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杰
由南京市演藝集團打造的舞臺劇《幻夢紅樓》于今年五月中旬在江寧織造博物館“紅樓劇場”進行首演。舞臺劇《幻夢紅樓》是根據作家曹雪芹原著《紅樓夢》為創作基礎,提煉其中觀眾熟悉的主要情節、重新創作的一部反映“紅樓文化”的舞臺劇。全劇共分九個章節,依次演繹:序《大夢覺樂頌紅樓》、《青埂峰緣分輪傳》、《榮慶堂寶黛初會》、《游幻境秘授云雨》、《劉姥姥嬉鬧游園》、《葬桃花落紅成陣》、《驚噩耗黛玉魂歸》、《白茫茫厚地高天》以及尾聲《曹雪芹著述<紅樓>》等《紅樓夢》中的經典橋段。劇中運用了情景表演、舞蹈、器樂、雜技、戲曲以及多媒體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塑造了“紅樓”人物的藝術形象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勾勒出絢麗的“夢幻”場景。
具體內容分別為:
(1)舒緩的節奏、娓娓道來的旋律,如歌如泣,凄美中又略帶幾絲幽怨,一群純潔婀娜的演奏家款款深情,營造出世外桃源中的“人間仙境”。
(1)一僧一道兩位仙人對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塊頑石施法使其有了靈性,幻化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
(2)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使得絳珠草受天地精華、得甘露滋養。因神瑛侍者下凡,為了報答灌溉之恩,絳珠仙草便也跟著下凡來到了人間。
(1)表妹林黛玉獨自投奔賈府,在形單影孤而又弱不禁風的嬌態之下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慎中不愿多說一句、不敢多行一步。
(2)寶黛初會,賈寶玉只覺得"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喜出望外。親近之下,一見鐘情。
(1)賈寶玉由警幻仙姑引領夢游太虛幻境?!扒Ъt一哭,萬艷同悲”,情天恨海之中領悟著金陵女子的命運。
(2)警幻仙姑秘授云雨,以至賈寶玉在軟語溫存中“與可卿難解難分”。

(1)劉姥姥憑著她的風趣、機智和老于世故人情的經驗,應付得榮國府上上下下對她表示好感。設宴招待中,劉姥姥很快就喝醉了,一時興起,演了一出醉態的雜?!翱罩瘛薄?/p>
(1)“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肩上擔鋤,鋤上掛囊的黛玉葬花——戲臺上最經典的藝術形象。同時,凄凄落花帶動著林黛玉的傷感青春。
(2)寶、黛的感情優美細膩、纏綿悱惻。寶、黛共讀西廂正是甜蜜溫馨的感情正在和風細雨地發展著。
(1)林黛玉在得知寶玉和寶釵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徹底絕望。貼身丫鬟紫鵑服侍著即將離世的黛玉于焚稿之中。
(2)病榻上痛苦的林黛玉在絕望中流盡眼淚。癡情已斷之后“知音已絕,詩稿怎存?”不久香魂殞逝……
(1)“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賈寶玉了無牽掛,看破紅塵。毅然拜別父親。
(2)白茫茫大地中響起踏雪聲,風雪中賈寶玉隨僧道飄然登岸而去,消失在天際……
(1)“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甭《瑫r分,朔風四起,漫天風雪。廬草屋中、一盞油燈下窮苦失意后的曹雪芹正執卷握筆構思著“紅樓大觀園”。
(2)在幻覺中出現鐘鳴鼎食之家……似追憶、似悔恨。一時陷入憂傷和悲痛之中。
《紅樓夢》除了小說之外,電影、電視、水景秀、舞劇、戲曲、音樂會及歌劇都有其出色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接受創作舞臺劇《幻夢紅樓》時,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原著中選擇既是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段落、又要適合舞臺表現的內容。最終篩選出的九個演出段落就是以此標準而確定的。好在《紅樓夢》豐富的故事情節幫助我們較快地完成了第一道難題。
接下來就是在一個并不適合做演出的場所,如何以表演方式和手段來吸引觀眾的注意、認可和喜歡。場地限制了我們無法對舞臺結構進行改造,除了燈光、音響遇到重重阻力之外,在二十多平方米的狹小空間,舞臺高度、寬度以及深度都難達到演出要求,在這樣的條件下展現諸多《紅樓夢》的故事是我們需要克服的第二道難題。
來自南京市演藝集團下屬的各演出劇團,為我們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表演方式。用歌舞團、民樂團、越劇團、雜技團的藝術表演形式相互嫁接,各自取長補短,成為了本次舞臺劇創作中不可或缺且別具一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此,最最需要讓我們花費心思的就是在這樣一種幾乎簡陋的舞臺條件下,各種舞美技術無法實施,如何思考創作出一臺觀眾還不太熟悉的舞臺表現形式、或者講是一臺觀眾不常見的、不多見的“紅樓夢”來。因地制宜、另辟蹊徑,這才是我們創作者所要面臨的第三道問題,也是創作過程中最大的問題。
如何在狹小的空間表演使觀眾不感到枯燥,還要層次分明?如何運用舞臺視覺效果來盡量藏拙?這些新奇的效果從何而來?
