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中平 周建榮 (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重慶 400016)
已有研究證實化療可使乳腺癌的復發率降低30%~50%〔1〕。但是輔助化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各種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相關癥狀和不良反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不再僅僅要求疾病的治愈,而更要追求生命質量的提高,Sj?vall等〔2〕認為對于接受輔助化療的乳腺癌患者,護士應預防和治療化療后發生的毒副反應,并且有必要制定包括隨訪在內的循證準則,以減輕其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英國癌癥護理學會提議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多站點的記錄每個化療療程發生惡心嘔吐的具體時間及發展變化趨勢,為臨床醫護人員對化療導致的毒副反應進行管理提供依據〔3〕。Moore〔4〕提出,腫瘤科護士對于與化療相關的常見毒副反應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意識到毒副反應的早期標志,并且做好一旦毒副反應發生后就能采取有效措施減輕其對患者的傷害的準備。本研究對237名手術后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相關癥狀和不良反應進行測評研究,旨在探討乳腺癌化療期間治療相關癥狀和不良反應隨療程的變化趨勢。
1.1 患者資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對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外科和腫瘤科,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和腫瘤科住院經病理診斷為乳腺癌的257名患者進行調查。
1.2 研究工具 一般人口學和疾病學資料調查表:自制一般人口學和疾病學資料調查表,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保狀況、疾病診斷、手術方式、化療療程、化療方案、淋巴結累及狀況等。Anderson癥狀調查量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包括13個項目,每一個項目代表一個癥狀,分數為0~10分,無癥狀為0分,癥狀越嚴重,分數越高,滿分為10分。第二部分包括6個項目,用以測量相關癥狀對患者生活的妨礙程度。本研究主要利用量表的第一部分來測量患者化療期間的相關癥狀和不良反應。預調查時,患者共需2~5 min來完成此量表,其信度分析:Cronbach α =0.906;因子分析,KMO=0.895,Bartlett檢驗,P<0.001,說明此量表在本研究中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本研究。
1.3 研究對象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為:女性;18~70歲;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初次診斷為單側乳腺癌;已完成乳腺癌手術并計劃化療6個療程;化療方案為TAC或者TEC方案;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接受調查并能正確完成量表的。排除標準為:治療過程中因各種原因死亡或中斷治療的;不愿參加或繼續接受調查的;因各種原因采用了其他治療方式或治療藥物的;有慢性睡眠障礙疾病的;有慢性疲乏綜合征的;有不穩定的心、肺或者神經肌肉疾病的;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有類固醇治療慢性病的;有慢性胃腸道疾病的;有夜班工作的。
1.4 患者相關癥狀的測評 在患者手術至少48 h后招募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對象,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搜集患者一般人口學和疾病學資料,并在其手術后第一次化療前24 h時采用Anderson癥狀調查量表對其治療相關癥狀和不良反應進行測評,所得資料為基線資料;以后在患者每一次化療時發放量表,告知患者在出院后第5~7天左右填寫量表,下一個化療療程時帶回,進行回收。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平行雙錄入,避免錄入中出現誤差,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χ2檢驗,確保TAC和TEC兩種化療方案間病人一般特征無顯著差異性;采用方差分析,分析每一癥狀各療程之間的差異性。
2.1 一般資料 所有257例乳腺癌患者中,由于無效問卷等原因,排除20例,總共237例乳腺癌患者的資料進入統計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女性,漢族,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為46.7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58例,單純癌27例,浸潤性小葉癌52例。TAC方案174例,TEC方案63例。其一般人口學和疾病學資料見表1。
2.2 相關癥狀隨療程變化的趨勢
2.2.1 TAC方案各癥狀隨療程的變化趨勢 惡心、氣短、胃口差、口干在第4個療程時最為嚴重,嘔吐在第5個療程時最為嚴重,與化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睡眠不安在第1個療程時嚴重程度即達到高峰,健忘在第3個療程時最為嚴重,與化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1)。見圖1和表2。疼痛、疲乏、苦惱、昏昏欲睡、悲傷、麻木感這幾個癥狀的嚴重程度雖然也隨療程變化而發生改變,并且除昏昏欲睡這一癥狀外,其余癥狀在化療期間,均有明顯的高峰期(圖1),但是其與化療前的基線水平相比,差異并沒有統計學意義。
2.2.2 TEC方案癥狀隨療程變化趨勢 惡心、睡眠不安、苦惱、口干在第1個療程時嚴重程度即達到高峰,疲乏在第2個療程時嚴重程度達到高峰,胃口差和嘔吐在第3個療程時嚴重程度達到高峰,均與化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和表3。而疼痛、氣短、健忘、昏昏欲睡、悲傷、麻木感這幾個癥狀的嚴重程度雖然也隨療程變化而發生改變,且在某一化療周期都具有明顯的峰值(圖1),但是與化療前的基線水平相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表1 一般人口學與疾病學資料(n=237)

