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LISA 數據庫的Folksonomy 研究進展與應用分析

2013-09-20 06:22:16
圖書館學刊 2013年8期
關鍵詞:圖書館資源用戶

李 萍

(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13)

lksonomy 是Vander Wal 在2004年提出的,由單詞Folk和Taxonomy 組合而來,這個詞也被叫做合作標簽、社會分類社會索引或者社會標簽。它是指由用戶把自己的標簽信息應用到信息片段(包括文章、圖片和網站等)之中而產生的一種分類方法。標簽能在用戶個人信息管理以及與他人分享信息的過程中起到分類的作用。這些用戶生成的分類法和傳統的分類法是對立的,傳統的分類法是專業的,用來在傳統的知識組織系統中發現資源和檢索使用[2]。

筆者通過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L I S A數據庫收藏的Folksonomy 在圖書館的應用文獻進行分析,探討其研究進展現狀、應用和主要發展趨勢等,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

LISA 即《圖書館學和情報學文摘》(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LISA)數據庫,它是一款為圖書館專業人士和其他信息專員設計的國際摘要和索引工具。目前收錄了440多種期刊,它們來自68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及20多種不同的語言。每兩周更新一次,每次新增500多條記錄。通過LISA 可以較全面、快捷地了解到整個圖書館學信息學界的學術前沿、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3]。

筆者通過主題“Folksonomy”檢索LISA 數據庫,去除重復記錄共得到65篇相關文獻作為進行統計分析的數據源。

2 統計分析

2.1 時間分布

文章數量反映了該學科的研究水平和發展程度。從表1可以看出,2012年由于統計時間較短,發文量較低,2006~2011年為發文高峰期,這與在此期間Web2.0的蓬勃發展有關,如在此期間出現了很多Web2.0的代表網站如Del.icio.us、Flickr、Wordpress、TypePad等,這些網站有力地推動了Folksonomy的應用和發展。

表1 各年文獻量的增長情況

2.2 語種分布

語種分布語種分布情況見表2,以英語發表的文章數量為52篇,占總數的80%。說明圖書館Folksonomy 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運用英語的歐美國家,領先于其他語種。歐美發達國家的圖書情報界在本領域發文最多,這與他們領先的概念和實踐最早是分不開的,中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緊跟其后。值得一提的是中文文獻大陸3篇、臺灣地區兩篇,這跟國內關注歐美學術研究熱點和努力實踐是分不開的。這幾篇文獻分別是吉林大學管理學院畢達天、邱長波、騰廣青合著的《A Study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of Folksonomy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Weight Configuration of Filter Indicators on Tag Spam》[4]、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員陳靜宜和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唐牧群合著的《An Evaluation of a Faceted Structure for Book Tagg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5]、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熊回香、廖作芳、蔡青合著的《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ypical Tag Ontology Models》[6]、濟寧醫學院圖書館王朋、李盈、王林合著的《Improvement in Faceted Classification-based Folksonomy》[7]、臺灣交通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滕玉英、柯皓仁合著的《Social Tagging on Digital Archives:A Case Study of Yuyu Yang Digital Art Museum》[8]。

表2 關于復合圖書館文獻的語種分布

2.3 作者分布

對論文作者分布的分析可以確定Folksonomy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和揭示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通過關注其研究方向和重點,可以了解其對整個學科發展所起到的引領作用。在檢索到的65篇文獻中,作者共有

2.4 期刊分布

對某領域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情況的分析有助于確定該領域的核心期刊,并為文獻的收集管理提供依據,為讀者提供指導。檢索出的65篇文獻分布于46種期刊,對這些期刊進行分析,大致可以確定該領域的重點期刊,為讀者重點閱讀提供指導,同時也有助于該領域內研究人員彼此交流、互相學習。根據核心期刊的測定方法,刊載論文量居前的7種期刊所載論文量為26篇,占全部文獻量的40%,超過文獻總量的1/3,載文量為3篇以上的期刊見表4。

