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蘇州市信息中心,江蘇蘇州215004)
近年來,蘇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江蘇省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并結合實際制定出臺民營經濟騰飛計劃、培育地標型企業、加快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截至2011年底,按照《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規定的中小企業劃分標準,蘇州市中小企業(含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登記在冊16.20萬戶,比2010年末增加1.59萬戶,同比增長10.91%,中小企業登記戶數占同期企業總數的79.85%。從行業分布來看,蘇州市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比分別為47.94%、37.4%、13.56%。據測算,蘇州市中小企業超過22萬家,其中工業企業超過12萬家。
中小企業規模一般較小,按照國家現行中小微企業劃分標準,蘇州市99%以上企業是中小微企業。而規模以上中小微企業僅有9480家,其中規模以上中型企業1797家、小型企業7293家、微型企業390家。2012年1-11月,蘇州市規模以上中小微企業完成產值11459.92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3.6%;中型、小型、微型企業產值增幅分別為0.2%、1.0%、0.3%,遠低于同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5%的增幅。
對蘇州大市范圍內近200家中小企業的2012年分季度問卷調查顯示,蘇州大市范圍中型企業二季度以來的總體經營狀況景氣度一直處于微弱景氣區間,
表1 2012年1—4季度蘇州中小企業總體經營狀況經濟度
小型企業全年的總體經營狀況景氣度在微弱景氣區間、相對景氣區間、微弱不景氣區間之間徘徊(見表1)。
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勞動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受資源短缺、自主創新能力總體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限制,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內物價高漲以及銀根緊縮的宏觀環境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愈發艱難。
1.融資難問題突出。一是融資成本大幅上升。企業融資成本包括上浮利率、擔保、評估等就占貸款總額的15%左右,并且拿到的貸款七成以上是銀行承兌匯票,貼現費進一步提高了企業融資成本。二是中小企業貸款手續繁瑣,需要準備的資料相當復雜,審批時間長,部分企業即使貸到了款,資金也難以及時到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三是銀行方面按風險管理要求,不敢輕易向資產數量少、經營業績不穩定、抵御風險能力差且信用觀念比較淡薄的中小企業貸款。這使得中小企業不得不求助于民間資本,其年利息在20% ~30%,甚至更高,從而加重了企業負擔。
2.企業成本上揚。一方面,2011年以來工業原材料價格猛漲,突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高點,由此推高了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帶動工業品價格指數上揚。與此同時,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售價面臨漲不上去的困境。另一方面,企業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及承擔的職工社會保險費逐年提高,造成用工成本增加。
3.結構調整和出口壓力加大。一是能源資源要素約束加大。蘇州市中小企業多集中在傳統行業,高能耗企業相對較多,易受宏觀政策影響,面對成本上揚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二是出口競爭壓力和風險加大。2011年以來人民幣升值較快,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在6.29左右,這加大了出口型中小外貿企業的競爭壓力。輕紡等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普遍因擔心人民幣匯率頻繁變動而造成匯兌損失而不敢接長單。蘇州市很多中小光伏產業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及國內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出現行業性虧損。
4.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蘇州市民營企業行業分布廣、數量多,但總體而言,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競爭能力不強。從長期看,擺脫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創新。但不少中小企業受人才、資金等因素的制約,轉型升級乏力,缺乏核心競爭力,自主產品市場競爭力弱,很少有企業以技術為支撐,擁有雄厚的研發能力,市場一旦發生不利的變化,企業就容易陷入困境。一是經濟效益大幅下降,虧損面擴大。2012年1-11月蘇州市虧損企業達2811個,虧損面28.3%,同比上升5.7個百分點。二是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兩項資金占用大幅增加,資金周轉困難加劇。三是企業投資信心不足,觀望情緒濃厚。2012年11月蘇州市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延續了10月份回落走勢,僅為48.8,環比跌落0.9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也是社會和諧的“穩定器”,其發展困境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1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頒布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國九條”,通過財稅金融杠桿減輕企業負擔;11月,江蘇省政府頒布了《關于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政策意見》,涉及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財政和服務等18條政策,幫助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解決當前融資難、稅費負擔偏重等實際困難和問題,以改善其經營發展環境。在當前宏觀環境趨緊、中小企業面臨多重困境的非常時期,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和幫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保障中小企業平穩運行,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推進政策落實。一是利用各類媒介廣泛開展政策宣傳解讀活動,幫助中小企業了解和用好用足各項扶持政策。二是拓寬政企信息互動渠道,建立完善政府涉企部門與民營企業的定期對話機制。三是加強信息對接,著手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和中小企業信息網絡平臺,整合經貿、工信、科技、工商、金融等部門的信息資源,暢通信息交流。
2.強化公共服務功能。一是組建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聯盟,加快對各類服務資源的整合。二是支持各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以設立“工作站”的方式拓展服務網絡,實現服務全覆蓋。三是鼓勵區、鎮(街道)依托產業集群、創業基地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四是以“星級認定”、業績獎勵等方式完善服務功能,提升行政事業單位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和公共服務平臺。
3.加強融資服務。一是加快金融創新,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允許通過動產、股權、應收賬款等多種方式進行融資;鼓勵企業通過發行集合債、集合票據、短期融資券、信托產品等形式進行直接融資。二是建立中小企業融資信用體系。盡快構建一個能夠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信用狀況的水電、稅費、個人信用等信息的中小企業綜合信息平臺。通過該平臺為金融機構在對中小企業放貸資格審查時提供信用參照,讓其中的“優秀者”脫穎而出,獲得優先發展。三是進一步完善對中小企業的擔保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財政擔保作用,分擔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有效引導銀行和商業機構積極參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促進銀企合作;另一方面,通過稅收優惠、風險補償等政策鼓勵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
4.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一是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服務外包和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高起點打造中小企業高端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引進平臺。二是“姑蘇人才”計劃、“1010”工程和“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等要更多地向中小企業傾斜,幫助其引進和培育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領軍型人才。三是政府有計劃地設立一些高等技術培訓中心或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為中小企業培訓各類創新型技術人才。四是政府進一步完善引進人才的住房、戶籍、子女就學等后勤保障,幫助中小企業留住人才。
5.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一是蘇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積極籌措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專利新產品產業化、標準化組織生產和品牌建設,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逐步使產業結構由高能耗、勞動密集型向技術、人才、資本密集型,向高科技、高效益轉型。二是發揮已上市中小企業的示范作用,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6.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一是建立產學研基地、實習基地,開展技術攻關,重點項目要有突破,將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二是落實企業研開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與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及承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獎勵等各類科技創新扶持政策,鼓勵中小企業獨立或合作建立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
7.切實為中小企業輕負。在當前形勢下,切實為中小企業減負,是與企業共度難關、支持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要鼓勵金融機構規范收費行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充分考慮當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承受能力,在非常時期要主動讓利企業,與企業共擔風險,對資金周轉一時困難的企業,不抽貸、不壓貸,不變相提高利率;堅決禁止存貸掛鉤,禁止搭售理財產品,清理糾正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企業融資實際成本。二是要嚴格規范涉企的行政事業收費項目。繼續清理和規范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各類行政許可和管理事項,切實做到多指導、不干預,多幫忙、不添亂,多服務、不扯皮。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政策,規范收費標準,堅決制止亂收費。
[1] 蘇州統計調查公眾網.www.sztjj.gov.cn.
[2]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 .http://www.csgsl.gov.cn/newsinfo.php?id=52.
[3] 中共蘇州市委.蘇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EB/OL] .www.wjsme.gov.cn,201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