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華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稅改新政,其影響之大,超過了1994年以來任何一項稅制改革。因為增值稅是中國稅收的第一大稅,增值稅收入在國家稅收所占比重已超過了36%,隨后才是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這是我國的五大稅種。
這樣的改革,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對于企業,都是一個大手術。我們能不慎之又慎嗎?
——題記
2013年4月11日,全中國的各大媒體均在最顯著的位置上報道了這樣一條重大新聞:《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該新聞中說: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營改增”試點,并逐步在全國推行。會議決定:
(一)擴大地區試點,自今年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適當擴大部分現代服務業范圍,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據測算,全部試點地區2013年企業將減輕負擔約1200億元。
(二)擴大行業試點,擇機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通過實行“營改增”,激發企業活力,形成新的增長點,不斷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由新任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清晰地畫出了“營改增”的路線圖和行程時間表。即自今年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
我們先聽中國股市怎么說,中國股市是個對經濟政策解讀非常敏感,非常講究實在的地方。消息傳出當日,4月11日,盡管該日孱弱不堪的中國股市大盤在繼續陰雨連綿,繼續著尋底之旅。但交通運輸、信息產業等三大行業逆市上行。
4月11日,汽車整車板塊上漲2.15%,該板塊的22只個股中,有18只個股上漲。受此利好提振,43只交通運輸股跑贏滬指,其中,25只個股上漲。
“中國國航”披露的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應交稅費為4.45億元,較上期期末的27.56億元大幅下降84%。對此,公司直言“2012年9月開始執行的‘營改增’政策,使得應納流轉稅款減少。”
還有,受此消息刺激,4月11日,共有57只信息服務股跑贏滬指,其中,43只個股上漲。
目前,我國共對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等九大行業還在征收營業稅。
“成熟一個行業推進一個行業。”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按照改革部署,通過分行業逐步推進改革,最終九大行業將全部實行“營改增”,到時營業稅在我國將成歷史。
中國股市解讀說,這是個好消息。企業減負,上市公司利潤增加,當然是個好消息呀。
“營改增”從去年試點以來,中國國航、東方航空以及南方航空公司的應收稅費比2011年都有所下滑。
中國國航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末應交稅費為4.45億元,而2011年期末該值為27.56億元。營業稅金及附加2012年為17.28億元,而2011年該值為22.41億元。公司表示,受益于2012年9月開始執行的“營改增”政策,使得公司應納流轉稅款減少,下降幅度為84%。
東方航空在2012年年報中披露,“營改增”稅收政策的執行,使得公司減少營業收入41.7億元,減少營業成本30.8億元,減少營業稅費12.16億元,減少銷售和管理費用0.52億元,增加利潤總額1.78億元。
南方航空2012年營業稅為1.1億元,2011年該值為3.42億元,同比減少幅度超過67%。
從三大航空公司的繳稅情況看,“營改增”影響巨大。大大地減輕了企業負擔,對企業利潤貢獻明顯。
作為2012年結構性減稅的重頭戲,“營改增”改革率先在上海試點。作為涉及我國兩大主體稅種的改革,無論是其減少重復征稅的內容,還是已經出現的資金更多流向試點地區的事實,都證明了“營改增”的財稅新政方向正確,都在預告“營改增”會在2013年提速。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項稅改新政,其影響之大,超過了1994年以來任何一項稅制改革。因為增值稅是中國稅收的第一大稅,增值稅收入在國家稅收所占比重己接近36%,隨后是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這是我國目前的五大稅種。
是年,“營改增”率先在上海啟動改革試點,之后采取“雁陣”擴圍方式,陸續有12個省市納入改革試點。經過精心組織實施,各試點省市新舊稅制均已成功實現轉換。這標志著,營改增已經試水成功,這艘巨輪正乘風破浪,朝著下一個目標啟航。
2012年“營改增”試點地區共為企業直接減稅426.3億元,減稅面超過90%。而隨著此次“營改增”試點地域和行業的進一步擴容,據測算,全部試點地區范圍內的企業2013年將總計減輕約1200億元的負擔。
納稅人成功轉換。截至目前,共有102.8萬戶試點納稅人,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其中,一般納稅人21.6萬戶、占21%;小規模納稅人81.2萬戶、占79%。從行業分布看,交通運輸業16.1萬戶、占15.7%,現代服務業86.7萬戶、占84.3%。
征管系統平穩運行。目前,各項系統運轉正常,2012年已開出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3119.5萬張、稅額720.7億元。同時,各地納稅申報順暢,納稅服務到位,風險防控有效,納稅申報率達到99.8%。
抵扣鏈條順利打通。“營改增”各項改革措施到位后,適用稅率、計稅方式、計稅依據等全部按照新稅制執行,其抵扣機制作用日益顯現,試點行業與其上下游行業抵扣鏈條已經打通,基本消除重復征稅。既減輕了服務業稅負,也降低了制造業成本,促進了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新增值稅入庫順暢。各試點地區財政、國稅、國庫部門,嚴格按照財政部制定的預算管理和會計核算辦法,轉換新增值稅稅款入庫方式,做好稅款入庫核算工作,成功搭建了稅款入庫平臺,新的體制和核算制度運行順暢,基本做到了繳得進、分得清、記得準,沒有發現稅款混庫、滯壓等現象。
“營改增”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國家層面出臺了“一方案”“一辦法”和“兩規定”,即:財政部、國稅總局印發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和《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地方層面建立了配套的預算管理、會計核算、稅收征管、稅款入庫核算等制度,以及財政扶持資金管理辦法。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的制度建設有機銜接,共同構筑起了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為改革試點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撐。
