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亮亮
[摘要]信息化教育對中職計算機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行動導向教學法能體現計算機教學的特點,更適合培養高素質的應用人才。本文著重闡述了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其在實施中的要求。
[關鍵詞]行動導向 中職 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300-01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行為引導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創造性思維能力、搜集信息跟蹤技術進步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等方面得到鍛煉。一堂好的計算機課在培養學生掌握相關計算機知識的同時,也會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定義
行動導向教學是德國職業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對職業教育教學領域改革與探索而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行動導向教學將認知過程與職業活動結合在一起,以教師構建的特定的模擬工作情景為主線,以真實或模擬的職業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參與設計、實施、檢查和評價職業活動的經歷,來發現、探索和解決職業活動中的問題,獲取學生從事職業活動所必需的知識并構建個體的知識體系。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教學環節的完整的行為模式。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通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反映和體現。這種教學方法完全貼臺了我國現今“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理念”的教學理念。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將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達到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教學目標。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意義
行動導向的學習是教育學的一種新范示,其基本意義在于: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序列,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常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有一套可單項使用,也可綜合運用的教學方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使用,一般最常用、并適合的方法有:
1.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3.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是指在一種人造的情境或環境里學習某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模擬訓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許多重復的機會和隨時進行過程評價的可能性,且成本較低。筆者認為,模擬教學法適合硬件設備不足的實踐教學,比如在硬盤分區和操作系統安裝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在學生機里安裝了虛擬機軟件,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硬件條件不足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還能給學生多次重復實驗的機會并能把實驗的成本降至最低。
4.角色扮演教學法
在該教學法中,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自身所扮角色的內心活動,又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充分展現出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特點,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目的。在中職《計算機英語》課程教學中,如果使用傳統方式教學,中職學生可能很難掌握教材內容并失去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筆者認為在《計算機英語》課程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師可以設計顧客到電腦商店買硬件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店老板、員工、顧客等幾種角色進行表演,表演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但必須使用英語對話,筆者想在表演的過程中既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氖,又能增加學生表達交流能力,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5.頭腦風暴教學法
頭腦風暴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教師不對其正確性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這是一種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是聚合思維訓練的一種好辦法,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企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頭腦風暴教學法重視師生互動,帶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研究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教學效果很好。
三、計算機專業實習教學應用行動導向法的一些思考
1.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有高素質的師資
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起主導或者說引導的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教師講授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0%,70%以上的時間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教學方法由注重“教法”轉變為注重“學法”,這就要求老師除了具有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本專業的實際應用經驗和前沿知識。另外,教師要能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兼顧學生的興趣,創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從中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2.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職業教育中,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仍以傳統評價體系為準則,主要側重于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和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而“行動導向”則非常注重教學過程,這無疑阻礙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推廣。所以我們要構建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體制,評價系統不能再以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為中心,而應該突出以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為中心,以引導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為重要內容。
3.現有教材不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需要
現有的教材主要是為教師的教而設計的,突出的是知識本位,而不是為學生的學設計的,因而不適合行為導向的教學。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需要與其相配套的教材建設,特別需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教材。
4.項目任務設計要具備合理性和可行性
行動導向法中設計項目、案例和任務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可實踐性,以保證學生可操作,并有收獲,因此,項目的設計應采用結構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細化的原則;項目的實施,則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難,逐步完善的原則進行。
總之,行動導向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其教學方法實施的基礎是“用心+用手+用腦(職業活動)”。行動導向教學充分凸顯了素質教育的本質——能力教育。行動導向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職業實踐活動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尊重學生的價值,弘揚個n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先行后知,在做中學,結合職業性本質學習。實踐證明,行動導向教學法能真正提高學習者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著.歷史與現狀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樸仁淑,劉江彩,陳顯剛,耿驚濤.行動導向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7)
[4]劉邦祥.試論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J].職教論壇,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