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潮州市婦幼保健院(521000)陳巧玉 黃揚
循證護理(EBN)是指護士應用當前所獲得的研究依據,依據護理人員的技能和臨床經驗,并了解患者的期望值和實際情況,結合制訂出的完整護理方案[1]。我院產科自2012年1月至今將EBN理念運用到臨產產婦的護理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月~6月足月妊娠的初產婦200例作為循證組,2012年7月~12月足月妊娠的初產婦2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年齡21~42歲,平均29.7±2.5歲,孕周37~42周,胎兒體重為2.5~3.8kg。兩組患者在孕周、年齡、體重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且所有患者均無剖宮產指征。
1.2 方法 實施過程:由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應用實證和循證護理實踐[2]五個連續循環不斷上升的過程組成。臨產產婦循證護理措施:心理干預、疼痛管理、體位干預、飲食指導、胎兒監護、產程干預。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循證組剖宮產率及母乳喂養技巧掌握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均(P<0.01),產后出血的情況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
循證護理的產生源于循證醫學,1991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學Dicenso教授提出[3],他要求醫護人員在實踐中不能單憑臨床經驗、直覺慣例及未經驗證的理論,而應遵循科學原則和證據辦事。我院產科護理人員通過認真查閱文獻資料,遵循護理實踐的程序和步驟,掌握了臨產產婦的循證護理方法,并充分應用于實踐,有效改善了產婦的妊娠結局,降低了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情況,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筆者的工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心理干預,通過EBN程序,采用一對一陪伴分娩模式,針對產婦的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②疼痛管理,指導產婦在產程中調整呼吸,最好應用拉瑪澤呼吸分娩法[2]。鼓勵產婦進食,檢查動作應輕柔,必要時應用鎮靜劑,使之放松休息。對胎位不正者可用手法糾正或改為剖宮產結束妊娠。③體位干預,胎膜早破的產婦應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胎頭未入盆,宮口擴張>3cm時,取半臥位;宮口擴張4~6cm時,行人工破膜,陰檢確診為枕橫位及枕后位者,取胎兒脊柱同側俯臥位。④飲食指導,臨產開始時產婦應吃以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為主,積聚力量準備分娩。隨著生產臨近,可適當喝點果汁或菜湯。用力時,產婦應進食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⑤胎兒監護,進入活躍期后行床邊胎兒電子監護,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全產程電子監護可以使胎兒猶如在醫護人員的直視下度過分娩期[4]。⑥產程干預,對于潛伏期延長、宮縮不協調者,可予肌注杜冷丁0.1g鎮靜并協調宮縮。對于活躍期宮頸水腫或質硬者,靜脈注射山莨菪堿 10mg,可加速水腫消退,宮口擴張效果更顯著,可間隔2~3h重復用一次,一般產程最多用2次,通過臨床觀察來發現母兒不良反應。

附表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產后出血、母乳喂養技巧掌握率比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