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徐子
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決策。新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深遠,責任重大。本文結合河南省部分地區新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對當前新農村建設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梳理,提出了改進完善的應對策略和規劃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社區建設;問題;對策
如今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以及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載體、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引領“三化”協調發展都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但在各地實地調研發現,其建設過程也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當前河南省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1.以政績為出發點,不顧實際情況和農民意愿
各地政府在對新農村社區建設進行規劃時存在只考慮政績,全然不顧當地實際情況與農民意愿的做法。這樣的做法導致各地的試點完全沒有起到理想的示范作用,反而使老百姓對新農村社區建設產生抵觸心理。錯誤的思想還使政府選取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作為試點,以期望短期內見到成效,違背了新農村社區建設的根本意圖,違背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力”“有序”“有效”的建設原則。
2.注重樣板工程,破壞農村地方特色
農村是村民祖祖輩輩生產生活的地方,長久以來形成了不同于城市的地理特色,各地的地方特色也不盡相同。目前的新農村社區建設通常盲目模仿或簡單照搬,不僅使村莊原有的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田園風光受到嚴重破壞,而且農村本身內部系統的功能整體性、聯系性也遭到破壞,打破了農民長久的生活習慣和農村傳統的生產方式。
3.投入機制,投入力度不足
新農村社區建設所涉及的人員、層面、地域都是多方面的,只靠政府的投入參與,只靠改變農村的地理地貌、村容風貌都只能解決表面問題。要想真正實現新農村社區建設,還需要多方面的長期努力。目前,政府規劃建設主要集中在基礎實施上,短時間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生活環境,相對緩和了城鄉環境之間的差距。然而,也存在非常明顯的不足之處,如社區建成之后,政府并未提出相關支持政策,居民與過去相比生活成本提高,增加了本來就收入不多的農民的負擔。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后續的政策很重要,同時后續的各項相關政策要更加注重農民的生活方面,要想保證新農村社區建設的長期性和有效性,政府相關政策是必備條件。
4.建設中各方面力量配合不足
自從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社區建設的戰略以來,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都有很高的積極性。但就實地調研結果來看,河南省新農村社區建設仍然存在基礎設施落后,老百姓發展積極性不足的普遍問題,政府的工作力度與群眾的參與度相脫節。社區建設只有政府或農民一方的力量都是難以實現目標的,政府在進程中只是作為“指揮棒”發揮指導作用,協調各方力量。應該充分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發揮農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將政府與村民置于對立的位置。
二、河南省新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建議
1.根據村莊具體類型確定社區定位新農村社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一般來說新農村社區就是指位于因城鎮發展需要進行規劃控制的范圍以內區域的村莊。新農村社區建設應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實際住房需求和社會生產發展要求進行規劃,其基本原則應是方便生產、便利設施,其建筑層數最好不超過4層,社區規模宜為3000人左右。另外,還要注重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各地特色。
2.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選址
新農村社區選址首先要符合城市社區選址的一般要求,同時周圍環境也要為居民的教育、醫療、娛樂等提供方便。其次,要考慮不同農村社區的特點,社區選址要有利于當地優勢產業的發展,有利于開發利用內部優勢資源。最后,規劃時還應聽取村民的需求意見,使村民心甘情愿參與到新農村社區建設中來。
3.統籌新農村社區建設與經濟發展
要想實現新農村社區的長久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是物質基礎。在對農村社區建設進行規劃時,要綜合分析當地的經濟特色,重點發展優勢產業,同時注意村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為經濟的長久發展提供人員支持。最后政府也要根據實際需要加強設施支持,促進農村傳統經濟的升級和轉型,提高產品附加值,從根本上解決增加農民收入的問題。
4.保持農村原有的傳統風貌與空間肌理
農村不同于城市整齊劃一,千篇一律的空間肌理與地理風貌,農村風貌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人文環境的綜合體現。農村社區規劃時要尊重其地域原本的自然環境要素,保持村莊的傳統風貌。這樣不僅保留了農村社區原有的自然環境、人文傳統與歷史文化,使農村不同于城市的人與自然相協調的社會系統得以傳承,而且能使村民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生產環境,參與新農村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5.社區建設中加強公共參與
各項政策的實施都離不開公眾的參與配合,在制定規劃之前,首先要聽取當地村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實際發展需要與要求。采集充足的信息之后,要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分析,得出編制規劃的科學依據。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向村民講解規劃、宣傳規劃的發展方向,同時聽取村民的反饋意見并對規劃進行修改,使村民充分參與其中。
三、新農村社區建設的意義
新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我們必須在農村社會轉型的整個進程中來逐步實現新農村社區建設。新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角是村民,最終受益人也是村民,始終堅持以村民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探索各種有效的發展路徑,那么有朝一日,必將實現新農村社區建設的藍圖。
參考文獻
[1]楊亞非.我國農村社區建設中土地整理的制約性因素分析與路徑選擇[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0).
[2]任國戰.農村變社區農民變“市民”.安陽市新農村建設巡禮之一[N].河南日報,2010-8-2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