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勝利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治醫師,河南鄭州 450053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骨質增生以及外傷等原因引起的刺激神經根引起的肩、手麻木等癥狀的一種疾病[1]。頸椎病嚴重者可導致癱瘓,對患者生活、精神造成重大影響。因此,臨床上治療頸椎病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式。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分型中的一種,一般發生于頸椎病初期。中醫對頸椎病的常規治療是針刺穴位、拔罐等方式,目前研究發現,小針刀對肌肉的松解可以有效的治療頸椎病。此次我院對頸型頸椎病的患者給予針刀配合針刺拔罐治療,觀察此治療方式的療效,具體分析如下。
所有參與本次研究患者均為我院以頸型頸椎病診斷收治入院的病例,在入院時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診斷標準為患者均有肩部酸痛、沉緊不適感,肩頸部肌肉有壓痛或頸椎關節突壓痛、韌帶壓痛等;影像學X光檢查下表現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移位、突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2]。常規組患者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在24~56歲之間,平均年齡(32.8±3.5)歲;平均病程(56±2.4)d;對照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齡在24~51歲之間,平均年齡(32.7±3.9)歲,平均病程(51±2.6) d。所有患者確診為頸型頸椎病,排除落枕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肩頸部不適等癥狀,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
全部患者均在知情情況下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常規組患者針刺選穴為風池、夾脊穴、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及外關,針刺以毫針瀉法,留針30 min,針刺后對頸項部肌肉、大椎、肩井、肩胛骨內上角拔罐治療,留罐15 min[3];研究組首次治療時進行小針刀治療,患者坐位,常規消毒麻醉,用小針刀刺入皮膚后找到病灶所在部位進行十字切擺,出針按壓,在此基礎上配合針刺拔罐治療,針刺穴位、方式以及拔罐部位、方式與常規組相同[4]。兩組患者均每天1次治療,以7 d為一個療程,進行4個療程的治療。
密切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記錄患者癥狀開始出現好轉時兩組的治療時程,進行對比研究,比較臨床起效較快的治療方案。療效判斷標準為:頸項部肌肉酸痛、沉緊消失為顯效;頸項部酸痛、沉緊有所緩解為有效;癥狀沒有好轉為無效。總有效率=(總病例-無效病例)/總病例×100%。
本實驗所有統計學計算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完成。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給予針刺、拔罐療法治療;研究組給予針刀配合針刺拔罐法治療。以7 d一個療程,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記錄開始緩解時的治療時間,記錄如下,見表1,每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者臨床起效療程

表2 兩組總有效率
兩組患者經上述治療,常規組45例給予針刺拔罐療法治療;研究組45例給予針刀配合針刺拔罐治療;。以7 d一個療程,4個療程后對所有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觀察記錄,統計有效病例,所有數據如下,見表2,每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等原因,頸椎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頸椎病根據臨床癥狀大致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及頸型[5]。在臨床上可見到各型之間癥狀、體征彼此夾雜的各種混合型。中醫學認為該病多由于經脈失養等其他原因引起氣滯血瘀[6]。中醫針灸拔罐治療通過促進血液循環、補正驅邪達到治療效果。針刺肩井、風池可以疏通肩頸關節經絡,使肩頸部肌肉酸痛緩解;針刺合谷、外關可以行郁滯之氣;拔罐也可以有效的松解緊張的肌肉,疏通經絡[7]。但是針刺拔罐對頸椎病的治療起效比較緩慢,效果也不是特別顯著,難以讓患者滿意。
小針刀是目前臨床上新興的一項醫療技術,小針刀直接通過針刀對機體的刺激以及對肌肉的松解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酸痛,對頸椎病及其他骨科疾病有著顯著的療效[8]。小針刀治療后復發幾率較低,操作簡單,是一種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的治療方式[9]。頸椎病屬于一種長期勞損行疾病,對疾病的預防更為重要,合理的鍛煉以及養成正確的坐姿習慣對預防以及恢復均具有重要價值[10]。
此次我院提出以針刀配合針刺拔罐療法的治療方案治療頸型頸椎病,與常規針刺拔罐療法進行臨床療效對比。研究發現兩組起效療程及療效具有顯著區別,研究組治療一個療程后起效病例為33例明顯多于常規組的12例;此外,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5.55%明顯高于常規組的總有效率。綜上所述,針刀配合針刺拔罐療法對于頸型頸椎病的治療起效快,具有顯著的臨床優勢,值得推廣。
[1] 周金香,董華貞,陳文藝,等.小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0,32(8):66-67.
[2] 瞿群威.X線片輔助定位下針刀松解治療頸型頸椎病[J].頸腰痛雜志,2003,24(3):171-172.
[3] 趙萌.竹罐治療頸型頸椎病98例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9(1):20-21.
[4] 白偉杰.溫針加拔罐治療頸型頸椎病60例臨床觀察[J].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9(3):223-224.
[5] 任月林.針刀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機制探討[J].山西醫藥雜志,2012,27(3):269-270.
[6] 周光濤,劉經星,張德清.針刀與針刺并用治療頸型頸椎病102例[J].時珍國醫國藥,2012,28(6):1584-1585.
[7] 魏宇靜.針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療頸型頸椎病60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8):1037-1038.
[8] 王學軍.小針刀加火罐治療頸型頸椎病62例[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12):64-65.
[9] 張純,劉健,林秋虹,等.針刺拔罐推拿綜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25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20(148):48-49.
[10]劉明,王艷麗,王峰.針刺拔罐治療頸動脈型頸椎病40例[J].陜西中醫,2009,3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