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焱焱
開發區2008~2012年計劃免疫7種疫苗接種率調查
馮焱焱
撫順經濟開發區衛生防保站從2008~2012年,每年對15~24月齡的兒童按單純隨機抽樣的原則,在全區4個鄉40個接種點抽取適齡兒童。5年共抽取適齡兒童640名,進行計劃免疫7種疫苗基礎免疫的接種率調查(卡介苗1劑、乙肝3劑、糖丸3劑、無細胞百白破3劑、麻風1劑、A群流腦2劑、乙腦減毒活疫苗1劑)。判定標準為衛生部文件,衛疾控發[2005]373號《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該文件規定,兒童基礎免疫要求在12月齡內完成,免疫程序所列各種疫苗第一劑接種時間為最小免疫起始月齡。調查統計結果卡介苗合格(卡痕大于3×3 mm)2008~2010年90%,2011~2012年95%。乙肝合格(第二劑與第一劑間隔小于2個月,第三劑與第一劑間隔小于8個月)2008~2011年95%,2012年94%。乙肝首針及時率(出生后24 h內接種第一劑乙肝)2009年93%,其余四年95%。糖丸合格(第一劑起始月齡小于3個月)2009年、2012年94%,其余3年大于96%。無細胞百白破合格(第一劑起始月齡小于4個月)2008~2010年94%,2011~2012年91%。麻風合格(周歲內接種)2008~2011年96%,2012年93%。乙腦減毒合格(周歲內接種)2008~2009年92%,2010~2012年81%。A群流腦合格(周歲內接種2劑次)2008~2009年大于90%,2010~2012年61~75%。

表1 開發區2008~2012年兒童7種計劃免疫疫苗接種率調查表(例,%)

表2 開發區2008~2012年以鄉為單位兒童7種計劃免疫疫苗接種率調查表(例,%)
按照《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的要求,卡介苗、乙肝、糖丸、百白破、麻疹類疫苗、A群流腦、乙腦7種國家規劃免疫疫苗,以鄉為單位接種率達到90%,乙肝首針及時率達到95%以上。按上述 要求,開發區以鄉為單位接種率合格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糖丸、百白破、麻風、2008~2009年的A群流腦、乙腦減毒疫苗。不合格的有乙肝首針及時率92%,2010~2012年的的A群流腦合格率<75%、乙腦減毒疫苗合格率<84%。
2.1卡介苗 為接生單位接種,開發區有二家接生單位,接種卡介苗人員固定,從事該項工作5年以上,多次接受過專業培訓,接種合格率達99%。
2.2開發區防保站每年對地段醫進行4~6次業務培訓、定期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3各接種單位嚴格執行國家免疫程序。
2.4地段醫責任心強,對應種兒童提前告知、預約。
3.1卡介苗 其他大醫院接種卡介苗為婦產科護士輪流,人員多不固定,未能全員接受培訓,接種合格率較低能達到80~85%。
3.2乙肝 個別兒童患病未能及時完成,因動遷未及時得到通知,少數家長不重視。首針及時率不合格因多名兒童出生低體重(出生體重<5 kg)。
3.3無細胞白白破、糖丸、麻風:因個別兒童患病未能及時接種。
3.4乙腦減毒 因每年7、8、9三個月為乙腦疫苗禁忌接種時間,有些兒童在6月份前已滿8個月未及時接種,10月份后因接種其他疫苗而未能在周歲內完成。2010~2012年開發區大面積動遷,兒童居住不固定,家長聯系電話換號,不能及時得到通知。
3.5A群流腦 因第一劑、第二劑間隔大于4個月未能在周歲內完成,個別地段醫對免疫程序掌握不準確,動遷原因。
4.1疫苗接種合格率高與兒童居住地點固定、家長聯系方式固定、健康狀況良好、接種醫生責任心業務水平、家長對接種疫苗認知度高等因素有很大關系。
4.2近1~2年因城市近郊實行城鎮化,大面積動遷,使很多兒童居住地點不固定。因通訊業的發展,使一部分家長經常更換電話號碼等客觀原因及個別家長不重視、個別地段醫責任心差等主觀原因使疫苗接種合格率低。
5.1對達到合格要求的疫苗應繼續保持。
5.2對合格率低的疫苗根據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其接種合格率。
5.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地段醫的業務水平。
5.4加強對動遷兒童的管理。
5.5作好廣泛的宣教工作,使家長提高對接種疫苗的認識,積極主動接種疫苗。
5.6強化接種醫生的責任心,對到期未種兒童及時通知家長帶領兒童接種疫苗。
113122 遼寧省撫順經濟開發區衛生防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