表4 Folksonomy文獻期刊分布

表4列出的為核心期刊。《JournalofDocumentation》是評價極高的期刊,其歷史悠久,在信息科學中為學術文章、研究報告和評論等提供了一個傳播的論壇。它在研究和學術之間提供了一座橋梁來反映專業實踐,這樣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進,該雜志經常獲得在ISI的引用率冠軍[13]。《Webology》2004年創刊,致力于萬維網領域并且作為一個討論和實驗的論壇。該期刊關注信息的生產、收集、記錄、處理、存儲、發表、共享、傳輸、檢索以及它的社會和文化影響[14]。《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Joho no Kagaku to Gijutsu)》是日本的刊物,情報科學與技術每期設有一個主題,關注新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除了講座系列的實踐,還有更多的信息和數據庫的比較、翻譯手稿、國外論文、書評等[15]。《Journalof Information Science》1979年創刊,每年刊出 6期,編輯是阿德里安·戴爾。該期刊是同行評議的高聲譽國際期刊,涵蓋了所有對信息科學和知識管理感興趣的研究人員的話題[16]。《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出版人工智能、認知科學以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報告和應用、技術以及算法的關鍵評價,它為這些領域的研究者和應用開發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論壇[17]。

2.5 主題分布

通過對65篇論文的題名、關鍵詞、摘要等進行分析與統計,按論文的主要內容將研究論文主題分為概念、理論研究;調查、實證研究;可行性、實踐研究;具體實現、應用系統;綜述、總結類型等,數據分布見表5。

表5 主題分類統計結果

論文的主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該領域研究的熱點、重點問題,有利于了解其現狀和發展水平,從而預測其發展方向和趨勢。從統計可以看出,理論性的文獻占了30.7%,說明圖書情報界對Folksonomy的研究還處于理論探索階段,這與Folksonomy發展時間較短有關。調查性、實證性文獻主要是對于一些流行的Web2.0進行分析和歸納,找出發展規律和應用模式等,以便圖書館借鑒,此類文章有17篇。實踐研究和具體的系統應用類文獻一共占了23篇,這說明在Web2.0、Web3.0概念和技術的影響下,圖書情報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研究和實際應用,讓分眾分類法對圖書館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綜述類別的文章占了5篇,主要是在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Folksonomy的優點和不足以及提出的建議。

總的來說可以看出在Folksonomy的研究上,發達國家圖書館學者的研究和應用非常成熟,積累了大量的文獻和經驗,國內學者應該借鑒這些研究成果,盡快發展自己的項目。分析文獻具體內容,可以將這5個主題歸納為3大內容。

2.5.1 Folksonomy的概念以及理論研究

①Folksonomy的涵義。該名詞起源于Furl、Flickr和Delicious等網站采用標簽方式組織信息而進行的征名活動。Thomas VanderWal提出了這個組合詞。Folksonomy=Folk(大眾、民眾)+Taxonomy(分類法),表示由網絡用戶自由地標注標簽而形成的分類法[18]。Floksonomy大眾分類法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依靠標簽、資源和用戶構成的,用戶對資源進行自己的標簽標注就構成了大眾分類這一行為。標簽是標注形成的結果,比如一張圖書館的照片,用戶可以標注為“圖書館”、“母校”等,它用來描述資源的主題、功能、特點、性質和類型等。資源就是網絡上用戶標注的對象,比如網站、網頁、圖片、視頻、音頻、圖書、期刊、各種微內容等。用戶就是互聯網上任意的瀏覽者。文獻《What is the novelty of folksonomy》[19]詳細介紹了Folksonomy的概況和應用。

②Folksonomy的使用場景和對象。在社會性網絡中,用戶可以對自己上傳的資源和已經存在的其他資源進行標注和共享。這些系統必須具備以下特征:開放網絡資源,封閉的系統比如Web1.0模式的網絡環境不能形成動態發展的大眾分類法;允許用戶貢獻內容,用戶必須要能夠自由地對資源進行標注;動態聚類和自主優化的系統,采用大眾分類法的系統必須能夠對標注的標簽進行聚類、組織等,比如形成標簽云,按標簽將資源或者用戶進行聚類。文獻《The folksonomy tag cloud:when is ituseful?》[20]討論了標簽使用的一些時機和存在的問題等。

