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愛東
頸椎病的臨床及X線診斷
寧愛東
目的討論頸椎病的臨床癥狀以及典型X線特征。方法總結歸納我院診斷的80例頸椎病患者的病例及X線資料。結果本組數據共80例,全部患者的X線顯示生理彎曲改變, 96.25%出現骨質增生, 80%出現椎體椎間隙改變;60%椎間孔變小,40%韌帶鈣化,13.75%出現雙邊征。結論臨床表現和X線診斷,是診斷頸椎病的關鍵,可以提高頸椎病診斷的效率及準確率,為頸椎病的治療提供更可靠的科學依據。
頸椎病;X線;診斷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經常由于頭暈、頸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癥狀就診,主要是由于椎間關節退化,附近的骨質增生,導致了一些相關的事件發生,如椎動脈血流改變、脊髓受壓等。因此正確應用X線影像,聯合臨床癥狀進行判斷很重要。總結歸納我院診斷的80例頸椎病患者的病例及X線資料,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診斷頸椎病患者80例,其中男46,女34例,最年長是69歲,最年輕為26歲,平均(52.1±2.34)歲,其中34~39 歲8 例, 40~49 歲26 例, 50~59 歲36 例, 60 歲以上的10例。
1.2臨床表現 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1]是:① 一側或兩側肢體麻痛。② 肩膀及背部疼痛。③眩暈及耳鳴。④視力障礙。⑤睡眠不好,胸痛胸悶。⑥ 走路不穩。壓頭實驗和臂頸牽拉實驗陽性。
1.3X線拍攝 檢查頸椎病使用的拍攝位置常規為正側位及左右斜位,不過要根據不同的病變體征確定方位,比如診斷椎間孔狹窄和鉤突增生,最佳[2]位置為斜位,如果檢查椎管情況則選擇脊髓造影手段。
2.1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見表1

表1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例,%)
2.2頸椎病的X線表現如表2

表2 頸椎病的X線表現(例,%)
頸椎病的病變特性屬于退行性,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工作性質的變化及個人生活習慣的原因,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其發病基礎椎間盤及關節間軟骨退變,軟骨變性壞死,導致頸椎間盤及關節間緩沖能力減弱或消失,椎間盤旋轉脫位,進而壓迫鄰近組織,導致神經根、脊髓、椎動脈等發生病理改變。椎間盤首先開始出現病理改變。年齡逐漸增加,椎間盤的彈性減低,邊緣脆化,20-30歲骨質開始增生。頸椎病經常為多處發病,發病頻率最高是頸4~5、頸5~6,其次為頸6~7。鉤椎關節是頸椎的主要結構,其形態的改變可導致椎間孔狹窄,進而引起及神經根的病變,導致疼痛和相關癥狀。
本組數據顯示,頸椎病發病集中在50歲以上,男患者的比例57.5%大于女患者,50歲以上人群比例為57.5%。大多數患者上肢麻痛、肩背疼痛、頭暈、視物模糊、行走不穩,并且呈進行性加重,因此如果中老年如果出現上述這些癥狀,可懷疑頸椎病。健康人的頸椎的X線特征為:正位垂直,側位顯示是前凸的曲線,頸椎生理彎曲消失、后凸、錐體滑脫等都是病變現象,本組數據共80例,全部患者的X線顯示生理彎曲改變, 96.25%出現骨質增生, 80%出現椎體椎間隙改變,主要為椎間隙變窄,表現突出的患者椎體硬化,骨刺密集,60%椎間孔變小,40%韌帶鈣化,13.75%出現雙邊征,對于頸椎病變的位置、強度、范圍、椎體的改變都可以經過X線檢查,上述這些頸椎病的改變大多能通過X線診斷。
由此可見,臨床表現和X線診斷,是診斷頸椎病的關鍵,準確的應用頸椎病的X線特征,密切聯合臨床表現及體征,可以提高頸椎病診斷的效率及準確率,為頸椎病的治療提供更可靠的科學依據。
[1] 金成福.610例頸椎相關疾病X線診斷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08,3(21):111-112.
[2] 韓建武. 頸椎病臨床X線表現(附70例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07,2(20):32-33.
471023 洛陽,河南省工人龍門療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