老社區的幸福水平(f1)與同等次非在養老社區的幸福水平(f2)之比,即k=。幸福水平可以由原來的三元(物質需求、精神需求、醫療需求)上升到四元(物質需求、精神需求、醫療需求和勞動照料服務需求),即f(M1,M2,M3,M4),可以這樣解釋M1是物質需求反映的是收入水平,M2是精神需求反映的是心理滿足感,M3是醫療需求反映的是健康狀況,M4是勞動照料服務需求反映是社會關注。
我國保險業發展二十余年,就保險資金運用方面而言,我國保險資金10%的證券化投資程度遠落于發達國家80%以上的證券化投資程度。再如我國也是于2009年正式進入不動產市場,所以可知,我國保險業發展相對國際市場落后,但是相對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我國的保險業發展程度已較合理。太保壽險也做過相關課題并通過驗收,課題是“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保險產品行業應用研究”。我國的養老體系形式單一,保障略顯不足,不具備抗通脹能力,而且政府的壓力也是巨大的,轉嫁給成熟的保險機構操作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趨勢,有易于降低轉軌帶來的成本壓力,有易于緩解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不暢,政府只需要起到監督作用,就可以達到保障民眾的目的,保險機構起到了磨合劑的作用,也可以分享一定的收益。就美國而言,美國養老服務型機構有三種:營利性服務機構占有66%,非營利性服務機構占有27%,政府公立服務機構占有剩下的7%。就營利性服務機構大部分也是保險機構介入房地產市場。比如,泰康人壽推出一款與養老社區相結合的綜合性養老保險計劃。這款保險是按照約定年齡每月領取養老金,可用于支付養老社區的租金和居家費用。
圖2
我國不再只是單純依靠養老金生活或者單一的養老保險,而是向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模式轉變。對于老年人的訴求也會得到更好的關注和幫助。保險機構介入的養老社區已經在北京房山區得到建設,也致力于在海南等地建立全面的養老社區,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和加入這個項目中來,并從中得到實惠。保險機構積極介入房地產市場,但是并不是為了推高房價,而是為了中國日益擴大的養老問題而努力。為房地產投資提出一種新的模式,也為養老產業提供一種新的融資模式。
老年人的四個基本需求會得到全面詮釋,如物質需求、精神需求、醫療需求、勞動照料服務需求會得到養老社區建設者的關注。對于養老社區的建設會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生活習慣,對于有身體不便的老年人會在樓梯安有扶手,在采光按照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臺階會比較簡單寬敞并且有斜梯等等。入住就會有一套完整的社區服務,入住指南可以幫助你了解相關信息。
新的養老領域已經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相應的法律制度也會受到一定挑戰,對于在養老社區中產生的可能性問題,法律條文需要闡述,對于購買養老產品的消費者其消費者效益是否得到保障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一個新領域的建立,意味著某些配套措施也要跟上,只有這樣這個產業才會有發展的勃勃生命力。
[1]姜向群.老年社會保障制度歷史與變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高秀艷,王娜.社區居家養老產業發展的“鉆石模型”分析-以沈陽市為例[J].社會主義研究,2007(06).
[3]孟曉蘇.論建立“反向抵押貸款”的壽險服務[J].保險研究,2002(12).
[4]李曜.養老保險基金-形成機制、管理模式、投資運用[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0.
[5]程太和,范太來.我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與模式探討[J].保險研究, 2002(10).
[6]程思福.激辯“新養老策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7]周娟.中國養老社區、服務與培育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