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震梅 周 勇
(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信息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2)
研究與發展(R&D)是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去創造新的應用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活動,研究與發展又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3類活動。新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創始者保羅·羅莫認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是知識的積累,在知識積累模型(也稱研究與開發模型)中強調知識在提高勞動的有效性進而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具有重大意義。R&D通過促進知識積累和推動技術創新來驅動經濟增長,它是決定經濟增長質量和實現經濟增長質的飛躍的必要和決定性的關鍵因素,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的最根本動力。因此研究與發展(R&D)對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諸多學者對R&D做了大量研究。這些文獻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運用各種統計方法包括多元統計法、計量模型等對R&D的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另一類研究主要運用非參數的方法對R&D的相對效率進行分析。王寧通過構建度量R&D的評價指標體系,對經費支出的績效進行量化評價;秦潔源,張金隆應用基尼系數分析、區位商等方法對各地區科技經費投入的水平、規模、優勢與不足進行了深入研究;吳和成,劉思峰通過DEA評價模型對我國各地區R&D資源利用效率進行測算;朱強運用脈沖法和面板法實證分析了中國R&D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本文對地區R&D投入的差異性、均衡性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與比較,以準確地把握各地區R&D經費投入中的優勢與不足,為研究新疆各地區R&D的差異性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以期為各級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門加強科技管理和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本文考察新疆的2個地級市和13個地區,數據主要來源于200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資源清查主要數據公報與2010年新疆統計年鑒。
新疆各地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大。2009年,16個市、地、區中,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烏魯木齊市為1087.5億元,最低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為32.46億元,兩者相差1055.04億元,烏魯木齊市為克州生產總值的33.5倍,R&D經費投入的差別更是如此。
1.R&D經費投入總量及結構特征
R&D經費投入是科技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決定科技實力的戰略性投入,其中R&D經費的投入總量及其結構特征,反映了科學研究與試驗研發活動經費的投入強度和配置情況,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水平和創新程度的重要標準。2009年全區R&D經費支出總量為21.8億元,其中用于試驗發展的比例最高占到59.6%,其次為應用研究35.6%,最少的為基礎研究4.8%,各地區又有不同的特點,各地區R&D經費的投入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各地R&D經費的投入情況(億元)
新疆各地R&D經費投入總量的平均水平為14495.3萬元,中位數為6343萬元,遠低于平均水平。新疆各區域R&D經費的投入差異較大,投入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巴州、石河子市,合計占全區75%;北疆地區投入明顯好于南疆地區,南疆地區除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的R&D經費投入較多外,南疆5地州的R&D經費投入只占全區的8.5%。按照R&D經費投入的總量可將新疆各地分為4類。第一類達到2億元,包括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類介于1億~2億之間,包括吐魯番、昌吉、石河子,這兩類地區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其中R&D經費合計191137萬元,占全區87.7%;第三類介于1000萬元~1億元之間,包括阿克蘇、喀什、伊犁州直屬縣(市)、塔城、哈密;第四類R&D經費投入低于1000萬元,包括克州、和田、阿勒泰、博州,其中R&D經費合計1960萬元,不足全區1%。經濟實力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該地區R&D經費投入,新疆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的不同,因而R&D經費投入也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R&D經費投入大幅領先于其他地區,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是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中心。
從活動類型來看,新疆各地R&D經費投入呈現不同的特點。在上述的第一類地區中,烏魯木齊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主要以試驗研發投入為主,分別占比51.1%、97.7%,克拉瑪依主要以應用研究為主,應用研究投入比例達66.4%,在基礎研究方面烏魯木齊市投入比例最高,超過10%,進一步分析發現烏魯木齊市在基礎研究方面的總投入占全區R&D基礎投入的72.5%。在第二、三類地區中,R&D經費主要用于試驗發展。從經費來源看,主要是政府與企業資金,除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政府資金分別為55.8%,49.1%占比較大外,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主要以企業資金為主。
2.地區R&D經費強度分析
各地區R&D經費強度(R&D經費/地區生產總值)反映了相對于地區經濟實力而言的研發投入力度。2009年,新疆R&D經費強度為0.51%,各地區R&D經費強度如圖2所示。
總體來講,R&D經費強度平均水平為0.41%,中位數為0.22%,變異系數為1.08,區域R&D經費強度差異顯著。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烏魯木齊市R&D經費強度高于全疆平均水平0.51%,這些地區經濟發達,是地區經濟的中心。石河子市作為農墾地區的窗口,工業基礎雄厚,政府對其科技投入較大,某種程度上提高了石河子市的 R&D經費投入強度。北疆地區的阿勒泰、博州R&D經費投入強度明顯偏低。