相同的標簽可以聚合不同用戶的資源,相同的資源可以反映不同用戶的標注習慣,每個用戶對所有資源的標注可以形成自己的分類法。Folksonomy中的用戶、資源和標簽相互之間可以形成十分豐富的連接關系。用戶之間測算其聯系緊密度,資源之間相似歸類,標簽之間同意合并,用戶、資源和標簽之間可以通過次品、共現、重疊、集合和空間向量的運算,得到三者之間的親疏、權重和距離關系,這對Web3.0語義網的發展意義重大[21]。

③Folksonomy的功能和作用。標簽是Folksonomy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標簽系統的用戶可以是資源的創建者或擁有者,也可以是資源的使用者。對于標注者而言,標簽的主要功能是為了重新找到被標注的資源,以及組織整個資源庫,對于其他用戶而言,標簽、標簽云圖提供了一個瀏覽、檢索和定制輸出的方法,并能實現聚類和發現。標簽還能實現共享與合作功能,能夠通過共同感興趣的資源而實現用戶的聚類,從而實現進一步的推薦、熱點發現、個性化服務以及社會群組功能,并能反過來影響資源的排序組織以及新的關聯和知識發現功能。

具體來說,Folksonomy的標簽可以實現如下功能:分類,作為資源的類名;聚合,在同一標簽下聚合了相同屬性的資源;標識,標簽作為類的標識,可以通過RSS發布和訂閱;揭示,標簽包含的語義內容可以作為揭示手段,并能以可視化方式展示;排序,可以通過權重等排序,先是熱門標簽、熱門資源、熱門評價等等;分享,標簽提供了分享能力,使得應用標簽的網站有了社會性。文獻《SocialTaggingonDigitalArchives:A Case Study of Yuyu Yang Digital ArtMuseum》[22]、《Medical Librarians’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Tagging》[23]就是應用Folksonomy的標簽技術的典型例子。

2.5.2 Folksonomy的實踐

2.5.2.1 標簽應用系統的設計。標簽系統的基本應用是用戶在登錄之后,可以通過網頁或者其他瀏覽器插件等對自己的資源建立標簽,并能列出自己的常用標簽,對同一資源可以看到其他用戶標注的常用標簽。用戶還可以對其他用戶的資源進行標注、評論、評分、訂閱標簽詞等。設計一個標簽系統或者一個系統附帶的標簽功能,應該考慮資源類型、資源來源、用戶標注的權限和標注的方式,在一些應用中標注某個資源時,經常會有不少的推薦標簽詞給用戶,以起到指引和提示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戶為本、以資源為本,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文獻《Folksonomy-based personalized search and ranking in socialmedia services》[24]為社會媒體的個人搜索和分級而設計了兩種標簽實現模式。

2.5.2.2 Folksonomy的呈現方式。是大眾分類法的體現手段,通常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展示。標簽排序,除了按字順和權重排序之外,還有其他比如點擊次數的排序。標簽聚類,為了更好地揭示資源之間的關聯,對標簽聚合聚類,能夠更快地發現相似資源,比如豆瓣網的豆瓣圖書和豆瓣電影的標簽分類。標簽云圖是最常用的展示方式,一般是將標簽庫中一定數量的高頻詞按照大小和顏色區分來表示標簽的熱門程度。標簽云能形象直觀地反映內容的領域特征,同時也是可視化的資源導航方式。標簽云圖的生成受一些參數控制,主要是:①標簽出現的數量、字體、色彩等,一般遵循的規律是標簽以字順排列,重要的詞以大號字體顯示。②標簽以字順排列,字體大小一樣,高頻詞用特殊顏色表示。③標簽按重要性排列,字體字號顏色都用來區分,視覺沖擊力強。④標簽隨機排列,字體字號顏色區分重要度。⑤標簽按相似度排列。⑥標簽按時間分段顯示,根據不同時間顯示當時的熱門標簽,這種方式叫標簽時間線。地圖展示,這種方式主要是圖片和視頻,標簽系統根據照片視頻的拍攝信息將標簽和地圖關聯起來,能看出視頻和照片的拍攝地[25-26]。

