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銀行二季度核銷不良已超去年全年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6月底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的一個資產包,含476筆不良債權、未償本金余額16.69億的資產包,掛牌價僅為2000萬元。在今年銀行不良貸款不斷暴露的大背景下,銀行們已經開始加速處置不良貸款,而甩賣不良資產包無疑是最快的一個方式。申銀萬國銀行業分析師倪軍告訴記者,今年二季度上海一家銀行單季核銷的不良資產數額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量,導致各銀行加快處置不良資產的原因在于不良資產的上升非常快,像以前一樣采取展期、續貸等方式已無法繼續操作。一家國有銀行廣東分行信貸部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現在對客戶還款困難貸款展期、續貸都十分謹慎。
問題貸款展期、續貸變謹慎
“銀行清收的訴訟最近幾個月一下子多了很多。”在珠三角一家地方法院工作的黃達明顯覺得今年銀行“催債”的積極性在提高。記者在佛山禪城區法院門口公布欄看到,上面貼的法院公告中,過半數原告為銀行,其中,除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外,甚至還有南洋商業銀行等外資銀行,而目的均為向貸款人催收本金和利息。從公告看,部分貸款客戶已經下落不明。“現在每天銀行和法院為處理不良資產兩頭跑。”在一家股份制銀行廣東分行資產保全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一段時間,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類似清收案件不停立案、開庭。“司法程序還是比較慢,這么多案件,不知道要持續多長時間。”
“以前發現客戶還款困難,銀行一般會通過展期、續貸等方式幫助客戶,對銀行而言也免于出現大量不良。”一家國有銀行廣東分行信貸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但今年之后,銀行對于類似的做法變得謹慎,反而犧牲利潤,加快對于不良的處置速度。此外,他提到,現在不少銀行一旦發現客戶經營出現問題,甚至會采取提前抽離貸款的方式防止不良產生。
不良貸款暴露剛開始
“上海一家銀行二季度單季核銷的不良資產數量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額。”申銀萬國銀行業分析師倪軍向記者透露,隨著銀行不良資產暴露的上升以及處置的加速,預計今年銀行資產質量對于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影響為負5%。
一位接近銀監的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盡管目前沒有統計數據,但是從各家銀行上報的數據看,處置不良個案的數量明顯增大。一家股份制銀行廣東分行資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般經濟下行周期,不良貸款就會逐漸暴露,而與以往的周期不同,去年以來的不良主要是2009年以來的信貸爆發后的后遺癥,目前正在逐步爆發。
“現在只是剛開始,預計下半年和明年,銀行不良還會繼續上升,不良處置力度將加大。”佛山一家龍頭擔保行業董事長向記者表示。而這一觀點得到了采訪中多位銀行業人士的認可。
據悉,銀行處置不良資產主要通過清收、核銷、轉化即貸款重組以及資產轉讓多種方式。“通過司法渠道進行清收的時間非常長。”前述股份制銀行資產保全部工作人員表示,相較資產包轉讓,銀行可以回收的資金較多,但是缺點是非常耗人力物力。
甩賣資產包加速處理
記者留意到,今年在各大產權交易所中,銀行向市場推出資產包的方式也增多。過去兩個月間,就有中信銀行、河北銀行、農業銀行等都曾掛牌出售不良債權。
“以往大行主要通過自己消化的方式處理不良,打包賣給資產公司的情況有但不多,但是近期以來國有銀行省行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深圳辦事處姓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獲得資產包后,他們往往向社會公開征求債券線索,然后通過司法訴訟的方式追索。而對于大部分無法獲得財產線索的債權,他們再次將資產轉讓出去。記者看到,在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官網掛出了包括建行、工行、華夏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的債權催收公告。
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近期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隨著不良貸款處置的緊迫性增強,近半數商業銀行會向市場推出資產包,向市場推出資產包的本金規模多數在10億元以下和10億50億元之間,資產類別以損失類、可疑類為主。
記者同時留意到,在目前推出的部分資產包中,甚至不少價格非常低,如中信銀行深圳分行6月底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的一個資產包,含476筆不良債權、未償本金余額16.69億的資產包,掛牌價僅為2000萬元。記者獲悉,為了處理銀行逐漸暴露的不良貸款風險,風險較大的江浙地區正在醞釀成立地方版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其中,江蘇無錫已經成立了全國首家地方版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倪軍表示,這種模式或有望在全國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