圖2 各地R&D經費強度(%)
基尼系數是定量測定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標。其數值在0和1之間,數值越低,表明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越均勻;反之亦然。通常把0.4作為分配差距的“警戒線”,根據黃金分割律,其準確值應為0.382。本文利用基尼系數來分析地區R&D經費投入分配的不均衡狀況。
首先做出R&D經費按地區GDP分布的洛倫茲曲線。具體方法如下:將15個地區按照R&D經費強度由低到高排序,橫軸為GDP累計比率X,縱軸為R&D經費累計比率Y,得圖3。
圖3 R&D經費分配的洛倫茨曲線
基尼系數定義為A的面積比上A和B的面積和,比值越小,基尼系數越小,曲線越靠近對角線OC,表明資源分配差距越小,分配越平衡。
表1 基尼系數分類表
從各地區的R&D經費與其地區生產總值的分布來看,各地區的R&D經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異。利用基尼系數綜合來看地區生產總值與R&D經費投入的均衡性,由基尼系數的計算公式,得到新疆R&D經費分配的基尼系數為0.41,結合表1可以看出,新疆各地區R&D經費按地區GDP分配差距較大。從總體上看,新疆R&D經費主要分布在四大經濟中心,即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石油工業基地克拉瑪依市,墾區經濟的窗口石河子市,南疆經濟的代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從另一方面說明,推動落后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區域經濟差距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以引導產業升級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間接帶動經濟的發展。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R&D投入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的階段密切相關,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R&D投入強度相應較高;產業的結構化程度越高,R&D投入強度相應較大;更多先進的技術引進和更多研發人員的投入都有可能促進科技研發經費的增加。借鑒相關文獻,本文在研究影響R&D投入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假設:
1.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有助于R&D投入強度的提高。2.產業結構對R&D投入強度產生影響。3.更多的知識及人力資本的積累有助于科技的研發,從而提升R&D投入強度。4.對外貿易會對R&D投入強度產生影響。
在本模型中,選取地區生產總值指標來反映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記為GDP;選取第三產業產值占地區GDP的比例作為衡量產業結構提升的指標,記為CY;選擇科技研發人員占總就業人員的比例作為人力資本的累計,記為RY;對外貿易用對外貿易額表示,記為TR;地區R&D的投入強度作為因變量,記為RD。
首先進行相關性分析,輸出的結果見表2:
表2 相關系數表
表2中,地區對外貿易與其R&D投入強度相關性非常低,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一般來說,技術含量較高的制造業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能夠更好地提高產品的知識密集度,使以這種貿易方式出口的地區同其他地區相比,更傾向于投入更多的研發基金。新疆各地區的對外貿易,主要以邊境小額貿易為主,2009年,新疆邊境小額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79.4%,而這種貿易的技術含量較低,因此,對外貿易與R&D投入強度并沒有明顯的關系。盡管產業結構與R&D投入強度的線性關系不顯著,考慮到實際情況,在模型中保留此變量。
由于人均GDP與科技研發人員占總就業人員比例CY的相關性非常高,應用OLS估計效果非常差,以下是用主成分回歸得到的結果:
表3 方差解釋的比例
由表3可知,第一、二特征根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7%,故提取兩個主成分,并建立回歸模型。
表4 主成分回歸的結果
由表3知,兩個主成分對R&D投入強度的影響是顯著的。分別建立主成分關于三個自變量的回歸模型得到:
由方程(3)可見,GDP及人力資本的積累都對R&D投入強度產生積極的影響,產業結構的差異并未對R&D投入強度產生積極的影響。
本文通過對新疆各地區R&D經費投入指標進行多角度的差異分析與比較,得出如下結論:
1.無論從R&D經費投入量還是R&D經費投入強度看,都表明新疆R&D經費投入的區域差異顯著,經濟實力影響該地區對科技研發活動的經費投入,地區的經濟中心優于其他地區。
2.新疆各地區R&D經費按地區GDP分布的基尼系數為0.41,總體上看差異較大,為了協調新疆各地區發展,國家在實施制定西部大開發和對口支援戰略時,應對科技研發給予政策傾斜。
3.新疆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人力資本的積累對R&D投入強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帶動居民財富的增加和地區綜合實力的提高,這是R&D經費真正的來源。地區經濟發展同樣需要科技進步作為引擎。二者有緊密的聯系。因此,為保證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以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發展,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大R&D經費的投入力度。
[1] Katharine Wakelin.Productivity growth and R&D expenditure in UK manufacturing firms[J] .Research Policy,2001,30(7).
[2] Wolfgang Becker,Jürgen Dietz.R&D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firms-evidence for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Research Policy,2004,33(2).
[3] 秦浩源,張金隆.基于統計指標的地區科技經費投入特征分析[J] .統計研究,2009,26(9).
[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科技廳.200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資源清查主要數據公報[Z] .
[5] 張仁開,楊耀武.區域科技與經濟協調性評價初探[J] .科技與經濟,2008(21):22-25.
[6] 鄒晶,王賢文,姜照華.我國區域科技經費配置模型的建模、模擬與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
[7] 謝蘭云.我國R&D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分析[M]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