圖1 兩種方案中各癥狀隨療程變化的趨勢圖

表2 TAC方案各癥狀均數峰值與化療前比較
2.3 不同化療方案之間的差異性 由圖1可以看出,TEC化療方案組的大部分癥狀雖然在化療前評分要低于TAC組,但是在第一次化療時癥狀評分即出現顯著升高,而且嚴重程度隨療程變化波動比TAC組更大;與化療前相比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的癥狀,其高峰期均出現在前3個療程。而TAC組患者,其高峰值與化療前評分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癥狀中,除睡眠不安和健忘外,其余癥狀均出現在第3個療程以后??梢?,TEC化療方案的患者更容易在化療早期就出現嚴重的治療相關癥狀和不良反應。

表3 TEC方案各癥狀均數峰值與化療前比較
對于許多癌癥患者來說,化療是延長生命性質的治療手段〔5〕,20年來,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方案在不斷更新,目前,以蒽環類化療藥物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包括阿霉素或者表阿霉素,是NCCN推薦的乳腺癌標準輔助化療方案〔6〕。但是與治療相關的癥狀和不良反應會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困擾,國內外都已有研究證實許多患者因不能忍受化療毒副反應帶來的痛苦而放棄或者想要放棄化療〔7~8〕。本研究表明,無論是TAC還是TEC化療方案,與治療相關的癥狀和不良反應都隨療程的變化而在發生變化,且有明顯的峰值。
本文提示,在化療期間,醫務人員需要特別注意這幾個癥狀的變化發展趨勢,并在其可能出現癥狀嚴重高峰期前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以預防或減輕這些癥狀和不良反應對患者造成的傷害。雖然TAC方案中,疼痛、氣短、健忘、昏昏欲睡、悲傷、麻木感這幾個癥狀其高峰與化療前相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其嚴重程度也在隨療程的變化而在發生改變,且在某一化療周期都具有明顯的峰值,此研究結果與Berger等〔9〕的研究結果相似,即疲乏癥狀在化療第4個療程時最為嚴重。
本文結果提示,在采用TEC方案化療期間,醫務人員需要特別注意這幾個癥狀的變化發展趨勢,并在其可能出現癥狀嚴重高峰期前給予相應的干預和幫助,以預防或減輕相關癥狀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對于采用TEC化療方案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療早期即要提供給患者相應的干預、幫助和支持,以預防和減輕治療相關癥狀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總之,了解乳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常見治療相關癥狀隨療程的變化趨勢后,可以為臨床醫務人員更有針對性從生理、心理等方面為患者提供干預和幫助支持提供依據,從而更積極有效地幫助她們戰勝疾病,全面提高患者化療期間的生存質量。
1 Moulder S,Hortobagyi GN.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Clin Pharmacol Therapeutics,2008;83(1):26-36.
2 Sj?vall K,Str?mbeck G,L?fgren A,et al.Adjuvant radiotherapy of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information,support and side-effects〔J〕.Eur J Oncol Nurs,2010;14(2):147-53.
3 Vidall C.CINV in the UK:a prospective audit of patient experience〔J〕.Br J Nursing,2011;20(10):29-31.
4 Moore S.Managing treatment side effects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J〕.Semin Oncol Nurs,2007;23(4):23-30.
5 Hargreaves R,Ferreira JC,Hughes D,et al.Development of aprepitant,the first neurokinin-1 receptor antagonis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J〕.Ann N Y Acad Sci,2011;1222:40-8.
6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Invasive breast cancer(v.1.08).Retrieved September 4,2008,from http://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breast.pdf.
7 Serkalem Demissie,Rebecca A,Silliman TL.Adjuvant tamoxifen:predictors of use,side effects,and discontinuation in older women〔J〕.J Clin Oncol,2001;19(2):322-8.
8 涂發妹,楊萍萍,聶林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CAF方案化療護理〔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7;27(6):983-4.
9 Berger AM,Kari Lockhart,Sangeeta Agrawal.Variability of patterns of fatigue and quality of life over time based on different breast canc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regimens〔J〕.Oncol Nursing Forum,2009;36(5):5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