2.5.2.3 Folksonomy在圖書館的應用。大眾分類法和標簽影響了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它們也給圖書館的知識組織帶來了全新的方式。傳統編目與Folksonomy的融合、競爭、互助,Folksonomy對OPAC的增強等等都是其在圖書館的應用前景。

①PennTags。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的PennTags(http://tags.library.upenn.edu/)是圖書館界最出名的標簽應用系統。PennTags支持網絡資源、Voyager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所管理的書目期刊對象,還支持該校的機構庫電子資源。PennTags是一個完整的Web2.0應用,它通過瀏覽器插件和其他頁面widget小掛件方便添加標簽,同時提供API接口給第三方使用。文獻《Linking folksonomy to 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an exploratory study》[27]以詞匯匹配為基礎研究了Folksonomy和受控詞匯之間的聯系,以研究將受控詞和Folksonomy結合有序使用。文獻《To Tagor Not to Tag?》[28]以文獻定量分析的方法討論了大眾分類法能否補充國會圖書館主題詞表分類法,以增強國會圖書館圖書目錄的揭示途徑。

②MTadder密歇根大學圖書館開發的綜合標簽應用系統MTagger(http://www.lib.umich.edu/mtagger/)提供了書目數據、期刊、圖像、網頁等幾乎所有的圖書館擁有資源的標簽標注功能。MTagger具有資源收集功能,也有資源發現功能。讀者根據標簽導航可以檢索到書目、圖像、網頁等其他資源[29]。

③LibraryThing。LibraryThing網站不是由圖書館主辦,但是提供的服務都是圖書館的業務,不少機構包括圖書館都利用這個網站組織自己的館藏。截至2012年5月,注冊用戶152萬余人,圖書記錄7200多萬條,添加的標簽8600多萬條,唯一作品680多萬條。用戶貢獻的書評170多萬條,1100多萬次評級;用戶貢獻的書封290多萬張,作者照片42548張;用戶成立的主題小組13萬多個,互發信息33萬多條;網站共有免費圖書377326本,可以說是最大的圖書俱樂部[30]。

④OPAC2.0在圖書館的應用。SOPAC是一個知名的OPAC2.0開源軟件,基于開源CMS軟件Drupal開發,具有鮮明的Web2.0特征,標簽是其特征之一。Ann Arbor社區圖書館和美國Darien縣圖書館即使用了SOPAC軟件作為自己的網站。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公共圖書館使用的是Aquabrowser的OPAC2.0系統,能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檢索結果集合中的相關分面信息,也是常說的分面檢索,所有這些信息由一個本體系統管理,系統能根據標簽詞之間的關系進行動態可視化顯示。普利茅斯州立大學圖書館采用了根據Wordpress開發的Scriblio的開源OPAC系統。文獻《Social reproduction and exclusion in subject indexing:A comparison of public library OPACs and LibraryThing》[31]詳細討論了公共圖書館的 OPAC和LibraryThing的Folksonomy之間比較、融合等方面的問題。在檢出的65篇文獻中,有多篇講述的是圖書館OPAC和Folksonomy的比較、互相補充、如何互補提高OPAC揭示能力等的內容,限于篇幅,此處不再列出。

2.5.2.4 圖書館應用Folksonomy的討論。Folksonomy大眾分類法其實就是讓網民充當圖書館編目員的角色來對資源進行描述和揭示。從圖書館的角度來看,標簽就是元數據,圖書館人員應該轉變觀念,拋棄“專家標引才最準確”的傳統觀念,另外要在檢索理論方面進行創新,發覺“最適用、最恰當”的編目價值,讓群體的智慧為群眾所用。總的說來,標簽系統一方面給圖書館帶來資源揭示、組織和分享等好處,另一方面還具備下面一些功能[32]。

