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夏玲
[摘要]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學生具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和問題,本文從桂西地區90后中職新生的心理特點入手,粗淺地探究了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新生的入學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桂西少數民族地區 90后中職新生 入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298-02
90后中職新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期,特別是一直生活在“老、少、邊、山、窮”桂西地區的新生,由于受歷史、民族習俗和經濟欠發達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具有更加獨特的心理特點。因此,對其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
一、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新生心理特點
入學之初,部分新生適應較慢,甚至因角色和環境的變化而難以適應新生活。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和班主任的工作經歷發現,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多是留守孩子、單親或特殊家庭的孩子等,內心世界極其復雜,主要的心理特點如下:
(一)自我意識增強,但自控能力不足
90后中職新生開始關注自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渴望有平等的社會權利、地位,反對權威式干涉,表現出獨立人格。他們在“老、少、邊、山、窮”地區成長,社會閱歷較少,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會面臨許多矛盾和困惑,難以較好地協調,這常讓其處于焦慮之中,如果遇到不滿或不平等的事,就易出現情緒失控,如與班主任對抗等。
(二)自卑心理突出,但反抗行為強烈
該地區中職生源較為特殊,大多數學生是基礎教育中的“弱勢群體”。由于成績不好,多被老師、家長指責以及同學輕視,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或特殊家庭,且又受到當地的習俗等影響,缺少真誠的關愛,久而久之有了自卑心理。同時,當地職業教育發展滯后,社會對職業教育存有偏見,一些學生對未來沒有把握,這也導致自卑心理。因此,常表現出無所適從、怪異、反抗、欺負弱小同學等行為,甚至用過激的行為去掩飾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如逃課、頂撞老師、打架斗毆等違紀行為。
(三)思想意識活躍,但學習動機不強
桂西地區中職新生無升學壓力,其從小接觸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現出愛唱愛跳的民族特點,積極參加社團活動。但部分學生由于文化基礎知識較差,挫敗感強,學習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動力,而導致學習上的習得性無助。
(四)渴望人際交往,但溝通技能缺乏
個性鮮明的90后中職新生,他們一方面渴望展示才能、體現價值,期盼他人的認可;另一方面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受桂西民族地區的語言及習俗的影響,暴露出閉鎖心理,甚至產生固執、多疑、嫉妒、反抗及排他等心理。有時因看別人不順眼,苛求他人,而發生吵架、打架等事件。因此,在其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出為人處事能力不強,存在人際交往困惑。
(五)身心發展迅速,但規劃意識淡薄
90后中職新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及多元價值體系的影響下,長期受獨特性、豐富性、原始性、邊境性等特點影響的桂西民族地區新生,變得更加迷茫、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標等。如對“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該做什么?做了什么?如何去做?”等人生發展的問題感到困惑,缺乏對未來的思考。
因此,我們應當遵循桂西民族地區90后中職新生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其重視心理健康和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實施對策,提高心理品質
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新生的心理健康關乎著其未來的人生幸福和事業發展,培養健康的心理極其重要。結合其心理發展特點,為提高其心理品質,特設計精彩的心理活動,讓中職新生“同心、同欣、同行”,在新的起點,同心協力,相互欣賞,共同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幸福觸手可及——了解心理健康
新生常出現適應性問題,這就涉及到心理健康問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生活。桂西民族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薄弱,要提高學生心理品質,首先要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少數民族新生往往比較膽怯,又因為語言交流不太順暢,師生之間較為陌生,直接講理論的效果不佳。通過一系列的拍手互動游戲,從而建立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以便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識,在輕松的氛圍中深入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二)開啟幸福之門——完善自我
90后中職新生常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的優缺點、興趣特長、氣質性格等的了解不夠全面。判斷自身的心理健康需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因此,通過“認識自我”小測試,可初步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明確其的角色。設計欣賞雙關圖形,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我,兩者進行比較,從而正確認識自我、無條件地接受自我、積極悅納自我。再通過雙手互動游戲,如雙手十指交叉,看兩個大拇指哪個在上面?判斷左右腦思維,有效調控自我,不斷完善自我。如估計一分鐘拍手次數,并親自體驗自尊、自信、自強,提升自信心,發揮自我潛能,不斷追求自我實現。
(三)激發個人潛能——學會學習
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新生通過認識自我后,表現出強烈的角色意識,有一定的學習欲望。此時要善于抓住時機告知其中職的學習生活特點,即授課進度快、學習內容多、專業性強,要求更多的自主性、探索性等,需要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其長期積累的個人生活學習習慣在不自覺中影響著其學習。通過“數老鼠”的游戲,在不斷地數老鼠之后回答一系列問題,解釋長期不良習慣的影響,并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再鼓勵其結合自身學習興趣,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通過社團中朋輩互助,學會合理利用時間,輕松地學習知識和技能,不斷挖掘潛能,全方位發展自己。
(四)贏得廣泛人脈——善于人際交往
學校要盡可能營造一個樂觀、友善、包容、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讓來自不同的地方的新生在全新的環境中,盡情地展現個性、盡快地融人群體。通過一系列豐富的校外文化活動圖片,激發新生參與欲望,鼓勵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展現各自的民族特色;通過搶位置、坐人椅等游戲,讓學生盡陜地與他人溝通,體驗做人做事、競爭與合作等。多途徑地傳授一些人際交往技巧,如記住別人的名字、換位思考等,使中職新生主動開放自我,擴大自己的社交范圍,使生活更加充實。
(五)明確發展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新生的人生規劃意識較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其正確地引導,指導其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有利于打好未來成功的基礎、個人潛能的發揮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如通過讓新生記住校訓“厚德強技,百色人生”,盡快定位,樹立中職三年的發展目標,不斷挖掘自身潛力。職業指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指導其制定一天計劃,逐步制定周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年度計劃等,明確目標,立即行動,及時修正,以求其健康成長與價值實現,更加高質量地度過中職生活。桂西少數民族地區90后中職新生具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抓好其入學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互動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與體驗中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品質,真正幸福快樂地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揚雪萍.談大學新生初入學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資訊,2010.32
[2]張正林“90后”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