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琪鋒
(江蘇省如皋市第四人民醫院, 江蘇 如皋 2265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中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發展緩慢,但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死亡率高。由于老年COPD患者長期缺氧,易造成低鉀血癥、低鈉血癥、呼吸性酸中毒等內環境紊亂,加之老年人心臟傳導系統退行性改變,很容易合并心律失常[1]。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COPD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臨床特征及其與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相互關系。
1.1 研究對象:入選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間住院治療的196例COPD患者,其中男性114例,女性82 例,年齡65 -84 歲,平均(71.4±5.9)歲。所有患者均經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胸部X線片及肺功能檢測,符合2007年中國COPD診療指南[2]的診斷標準,且年齡≥65歲,并排除以下患者:既往有器質性心臟病及心律失常病史;病情嚴重需行有創診療;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異常。同期選取老年健康體檢者30例為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5-82歲,平均(70.7±5.6)歲。兩組患者性別(X2=2.37)、年齡(t=0.19)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入選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所有受試者均查動脈血氣分析,完成動態心電圖(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檢查。
1.2.1 血氣分析檢測:采用GEM Premier 3000型血氣分析儀,COPD患者于入院即刻取橈動脈或股動脈急查血氣分析,對照組在體檢時取橈動脈血完成血氣分析檢測。檢測指標及參考范圍:血氧分壓(PaO2)75-100 mmHg;血二氧化碳分壓 (PaCO2)35-45 mm-Hg;pH 值7.35-7.45;實際碳酸氫根(HCO3-)20.0-29.0mmoL/L。
1.2.2 DCG 檢查:采用美國 Avionics公司 Del Mar 563型動態心電圖機,COPD患者在入院當日完成常規檢查后開始行24h DCG檢查。對照組在體檢中完成24h DCG。心律失常僅統計以下類型:①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頻發房性期前收縮(AP)、房性心動過速(AT)、心房撲動/顫動(AF/Af);②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頻發室性期前收縮(VP)、室性心動過速(VT)、心室撲動/顫動(VF/Vf)。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3.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患者心律失常發作次數為因變量,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血氣分析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COPD組和對照組臨床指標比較
2.2 COPD組和對照組DCG結果比較:COPD組122例患者(62.2%)發生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72.1%(88/122),室性心律失常 27.9%(34/122);對照組僅13.3%(4/30)發作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 10%(3/30),室性心律失常 3.3%(1/30)。COPD組心律失常發生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X2=23.356、18.741、18.6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COPD組和對照組DCG結果比較 n(%)


表3 心律失常組與非心律失常組患者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2.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患者心律失常發作次數為因變量,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血氣分析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心律失常發生的因素為 pH(β=1.761,OR=4.765)、PaO2(β=1.602,OR=3.492)、PaCO2(β=1.635,OR=3.451),P <0.05,即存在酸中毒、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的老年COPD患者其發作心律失常的風險更高。結果見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COPD是呼吸系統的常見且高發的慢性疾病,據統計資料顯示COPD是近年來唯一呈持續上升的常見病[3]。COPD不僅影響呼吸系統,而且引起全身其他重要臟器如心臟、腦、腎等發生不可逆病變,尤其是可能引起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本研究納入196例老年COPD患者,DCG檢查結果顯示72.1%(122/196)的患者合并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因本研究未納入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及各類束支傳導阻滯等類型的心律失常,故這一結果較部分研究[4,5]顯示的數據略有差異。與健康體檢者的13.3%的心律失常發生率比較,老年COPD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升高。
研究顯示COPD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礎可能是COPD導致了心臟器質性損害或心肌代謝紊亂,而感染、心衰、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是誘發和加重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6]。本研究分析了心律失常與血氣分析結果的關系。結果顯示是否合并心律失常的COPD患者間pH值、PaO2與PaCO2水平存在明顯差異(P<0.05),進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pH值、PaO2與PaCO2水平是影響COPD患者心律失常發作的主要因素,即酸中毒、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程度越重則發生心律失常的風險越高。國內任永宏[5]研究顯示COPD患者經抗感染、氧療、改善通氣等治療后COPD患者缺氧、呼吸性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癥得到糾正后,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亦證實了上述因素與心律失常的發生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低氧血癥可刺激內源性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興奮性增加,兒茶酚胺釋放增多,并通過心肌β-受體發揮正性肌力、正性傳導作用,同時缺氧誘發心肌動作電位異常和除極加強都易引發心律失常[7]。而COPD患者在酸中毒、高碳酸血癥狀態下由于pH值降低,心肌細胞氧化反應增強,氧自由基增多導致心室肌細胞持續性鈉電流增大,并加大室壁電離散而誘發折返,最終誘發心律失常發生[8]。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老年COPD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且與COPD導致的酸中毒、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上對存在上述因素的老年COPD患者在積極糾正感染、改善通氣、維持酸堿代謝平衡治療的同時,應關注患者的心律變化,及時發現可能合并的心律失常并給予處理。
[1]Sin DD,Paul SF.Impact of cance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urr Opin Pulm Med,2008,14:115-121.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修訂版)[J].中國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31.
[3]Hua C,Dong MM,Zhi MW,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subjects hospitalized due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Beijing from 2000 to 2010[J].Geriatr Cardiol,2012,9(1):5-10.
[4]唐海峰,黃寶晨,劉會玲.中老年人心律失常特點與病種關系分析[J].河北醫學,2009,15(2):161-164.
[5]任永宏.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心律失常特點及處理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2):237-238.
[6]陳小兵,陳勃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肌損傷血清生物學指標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西部醫學,2009,21(9):1474.
[7]楊蘇萍,張琴,賀小穎.237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的心律失常分析[J].廣西醫學,2007,29(11):1807.
[8]肖玲,鄭小河,余漢光,等.慢性阻塞性肺病二氧化碳分壓與生命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河北醫學,2009,15(3):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