①在“我的圖書館”等個性化服務系統中,利用標簽的聚類聚合等功能,開展資源推薦、群組聚類。

②通過共同的資源和相同的標簽,發現潛在的好友,進行分享評論、標注、資源推薦等,實現社會化網絡的社交功能。

③標簽云展示熱門標簽、提供最新的標簽列表,提供標簽的RSS訂閱等。

④開展各種宣傳活動,鼓勵讀者利用LibraryThing之類的平臺將圖書館的資源利用標簽傳遞出去,舉辦讀者俱樂部等組織來活躍圖書館與讀者的關系,達到讀者和圖書館雙贏的效果。

⑤在給圖書館資源做標注的同時,鼓勵讀者糾錯OPAC條目、標注各種數據庫資源,使之更能符合讀者對數據庫的理解,達到快速導航的效果等。

圖書館引入Folksonomy,實質就是把圖書館部分資源的組織權交給了讀者,讓圖書館的網站、OPAC查詢、電子資源的檢索等更符合讀者的使用習慣,能夠以資源聚合讀者、以讀者聚合資源,滿足讀者“我想知道圖書館所有我感興趣的資源”、“我想知道誰在做和我從事的項目相近的項目”、“誰和我都對這些資源感興趣”等這樣的要求。標簽系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些目標的實現。文獻《An approach to providingauserofa“social folksonomy”with recommendationsofsimilar usersand potentially interesting resources》[33]提出了一個基于社會Folksonomy的相似用戶和潛在興趣資源推薦系統。

2.5.3 Folksonomy的使用規范

Folksonomy大眾分類法的出現為讀者參與信息組織提供了平臺,對于Folksonomy的長效發展,應該研究它與傳統分類法的有機結合,取其雙方優點,為網絡資源的組織提供一種更好的方法。

2.5.3.1 Folksonomy的優點和不足。大眾分類法相當于把信息組織的任務外包給了廣大互聯網用戶,這種方式使得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由用戶進行加工。其標簽組織信息有如下優點。

①低成本:大量網民免費參與標簽標注,相當于很多的編目員在組織信息。

②社會性:標簽連接了用戶和用戶、用戶和資源、資源和資源,這樣更能提供豐富的語義鏈接,消除信息孤島。

③關聯性:用戶所標注的資源是自己所感興趣的,目標明確,資源之間關聯度很高。

④靈活性:由于用戶的多樣性,由標簽構成的大眾分類法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有機體。

⑤啟發性:標簽對于用戶來說,不論是自己常用標簽還是瀏覽其他人所標標簽,在標注的過程中或者檢索的過程中都有很強的啟發作用,這正是群體智慧所帶來的好處。

⑥大眾化:尊重群體力量,用戶才是知識領域的專家。

正是標簽的這些優點給Folksonomy帶來了隨意性、合作性、無等級結構的平面性、不平衡性、關聯性、開放性等特點。文獻《MedicalLibrarians’Usesand PerceptionsofSocialTagging》[34]以實證調查的方式研究了醫學圖書館員是如何應用這種新的方式組織信息的。

然而,Folksonomy由于其開放自由的特點,也伴隨著不少缺點。

①垃圾標簽泛濫。比如拼寫錯誤、簡稱濫用、生造詞、隨意鍵入的字符、極其個性化的標簽詞等。

②語義模糊。由于用戶對同一資源的用詞表述不同,產生了大量多詞一義、一詞多義的情況。

③缺乏層次關系。標簽都是平面型的,適合檢索,不適合分類瀏覽。

④對資源標注的標簽反映的是標注用戶的觀點,而不一定是內容上傳者或者創造者的觀點。

⑤標簽濫用現象。比如為了搜索引擎優化(SEO)標注大量的為提高搜索而和本資源無關的標簽。甚至有一些臟話粗話及與黃賭毒相關的語言標簽。畢達天等人在文獻《A Study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of Folksonomy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WeightConfiguration of Filter Indicatorson Tag Spam》[4]中研究了基于概念格的知識組織的分眾分類研究,編制了基于權重篩選指標的標簽垃圾篩選器。