我國稅法將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類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適用此次轉型改革對象的是“一般納稅人”。
為了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國務院決定,在此次全國增值稅轉型改革中,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區分工業(6%)和商業(4%)設置兩檔征收率,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統一降低至3%。其增值稅稅負水平,將可減輕25%~50%。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的大幅下降,這一調整將為商品價格的下降預留空間。盡管這項新政似乎是針對企業的,但增值稅下降最終會傳導到商品的價格上,并由消費者獲益。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的大幅下降,將減輕中小微企業稅收負擔,為2013年處境極為艱難的小微企業供暖。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將通過調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
試點的“小規模納稅人”,稅率大都由原來5%降為3%,稅負下降幅度超過40%;“一般納稅人”中,研發技術、租賃服務、75%的信息技術和金融服務以及80%的文化創意服務納稅人,其稅負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年營業額500萬元以下的企業的稅負百分百降低。所以說,最大的受益人是小微企業。
我國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據統計,全國私營企業超過1000萬戶,小微企業占比超過97%。加上將近4000萬戶的個體工商戶,個體私營企業將近5000萬戶,從業人員超過2億人。
他們占據了實有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80%以上的現有城鄉就業崗位,生產總值占GDP總額的60%以上,上繳稅收占全國企業50%以上。由此可見,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是就業的主要渠道,是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是企業家成長的主要平臺。
當前,我國小微企業面臨五大生存困境。
一是融資困境,2008年、2009年,2012年小微企業大批倒閉。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融資難,現在不僅融資難,小微企業還面臨更加嚴重的融資貴等難題。如深圳市有38萬中小企業,但是真正能從銀行得到貸款的只有1萬多家,所占比重不到3%。也就是說97%的小微企業,不得不尋求民間借貸獲取短期資金支持,但民間借貸成本頗高。當前民間借貸的利率是企業利潤的10倍。
二是用工難,不僅招不到,而且工人留不住、也用不起。用工荒導致勞動力平均成本上升了20%-30%。中國的勞務成本上漲過快是基本的事實。現在越南制造業的平均工資約為1000元人民幣,我國東部沿海已經上升到接近3000元,耐克等企業已經開始將生產中心遷往越南。
三是盈利難,要素成本不斷攀升,稅費壓力沉重,雙重夾擊,部分企業利潤比紙還薄。
四是投資難,因為缺乏訂單,許多行業產能過剩,生產性企業遭遇沉重的庫存壓力。同時,民間資本投資空間極其狹窄,投資無門,尤其是江浙一帶。
五是轉型難,有的企業不敢轉型,特別是把轉型理解為轉行的話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是九死一生。有的是缺乏能力不能轉型,還有的是沒有人才不會轉型。
在“營改增”中,“小規模納稅人”即小微企業,是最大的受惠人。讀到此處,你會不會感到國家出臺的這項新政中洋溢著的父愛色彩?

就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可以把增值稅的全面轉型,看作是政府刺激經濟組合拳中的一記重拳,但這一拳并不是專為應對金融危機才打出的。增值稅的全面轉型,國家可說是蓄謀已久。
因為從稅收理論來講,資本品(機器設備)原本就不應當被課稅,它是擴大再生產的一種手段。
財政部曾指出,1994年,我國之所以選擇采用“生產型增值稅”,一方面是出于財政收入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在經濟偏熱時期抑制投資過度膨脹。
而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變化,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關于增值稅的轉型國家一直都在考慮,在一個適當的時候,把“生產型增值稅”轉成“消費型增值稅”,其實質是對資本品不再課稅。現在,這個時機終于到來。
增值稅的核心特征是抵扣機制,優勢在于能夠有效避免重復征稅。對此,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說,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帶動GDP增長約0.5%,第三產業增加值提高約0.3%,帶動居民消費增長1%,拉動出口增長0.7%,同時直接帶來大約70萬新增就業崗位。
不要小看了這一串數字。
2012年中國經濟的GDP增長為7.5%,中國經濟增速跌至三年以來的低谷,如果真能讓中國經濟的GDP增長0.5%,中國經濟的GDP增長便能達到8.0%,這個GDP增速還低嗎?這0.5%彌足珍貴。如果帶動居民消費增長1%,這個數字將超過萬億元。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而我們更關心的是對小微企業的減稅。因為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這顆大樹的須根。沒有涓涓細流,連長江黃河都會干涸的。而小微企業是經濟減速最大的受害人。
當我們從企業的角度看國家的這一重大稅改新政,你能體察到國家的良苦用心嗎?
過去,國家征稅是不看企業經營狀況的,只要企業沒有關門倒閉,“營業稅”是一文都不能少的。可現在,你的營業收入成了稅收的稅基,困難企業是不征稅的。這便是人性化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
它還有利于新企業的誕生,如果你還沒有開門營業,還在籌建期,還處在新企業的孕育期,這個時期是企業最艱難的創業期,沒有商品售出,則會沒有稅收。
這樣的改變,體現了國家在稅收上的多收入多繳稅,少收入少繳稅,無收入不繳稅,這種充滿了人文關愛的色彩,你會覺察不到嗎?
我們以喜悅、興奮而激動的心情,在密切關注著以“增值稅轉型”為標志的、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結構型減稅行動,這樣一次政府讓利于民的、充滿父愛色彩的減稅行動。
它讓我們對2013年的中國經濟充滿了希望。對于十八大后,中國順利地完成新老政權交接之后的,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天空,迎來一輪旭日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