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臨床檢驗中心(243000)李之珍 韓凌飛 彭桂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其發病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和腫瘤。在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就達到4000多萬人[1],2型糖尿病占整個糖尿病的97%以上,預防和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并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導致糖尿病并發癥如腎病、視網膜病、神經病變等諸多因素中,血糖控制不佳是主要因素。
傳統診斷血糖的標準是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血中葡萄糖經過非酶縮合而形成的一種酮亞胺產物,過程緩慢,持續在紅細胞壽命120d內,是不可逆的,它反映的是患者抽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情況下,它占血紅蛋白總量的3%~6%。
此外,血中的葡萄糖還可以與血紅蛋白、血清蛋白非酶縮合成果糖胺[2],半衰期為14~20d,果糖胺反映患者過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果糖胺測定不受當時血糖濃度的影響,可用來監測糖尿病患者過去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況的指標。而一次血糖的測定,只能反映即時的血糖水平,由于血糖的波動性和瞬間性的特點[3],易受飲食、藥物、情緒等諸多因素影響,不能準確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導致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能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容易發展為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直接威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在糖尿病診斷上空腹血糖雖是不可缺少的絕對指標[4],但也只能代表即時血糖水平,如果FMN、HbA1C、FPG聯合檢測,可反映不同時間段的血糖水平,為臨床提供一個近期、縱向、全程的血糖水平信息,為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起到較大的指導作用。
本文通過測定145例糖尿病患者FMN與HbA1C、FPG 3項指標,分析FMN與HbA1C、FPG的相關性,探討FMN與HbA1C、FPG在糖尿病治療評價中的價值。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5例,設為糖尿病組,其中男性72例,女性73例,年齡22~83歲;其中合并腎臟、神經、心血管病等各種并發癥者75例。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公布的2型糖尿病標準。選擇健康體檢者59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9例,女性10例,年齡21~53歲,均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者。經統計學分析兩組間性別、年齡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晨抽取空腹靜脈血2mL于EDTA鉀鹽抗凝管中用于檢測HbA1C,另抽取2mL于促凝管中,分離血清用于檢測FPG、FMN,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程于2h內完成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校準品、質控品(日本愛科來HA-8180),按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操作,參考范圍為:HbA1C<6.5%。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為羅氏DPP800,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參考范圍:3.90~6.10mmol/L;果糖胺采用比色法,參考范圍:205.0~285.0μmol/L。血糖和果糖胺的試劑、校準品及質控品均為羅氏配套產品。
1.3 統計學處理 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FMN與HbA1C、FBG檢測結果為糖尿病組HbA1C(9.40±2.10)%,FPG(10.55±3.52)mmol/L,FMNC(366.27±83.34)μmol/L;對照組HbA1C(5.68±0.28)%,FPG(4.76±0.45)mmol/L,FMN(238.72±15.84)μmol/L。糖尿病組FMN、HbA1C、FPG檢測結果均高于對照組,P<0.01表示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群中患病率逐年增多。過去單根據癥狀、尿糖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測定是不夠充分的。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糖非酶結合產物。體內葡萄糖緩慢而不斷地與其結合,并隨著血糖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紅細胞生命120天內平均血糖水平。通過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若血糖控制不良,則會并發神經性病變、視網膜病變、腎性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等。血糖控制不佳是導致糖尿病并發癥如腎病、視網膜、神經病變等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HbA1C和FMN的檢測日益受到臨床的高度重視,研究表明,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所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和果糖胺亦會相對較高。HbA1C反映的是患者抽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FMN反映患者過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其濃度水平不受檢測前2~30d內各種因素的影響,能夠較血糖更為準確地反映2~3周內糖代謝總體狀況[5];而空腹血糖只能反映取血時的血糖水平。3項指標均能反映血糖控制情況,雖然結果反映患者血糖水平的時間不同,但由于它們的自身特點及臨床意義決定它們之間不能相互取代,聯合檢測可起到相互補充作用。不同的檢測項目同時升高或升高的幅度不同可以較客觀地反映近2個月或3個月之間血糖的控制情況,同時聯合檢測HbA1C和FMN可鑒別應急性血糖升高。但低蛋白血癥的病人HbA1C和FMN有一定的波動性,應根據血糖水平加以綜合判斷。
由于糖化血紅蛋白、果糖胺測定不受當時血糖濃度的影響,可用來監測糖尿病患者過去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況的指標。而一次血糖的測定只能反映即時的血糖水平,由于血糖的波動性和瞬間性的特點[3],易受飲食、藥物、情緒等諸多因素影響,不能準確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導致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能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容易發展為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直接威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在糖尿病診斷上空腹血糖雖是不可缺少的絕對指標[4],但也只能代表即時血糖水平,如果FMN、HbA1C、FBG聯合檢測,可反映不同時間段的血糖水平,為臨床提供一個近期、縱向、全程的血糖水平信息,為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起到較大的指導作用。
本文對145例糖尿病患者的FMN與HbA1C、FPG水平進行了比較分析,實驗結果顯示,糖尿病組FMN與HbA1C、FBG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結果提示血糖水平越高,附著葡萄糖的糖化血紅蛋白、果糖胺的值也就越高,HbA1C、FMN可間接地反映血糖的濃度改變,與已有的報道一致。由于HbA1C的增高會降低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使組織或細胞發生缺氧,造成糖尿病多種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視網膜、動脈硬化等并發癥,同時也會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因此采用HbA1C、FMN監測糖尿病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
附表 糖尿病組與對照組FMN、HbA1C、FBG檢測結果()

附表 糖尿病組與對照組FMN、HbA1C、FBG檢測結果()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HbA1C(%) FPG(mmol/L) FMN(μmol/L)對照組 59 5.68±0.28 4.76±0.45 238.72±15.84糖尿病組 145 9.40±2.10 10.55±3.52 366.27±83.34
綜上所述,FMN與HbA1C、FPG的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診斷、監測、治療上有一定的臨床價值,特別是對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聯合檢測FMN與HbA1C、FPG,可以客觀地反映病人治療中的真實狀態,使醫生能及時發現病情波動的具體情況,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總之,FMN、HbA1C、FPG三者關系密切,對糖尿病的療效評價具有重要指導價值,控制HbA1C、FMN對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檢測,可長期將各項血糖值保持在良好至一般的水平,對臨床治療保持最佳方案給出良好評估,從而使糖尿病的管理達到真正的科學化。HbA1C和FMN是判斷血糖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果糖胺操作方法簡單,結果也比較準確,開展HbA1C與FPG、FRUC的聯合檢測,可為醫生提供一個近期、縱向、全程的血糖觀察信息,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生命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