2.5.3.2 Folksonomy的規范方式。標簽質量是影響大眾分類法的一個最重要問題,在對標簽進行概念化之前,很多的標簽系統會采用標簽詞的推薦來提高標簽的質量,豆瓣讀書(http://book.douban.com)即是采用這種方式的典型例子。一般采取的規范處理方法有:

①同義詞處理。用戶在標注了標簽之后,網站技術人員可以根據統計趨勢進行分析,將相關的同義詞構成同義詞環,以幫助提高準確性。

②標簽層次化。借鑒Delicious對標簽捆綁的方法,將標簽詞和敘詞表結合,利用敘詞表中的層次關系,將平面的標簽實現為網狀的概念地圖,這種方式既提供了標簽的層次,又可以看作是標簽的分類,這種分層也是交給用戶來實現的,很好地利用了大眾智慧。

③與本體結合起來進行規范控制。提供規范詞選單、提供單次糾錯功能、提供單復數等詞形變體推薦、建立常用標簽類型到分類表的映射對照、提供下位詞限定、提供上位詞擴展、不同語種的翻譯詞典。熊回香等在文獻《AComparative Analysisof Typical TagOntologyModels》[6]中詳細討論了 3個標簽本體模型,比較了它們的概念、實現方式等細節。

3 結語

通過對所檢文獻各種信息的分析,可以看出Folksonomy是一個新生的互聯網應用,在圖書館的應用不算十分廣泛,但卻給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帶來了很大的觸動和促進。歐美發達國家的圖書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比較成熟,相對來說,我國圖書館在本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弱,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工作要做,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應用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入Folksonomy標簽系統的應用:①加入提供標簽服務的社會性網絡。比如利用Google的API、加入Flickr、Delicious、豆瓣讀書網等,利用瀏覽器插件等功能。②引入大眾分類工具,比如PennTags提供的工具、Worldcat提供的工具等。③利用開源軟件搭建自己的標簽平臺。④在圖書館OPAC中嵌入標簽功能。⑤在圖書館的統一檢索平臺、知識發現平臺等加入標簽功能。國內圖書館應該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多參考國內外的成功案例,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工具和一些開源軟件開發自己的標簽系統,借助廣大讀者的標注,以提高圖書館信息組織的多途徑和高效率,使得圖書館網站和應用系統融入互聯網這個大環境,更好地為讀者和用戶服務。

[1] Folksonomy[EB/OL].(2012-04-24)[2012-05-07].http://en.wikipedia.org/wiki/Folksonomy.

[2]Thomas VanderWal[EB/OL].(2012-05-01)[2012-05-07].http://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Vander_Wal#Folksonomy.

[3] About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s(LISA)[EB/OL].[2012-05-07].http://search.proquest.com/lisa/productfulldescdetail?accountid=41288.

[4]BiDatian,Qiu Changbo,TengGuangqing.A Study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of Folksonomy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Weight Configuration of Filter Indicators on Tag Spam [J].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2011(10):1078-1085.

[5]Chen ChenYi,Tang MuhChyun.An Evaluation of a Faceted Structure for Book Tagging:An Experimental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Library Sciences,2011(4):445-487.

[6] Xiong Huixiang,Liao Zuofang,Cai Qi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ypical Tag Ontology Models[J].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2011(5):479-486.

[7] Wang Peng,Li Ying,Wang Lin.Improvement in Faceted Classification-based Folksonomy[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0(6):34-36.

[8] Teng YuYing,KeHaoRen.SocialTaggingon DigitalArchives:A Case Study of Yuyu Yang Digital ArtMuseum[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09(68):80-107.

[9] Price’s law[EB/OL].[2012-05-10].http://creativity.netslova.ru/Price~s_law.htm l.

[10] D-Lib Magazine.Authors in the July/August 2003Issue of D-Lib Magazine[EB/OL].(2003-07-01)[2012-05-10].http://www.dlib.org/dlib/july03/authors/07authors.html#PE TERSON.