“無論是全息影像,動態捕捉還是3D技術,近年來舞臺上出現了眾多多媒體與舞蹈融合的作品,令我們眼花繚亂,心曠神怡。新技術的應用,在擴大舞蹈動作的表現力方面,有著跨時代的貢獻。加之電子熒幕及投影的普及,也打破原先靠布景換片帶來的局限。
然而,舞蹈的核心,依賴于舞蹈形式的編織,最終所要傳達的,仍是對生命內容的言說。新技術作為一種新形式,與舊形式一樣是以輔助內容流暢及準確表達的工具?!?/p>
這時我們考慮到使用LED屏幕。LED屏幕在舞臺上的運用,近幾年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無論是各種主題專場、央視春節晚會,都有成功的范例。大屏幕的使用不僅可以亮化、美化舞臺背景及舞臺地面,也為舞臺提供了更充裕的表演空間,增加信息量。合理的視頻運用還可以起到烘托舞臺、幻化意境的效果,真正地使舞臺動起來。豐富的視覺效果和獨具匠心的運用手段已經越來越被編導們看好并運用。
于是,為舞臺劇《幻夢紅樓》的視頻設計就成了我們工作的首要重心。
之后,我們在《榮慶堂寶黛初會》林黛玉進賈府的篇章中設計了以黛玉的視角來看眼前的一切。榮國府的屋瓦臺柱、廳堂院落如同長鏡頭一般徐徐向觀眾推進,最終落在了賈母的居室榮慶堂。高大寬遠的建筑與林黛玉的形只影單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同時也體現出懂得謹遵禮法,不越分寸的林黛玉的小心和重重壓力,移步換景之中體現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威嚴與冷酷。
我們在《劉姥姥嬉鬧游園》的篇章中為大家設計了一幅大觀園的全景圖。由山水木石、花草鳥蟲、亭臺樓閣充斥其間,一時“天上人間諸景備”,一派自然之美。黛玉更贊它為“仙境別紅塵”。隨著鏡頭的搖移大觀園在繁花似錦之下宛若人間仙境,舞臺上表演的主角劉姥姥——一個粗卑低微之人為了生計百般地賣乖討巧,強顏歡笑中更使觀眾體會到底層百姓的心酸與社會的世態炎涼。
此時的視頻連同舞臺上表演的演員,各自向觀眾傳達著信息。同時,視頻的畫面又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接下來在《驚噩耗黛玉魂歸》的篇章中灰飛煙滅的詩帕、在《葬桃花落紅成陣》的篇章中漫天飛舞的花瓣以及《曹雪芹著述<紅樓>》的篇章中蕭條破敗的草廬無不配合舞臺上的演員以達到渲染現場或絕望悲泣、或充滿詩化、或凋零孤寂的意境效果,無不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要想讓觀眾對舞臺劇《幻夢紅樓》留下有與眾不同的好印象,光靠舞臺上的演員和視頻的渲染、多層含義的表達還遠遠不夠,還沒有起到出奇、出新的效果。我們必須要開動大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挖掘大屏幕為我們帶來的無窮的潛力。我們相信大屏幕就像一個待開采的寶藏,靜靜地在等待著我們前進的步伐。
“摳像”技術出現在舞臺上并與舞蹈相結合還是近幾年的發展起來的藝術特點。這種在室內拍攝的動態人物經過后期摳像后與各種景物疊加在一起,形成了神奇的藝術效果。
在《青埂峰緣分輪傳》和《游幻境秘授云雨》以及《白茫茫厚地高天》三個篇章中我們都采用了“摳像”技術,LED屏幕中虛擬人物影像與舞臺上真實的演員共同演出,推動劇情的發展,這樣的表演使舞臺劇《幻夢紅樓》的演出煥然一新。
在《青埂峰緣分輪傳》的篇章中,女媧氏煉石補天廢棄在青埂峰下的頑石自經煅煉之后,靈性已通。經一僧一道兩位仙人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幻化成賈寶玉。開啟了一場奇幻唯美的“紅樓之夢”。這些情節無法在舞臺上實施并向觀眾一一展現,我們就采用“摳像”技術,先用三維技術制作出被女媧氏廢棄的“頑石”,再讓飾演賈寶玉的演員先期錄像,并在后期與“頑石”疊加,制造出被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幻化的效果。同時,視頻中的賈寶玉與舞臺上的一僧一道央求進入茫茫塵世間的情景表演,連貫流暢自然的表演安排,使觀眾嘖嘖稱奇。
