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彬,劉慶濤,孫士梅
(青島衛生學校,山東 青島 266071)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善變,心理問題日益凸顯,心理健康狀況成為人類日益關心的話題。作為衛生類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將走上醫務工作崗位,崗位的特殊性也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才能更好地適應并勝任工作,衛校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值得我們關注。
本次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選取山東省某國家級重點衛生學校中2005級、2006級、2007級部分專業學生,包括護理、藥劑、口腔、助產、檢驗5個專業,經數據質量檢查剔除無效被試和有缺失數據的被試后,得到有效被試1671名。其中,男生185名,女生1486名。護理專業學生1032名,藥劑專業學生297名,口腔專業學生242名,助產專業學生57名,檢驗專業學生43名。大專生969名,中專生702名。
本次調查采用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進行測評。該量表共60個項目,可分為10個分量表,分別是:強迫癥狀、偏執、敵對、人際關系敏感與緊張、抑郁、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平衡。量表60個項目和總均分的相關在0.40~0.76之間,表明各項目區分度良好;10個分量表的重測度在0.72~0.91之間,同質信度在0.60~0.86之間,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在0.77~0.88之間。
本量表是采用五級計分法:1~1.99分為沒有問題;2~2.99分為輕度問題;3~3.99分為中度問題;4~4.99分為比較嚴重問題;5分及以上為嚴重問題。
采用SPSS 13.0對數據進行處理。

表1 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沒有問題的占67.6%,有問題的占32.4%,其中輕度問題學生有29.1%,中度問題學生有3.2%,比較嚴重的占到了0.1%。

表2 我校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檢出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衛校學生心理問題主要是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強迫癥狀、情緒不穩定等方面,其次是焦慮、人際關系敏感與緊張、抑郁、偏執,最后是心理不平衡和敵對。

表3 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方差分析
2.3.1 我校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的方差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在不同年級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在不同性別之間、不同學年之間、不同專業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2.3.2 學生各分量表心理健康狀況(見表4)

表4 學生具體心理健康狀況方差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的心理問題,受到了各變異源不同的影響。只有心理不平衡這個維度在性別上差異比較顯著,男生的不平衡性得分要高于女生。在偏執、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和緊張、抑郁、焦慮、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平衡8個維度上,年級差異顯著。偏執、敵對和人際關系敏感和緊張、適應不良、心理不平衡維度上,06級分別和05級、07級差異顯著,06級得分最低;抑郁、焦慮維度上,07級分別和05級、06級差異顯著,07級得分最高;情緒不穩定維度上,06級和07級差異顯著,07級得分高于06級。在敵對、壓力維度上,學年差異顯著,中專得分都比大專高。敵對維度上,專業差異顯著,主要表現為護理和口腔專業差異十分顯著,口腔專業得分高于護理專業。
(1)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1/3的學生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強迫癥狀、情緒不穩定等方面。這與成作霖的研究基本是一致的[1]。衛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多于同齡人,除了心理不平衡維度外,其他9個維度上,衛校學生的檢出率均高于普通高中學生。這可能與現在的考試制度有關,一般都是普通高中落榜后的學生才會選擇衛校等職校,在求學過程中,他們學習成績較差這個原因可能導致他們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2)衛校學生具有各種各樣的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與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即青春期有關。他們在情緒上主要表現為情緒多變,在適應性上,主要表現為看不慣社會風氣,比較偏激,因為一個新聞一件事情而形成對社會的總看法。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即青春期決定的,青春期的特征包括情緒易失衡、自我意識增強并發生沖突。
二是與職業學校的特點和當前就業形式有關。1/2的學生存在壓力和焦慮問題,1/3的學生處于抑郁狀態。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的壓力、焦慮和抑郁來源于對未來的擔憂,不知道畢業后能否找到適合的工作、自己能否勝任工作、如果繼續升學需要什么樣的準備,很多學生表示學歷低難找工作等,這可能與當前金融危機下就業壓力大的形勢有關。其中學習壓力和適應不良有緊密的聯系。衛校學生是從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學直接升入衛校的,入學成績一般在中考或高考中不怎么理想,完全不同的環境、學習方法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專業課的學習和以前的基礎課的學習完全不同,如何適應衛校學習是擺在很多學生面前的一道難關,如果適應不良就會導致學習壓力感的產生。
三是與目前“獨生子女現象”有關。將近1/2的學生表現出人際關系敏感的問題。感情容易受到傷害、自私、不為別人著想、對他人求全責備,都是獨生子女的特征,這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是經常面對的問題。
四是與每個人的個性有關,個性的形成有先天因素,更離不開后天環境。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其個性特征不同,對心理影響也不同。很多學生因為在家庭、學校發生的事情而改變自己的個性,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這主要發生在一些自暴自棄的學生身上。
年級差異中,在偏執、敵對、人際關系敏感與緊張、抑郁、焦慮、情緒不穩定因子上差異顯著,2007級得分最高,可能與2007級正好處于青春期有關,也與2007級入學成績不如2005級和2006級有關。心理不平衡因子上,2005級得分最高,可能與2005級即將面臨實習,沒有進入理想實習醫院產生的失落感有直接關系,這與代杏暖,張雪紅[2]研究基本一致,而吳花林[3]等研究認為年級差異不顯著。
性別差異中,男生的心理不平衡高于女生,心理不平衡反映受試者感到教師或家長不公平,同學考試成績比自己好而難過,對強于自己的同學不服氣等心理問題,這可能與男生比女生追求成功的動機更強有關。與戴福強、周笑寒、陸萬美[4]和吳花林[3]等、代杏暖、張雪紅[2]認為男女性別差異顯著基本一致。
由于男生樣本例數偏少。對于本次不同性別心理問題差異的結論,需擴大男生樣本含量做進一步研究。
在學年差異中,在敵對、學習壓力感因子上,中專學生得分都比大專學生高,說明中專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如大專學生,學習上存在較多困難,所以學習壓力感比較強,這可能也是產生敵對的一個原因。其他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與胡建利[5]等研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差異。
在專業差異中,口腔專業在敵對因子上和護理專業差異顯著,口腔專業得分高于護理專業,在平常學習活動中,口腔專業不如護理專業表現好,可能是導致口腔專業學生敵對情緒高的原因,其他因子上,沒有顯著差異。這與代杏暖、張雪紅[2]認為衛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其各因子得分情況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就讀不同專業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明顯影響基本一致。
衛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已有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點。本次研究結果如下:(1)有心理問題的衛校學生比率達到了32.4%,主要是學習壓力、適應不良、強迫癥狀、情緒不穩定等方面,其次是焦慮、人際關系敏感與緊張、抑郁、偏執,最后是心理不平衡和敵對。(2)除了強迫、學習壓力感兩個因子外,其他因子均為年級差異顯著;只是在心理不平衡因子上,男女性別差異顯著;在敵對、學習壓力感上,中專和大專差異顯著;在敵對因子上,口腔專業和護理專業差異顯著。
因此在衛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勢在必行,可以通過建立新生心理檔案、日常心理咨詢、心理講座、心理劇等形式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成作霖.中專衛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7):124-125.
[2]代杏暖,張雪紅.衛生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雜志,2006,22(7):508-510.
[3]吳花林,馬存根,王林森,等.衛校學生理健康狀況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5):523-524.
[4]戴福強,周笑寒,陸萬美.衛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個性特征調查[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7,6(3):230-231.
[5]胡建利.安徽省衛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