[11] Domenico Ursino[EB/OL].[2012-05-10].http://www.unirc.it/scheda_persona.php?id=667.

[12] Louise Spiteri[EB/OL].[2012-05-10].http://dal.academia.edu/LouiseSpiteri.

[13]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EB/OL].[2012-05-10].http://www.emeraldinsight.com/products/journals/journals.htm?id=jd.

[14]AboutWebology:Aims and Scope[EB/OL].[2012-05-10].http://www.webology.org/about.html.

[15] 情報の科學と技術[EB/OL].[2012-05-10].http://www.infosta.or.jp/journal/journal.html.

[16]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EB/OL].[2012-05-10].http://jis.sagepub.com/.

[17]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EB/OL].[2012-05-10].http://www.springer.com/computer/ai/journal/10462.

[18] Dye,Jessica.Folksonomy:a game of high-tech(and highstakes)tag[J].EContent,2006(3):38-43.

[19] Midorikawa,Nobuyuki.What is the novelty of folksonom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Joho no Kagaku to Gijutsu),2007(5):238-243.

[20] Sinclair,James;Cardew-Hall,Michael.The folksonomy tag cloud:when is it useful?[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8(1):15-29.

[21] Morrison,P Jason.Tagging and Searching:Search Retrieval Effectiveness of Folksonomies on the World WideWeb[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08(4):1562-1579.

[22] Teng YuYing,Ke HaoRen.Social Tagging on Digital Archives:ACaseStudyofYuyu YangDigitalArtMuseum[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09(68):80-107.

[23] Bianco,Cecile E.Medical Librarians'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Tagging[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09(2):136-139.

[24] Kim,Heung-Nam,Rawashdeh,Majdi,Alghamdi,Abdullah,El Saddik,Abdulmotaleb.Folksonomy-based personalized search and ranking in socialmedia services[J].Information Systems,2012(1):61-76.

[25] Montalvo,Marilyn Montalvo.LCSH,Fast and Delicious:Normalized Vocabularies and New Ways of Subject Cataloging[J].Anales de Documentacion,2011(1).

[26] Mardani,Amir Hossein.Folksonomy:By Users,for Users[J].Faslname-Ye Ketab/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10(3):239-260.

[27] Yi,Kwan;Chan,Lois Mai.Linking folksonomy to 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9(6):872-900.

[28] Thomas,Marliese;Caudle,Dana M;Schmitz,Cecilia M.To Tag or Not to Tag?[J].Library Hi Tech,2009(3):411-434.

[29] What is MTagger?[EB/OL].[2012-05-13].http://www.lib.umich.edu/mtagger/tags/faq#aboutmtagger.

[30] Zeitgeist Overview[EB/OL].[2012-05-13].http://www.librarything.com/zeitgeist.

[31] Bates,Jo;Rowley,Jennifer.Social reproduction and exclusion in subject indexing:A comparison of public library OPACs and LibraryThing[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1(3):431-448.

[32] Willey,Eric.A Cautious Partnership:The Growing Acceptance of Folksonomy as a Complement to Indexing Digital Images and Catalogs[J].Library Student Journal,2011(10).

[33] Nocera,Antonino1,Ursino,Domenico.An approach to providing a user of a“social folksonomy”with recommendationsofsimilarusersand potentially interesting resources[J].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8):1277-1296.

[34] Bianco,Cecile E.Medical Librarians’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Tagging[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09(2):136-139.

李 萍 女,1963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

猜你喜歡
圖書館資源用戶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飛躍圖書館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關注用戶
商用汽車(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圖書館里的是是非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色有码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黄色一及毛片| 国产xx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91小视频|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伊人久久婷婷|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www.91中文字幕|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成人在线第一页|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97se亚洲| 91视频青青草| 伊人成人在线| 99视频只有精品|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日韩视频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h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人妖无码第一页|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午夜色综合|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最新国产网站| 99激情网|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成色7777精品在线|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