同時,表現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受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便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為了報達灌溉之恩,絳珠仙草便也跟著下凡來到了人間的情節也被放在了視頻中被前期拍攝,后期“摳像”,再經舞臺上一僧一道的穿插表演,在不同的時空環境內進行演出。當此篇章結尾處,視頻中的寶、黛(仙境)追逐著依次出現在舞臺上(人間),相同的服飾、相同的人物(演員)的時空轉換,再次讓觀眾如同身歷其境。
在《游幻境秘授云雨》的篇章中為表現賈寶玉由警幻仙姑引領夢游太虛幻境,感受著“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經歷,情天恨海之中領悟著金陵女子的命運的情節。我們把身處太虛幻境的警幻仙姑放入視頻中來體現,而飾演寶玉的演員則在舞臺上與視頻中的警幻仙子“瓊漿滿泛玻璃盞,玉液濃斟琥珀杯”朦朧恍惚,告醉求臥。
舞臺上的演員和“畫中人”互動演出,給人以亦真亦幻之感。舞臺上的賈寶玉先是與屏幕中、透紗后時隱時現的警幻仙子形影不離營造著朦朧的夢幻感。警幻仙子在視頻中出現時,和舞臺上的賈寶玉四目相投,若離若棄;警幻仙子在視頻中消失后,舞臺上的賈寶玉悵然若失……隨后“畫中人”現身舞臺,與現實舞臺中的賈寶玉、秦可卿繾綣纏綿一同相伴共舞。絢麗唯美的太虛幻境,虛無縹緲的艷麗畫面給觀眾帶來一種超然的視覺盛宴。同樣,舞臺結合著視頻中的“摳像“技術,一如既往的夢幻交疊。
在《白茫茫厚地高天》的篇章中,表現了白茫茫大地中響起踏雪聲,賈寶玉了無牽掛,看破紅塵。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斗篷,向賈政倒身下拜。在賈政尚未認清之時閃出一僧一道,夾住寶玉三個人飄然登岸,消失在天際……賈政追不上。只見白茫茫一片曠野,并無一人。
和舞臺劇開始時一樣,賈寶玉依舊在視頻中出現,不顧天寒地凍緩緩地向觀眾走來,如同在與自己的父親告別一般。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在舞臺之上與之互動,規勸、開導。對賈家的結局似乎早已了然于心。就在寶玉拜別賈政之時,兩人的形象頓時出現在了視頻之中,與開篇的設計首尾呼應。相同的服飾、相同的人物(演員)再次時空轉換,等觀眾恍然大悟時,視頻中的三人已然漸行漸遠。
整場演出中,演員與背景LED屏幕的互動表演已然成為了全劇的一大亮點。
這出舞臺劇的藝術形式,不光是音樂與舞蹈的單一表現,它是舞臺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在增加情景表演之后,多媒體的介入大大豐富了我們創作的手段。虛擬與寫實不斷交融、不斷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了本次創作中不可或缺的、極重要的表演內容之一。最終與各種表演形式并存,互相彌補、和諧交融。
本次舞臺劇《幻夢紅樓》的視頻創作,運用了現代科技手段,是一次大膽的藝術嘗試。使用多媒體虛擬與舞臺寫實相融合的表演手段,因種種原因還沒有達到我們理想中的狀態和滿意的程度。多少留下些遺憾和不滿足。這也是導演李少紅在創作水景秀《紅樓夢》時回答記者提問是技術的實現更難?還是讓大家理解這樣一個形式感更強的《紅樓夢》更難時所表述的那樣----“大家對《紅樓夢》很熟悉,選取的又是最為人熟知的段落,所以還是技術實現更難。我們也有太多想法,因為場地的局限性而不能表達。”
我想,今天的觀眾在走進劇場的同時,不單單只為了來看演員單方面的表演。舞臺藝術的整體性構思、多樣性的包裝正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變化。舞臺已經是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舞臺結構的變化,聲、光、電的運用包括服裝、道具的體現精彩紛呈、相得益彰,同時也是缺一不可的。我們在這里所探討的只是在整臺節目中視頻部分的創新與運用,確實不能把舞臺劇的主體——舞蹈的本身的創作給忽視、淡化或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在新的技術給我們的舞臺帶來多樣性的、豐富的表現力外,在視頻技術不斷出奇出新的狀態下,節目本身的質量更應該精益求精、盡善盡美。這也是每一個導演所要把握住的創作準則。只有在故事的細致闡述、情節的不斷推進、演員的精湛表演下,其它輔助手段才能成立,或者說才有其發揮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