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張革風
《農業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后,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農業險迎來了又一個春天,尤其對抵御自然災害和抗風險能力比較薄弱的西部欠發達地區,更是又一難得的機遇。
七年呵護,“鳳椒”霜凍保險功不可沒
地處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陜西秦嶺山區、嘉陵江源頭的風縣,由于獨特的地域氣候優勢,當地的“大紅袍”花椒,以個大、肉厚、色濃被視為花椒中的極品,被冠之以“鳳椒”之稱,早就聞名遐邇。但4月中下旬“鳳椒”出花期的霜凍災害,卻成為影響“鳳椒”產業發展的大敵,為了應對霜凍災害,鳳縣從2007至2012年起,由政府和財險機構按照“低費率,廣覆蓋”的原則,采用“政府+椒農+公司”的保險方式,開展花椒低溫霜凍災害成本保險(簡稱“鳳椒霜凍保險”)試點,并逐步推行。具體方法是:以行政村為單位,對椒園面積相對集中,綜合管理水平較好的椒園,采取志愿投保,農戶每畝交費10元,縣政府每畝補貼40元。如遇凍害,賠付標準不大于200%。
調研中,鳳縣最早進行“鳳椒”霜凍保險試點的留鳳關鎮石山坪村村民梁治新介紹說,試點當年,當地就遭受了嚴重霜災,保險公司人員立即趕到災區核查災情,落實受災面積,并將理賠方案在村里公示,很快便把理賠款發放到了受災農戶手中,使農戶嘗到了參保的甜頭。所以,從開始試點到現在,石山坪村的椒農年年爭相投保。該鎮張坡溝村花椒大戶向小忠的妻子說:“2008年,保險試點擴面時,丈夫本來已繳了140畝的保費,之后因我對參保不放心,退了90畝,結果遇上了大霜凍,光保險公司的理賠款就少得了2萬多元。從此以后我們家年年參保。”
隨著“鳳椒”霜凍保險的逐步推行及各項惠農舉措的不斷推出,鳳縣花椒產業的蛋糕越做越大,近些年,己發展成為縣域特色主導產業,達4000多萬株,年產值超億元,并相繼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綠色食品AA級認證和陜西名牌產品等,鳳縣因此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花椒之鄉”稱號。“鳳椒”產品已從油脂生產擴展到花椒芽菜、花椒茶、花椒芽醬系列開發等,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錢袋子”。
瓶頸猶存:政府、公司、椒農各有不同
2007年以來,隨著國家開始對農業保險實行財政補貼,我國農業保險得到較快發展。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240.6億元,同比增長38.3%,為1.83億戶提供了9006億元的風險保障,向2818萬受災農戶支付賠款148.2億元。(此組數據摘自黃俊玲:《金融“國十條”力推新險種農業險迎來春天》)但西部欠發達地區相對落后,產品創新緩慢。據了解,作為陜西林業大縣的鳳縣截止目前,僅先后開展了“鳳椒”霜凍和能繁母豬2個農業保險險種,森林保險才從去年在鳳縣推開。而“鳳椒”霜凍保險雖歷經7年試點,但規模總是徘徊在2萬畝以內,其主要制約因素有三:
首先是基層政府資金成“短板”。目前鳳縣“鳳椒”約40多萬畝,卻往往因資金困擾“鳳椒霜凍保險”總是徘徊在2萬畝以內的極小范圍。如2009年,志愿參保達2萬余畝,但由于地方政府難以擔負巨額陪付,最終僅有1萬畝參保,4月下旬,鳳縣發生的霜凍幾乎使全縣花椒絕收,使種植戶損失慘重。雖然保險公司年年都兌現了對農戶的賠付,但多次理賠都因政府補貼的姍姍來遲而被推遲。
其次是農業成本走高裂肘。以鳳縣為例,近年來,雇用勞動力的支出由2006年每天20元上漲到現在的每天60至80元。一般成熟期的椒園僅用于鋤草、打藥、施肥的勞務支出平均每畝達200至300元,采摘花椒也由每公斤1.60元升至3元。農戶每畝10元保費的投入已到能夠接受的高點。而大多專業大戶更因投入大而放棄投保。
三是承保公司存風險。據鳳縣財險公司和花椒產業局提供的數據,2007年共承保1442.5畝,保費收入72125元,保險公司賠付72125元;2008年共承保7017.7畝,保費350885元,支付椒農賠款851155元:2009年共承保1萬畝,保費50萬元,支付椒農賠款200460元:2010年共承保7800余畝,保費390000元,支付椒農賠款163萬多元:2011年,共承保1萬畝,保費50萬元,支付椒農賠款85904元:2012年,共承保近2萬畝,保費近100萬元,支付椒農賠款838808元。僅后3年中,保險公司就虧損了66萬余元。“鳳椒”霜凍保險雖然存在風險,但保險公司仍爭相承保。2013年,這一險種被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爭得,全縣共承保15791.8畝,保費71萬余元。承保第一年,全縣“鳳椒”便因霜凍災害絕收,預計賠付額高達400余萬元。
殷切期盼,農業保險長足發展
正如《條例》修訂評審專家組成員黃英君所說:農業風險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農業風險的系統性使其具有廣泛的伴生性、農業風險的區域性和季節性明顯等,這些特殊性導致了農業風險的弱可保性。這就必然導致,農業保險必然與一般意義上的財產保險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基于此,《條例》規定,“國家支持發展農業保險事業。農業保險實行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和協同推進的原則。”(引自《解讀農業保險條例——專訪農業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修訂評審專家黃英君)被稱為金融“國十條”的《意見》第八條“進一步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中明確指出:“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漁業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險種。建立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鼓勵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資、運營、勞動用工等方面的一攬子保險服務。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試點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拓寬保險覆蓋面和保險資金運用范圍,進一步發揮保險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
制約“鳳椒”霜凍保險的因素,在各種農業保險中具有廣泛性,也反映著欠發達地區一個共同的期盼:政府應在推行農業保險中,出臺更多的惠農政策,適當分擔基層政府和承保公司的負擔:同時,鼓勵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企互動機制和發展農村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保險業務,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及以農業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專項基金的多元保障路徑等,以有效化解風險,促進農業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調研中,鳳縣兩家縣保險支公司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除了承擔銷售產品賺取利潤的企業責任以外,保險的社會屬性還要求保險必須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從服務社會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保障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職能作用。鳳縣中華聯合財產保險支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今年公司承保的“鳳椒”霜凍保險實現了“一減三增”,即:保費由原來的每畝50元減少到45元:其中35元財政補貼由過去的縣財政一家負擔增加到分別由省財政承擔20元、市財政承擔lO元、縣財政承擔5元:賠付標準也由過去的絕收每畝200元增加到300元:參保范圍由過去的二三個鄉鎮增加到6個鄉鎮,占全縣鄉鎮的50%。公司滿懷信心地表示,隨著《條例》和《意見》的進一步落實,農業保險的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