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梅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人民醫院內科 河南 漯河 462400)
腦梗死對人類健康產生了重大威脅,存在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患有腦梗死的患者處于抑郁狀態會喪失主動接受康復治療方案的積極性,對患者康復過程和神經功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探討影響腦梗死后發生抑郁的主要因素,并積極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抑郁癥的發生,提高療效。我院對43例腦梗死后抑郁患者實施適當的護理干預及指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情況及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腦梗死后抑郁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齡36-85歲,平均(56.7±4.1)歲。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與國家相關的精神病分類方案相符,與標準第二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相符;②患者經頭顱CT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③HAMD-17≥8分(漢密頓抑郁量表17條目);④患者經兩周病程后恢復。排除以下狀況的患者:①患者存在意識障礙及病情危重者;②合并有心、肺等功能衰竭及嚴重軀體疾病者,且患者處于急性期;③家族史陽性者和精神障礙既往史;④伴有明顯的語言障礙、認知障礙及耳聾患者;⑤合并其他嚴重精神病癥者(抑郁除外)。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相比,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由精神科醫師、神經內科各兩名醫師對漢密頓抑郁量表17條目使用進行訓練,行預實驗。Kappa值為0.834。詳細方法:①在患者病程1、2、4、8周及6個月時均對其神經功能缺損、SDS(抑郁自評量表)、HAMD(漢密頓抑郁量表)等進行評分;②HAMD(24項版本)應用前17項進行評定。無抑郁狀態:總分<7分;輕度抑郁:8-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總分>24分;③依照S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定,評分范圍0-45分。0-15分為輕型,16-30分為中型,31-45分為重型;④觀察組病程1周經診斷確診為腦梗死抑郁,給予早晨頓服賽樂特,20mg/d,連續用藥2周;當患者的HAMD減分率低于50%時,增加藥量至30mg,共連續服藥6個月;⑤對照組患者不服用賽樂特,其他原發病的常規治療和康復訓練與觀察組相同;⑥隨訪6個月。
1.3 評定標準:①HAMD-17療效評定:痊愈:總分<8分,有效:減分率>50%;②神經功能療效評定標準:依據SSS評分減少情況,90%-100%為基本痊愈;46%-89%為顯著進步;18%-45%為進步;評分減少低于17分或患者病情惡化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
2.1 兩組療效比較:①抑郁癥:治療6個月,觀察組治愈32例(74.4%),有效43例(100%);對照組治愈3例(7.0%),有效7例(16.3%),兩組差異顯著(P<0.01)。②神經功能療效:觀察組痊愈12例(27.9%),顯效和進步分別為24例(55.8%)、5例(11.6%),總有效率為95.3%;對照組痊愈5例(11.6%),顯效和進步分別為21例(48.8%)、12例(27.9%),總有效率為88.4%,兩組比較,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經6個月治療,兩組SSS評分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治療后SSS評分情況()

表1 兩組治療后SSS評分情況()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1。
2.3 兩組HAMD評分情況:經6個月治療,兩組HAMD評分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不同病程HAMD評分情況()

表2 兩組不同病程HAMD評分情況()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1。
因局部腦血流突然中斷造成腦組織缺血壞死,并引發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腦血管疾病稱為腦梗死。腦梗死經常導致患者出現局部肢體功能喪失情況,患者出現局部腦組織壞死受損會造成機體神經體液調節失常,產生負面情緒[1]。通過采用合適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抑郁癥的發生,提高療效。
賽樂特(帕羅西汀)是作用最強的抗抑郁藥物。可提供患者臨床應用治療較好效果。患者服用藥物兩周后顯著改善了興趣減退、食欲下降、情緒低落及失眠等癥狀,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療,配合康復訓練[2]。經治療4周開始,患者的SSS評分和HAMD評分情況比較,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癥治愈32例、有效43例,對照組治愈3例、,有效7例,兩組差異顯著;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采取積極合理的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
[1]徐芳.腦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5):202-204
[2]施玲.腦梗死后抑郁患者的護理干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