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醫院(300232)鄒惠 李瑋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類型,由于心肌急劇缺血、缺氧,可進一步發展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傳統的西藥可擴張狹窄的動脈,療效肯定,但其維持有效時間短,長期用藥可出現頭疼、心悸、胃部不適、低血壓等副作用,還會產生耐藥。而不穩定性心絞痛在中醫辨證中,最根本的病理改變是血瘀,最終的病機是氣滯血瘀致心脈瘀阻。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血府逐瘀膠囊具有擴張血管,解除冠脈痙攣,增加冠脈血流量,抗凝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等作用,是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良方。本研究以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為觀察對象,觀察血府逐瘀膠囊聯合欣康治療此病的效果。

附表1 血府逐瘀膠囊治療組臨床療效觀察表[例(%)]

附表2 對照組臨床療效觀察表[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參照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政局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心絞痛癥狀療效和心電圖療效進行評定[2]。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8~62歲,平均55歲。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45~75歲,平均60歲。兩組病例辨證均為心血瘀阻型,在年齡、性別及血脂異常方面均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欣康每日2次,每次20mg。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膠囊(天津市第五中藥廠生產)口服,每日2次,每次6粒,兩組均以治療1個月為1療程。
觀察兩組經1個月治療后,心絞痛的緩解程度和心電圖缺血性改變以及血脂改變情況。顯效:臨床心絞痛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或大致正常,血脂數值明顯改善。有效:心絞痛癥狀明顯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數較治療前減少75%以上,程度減輕,心電圖下移ST段較前回升0.05mv以上,倒置T波恢復直立或變淺,血脂較治療前有所降低。無效:心絞痛癥狀未減輕,發作次數減少不足48%,心電圖及血脂無變化,見附表1和2。
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在中醫屬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疇,其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氣虛為本,血瘀為標;心脈不通,血行不暢,瘀血內阻,不通則痛。治宜活血化瘀、通絡理氣止痛。血府逐瘀湯是王清任用于治療“胸中血府血瘀”諸癥之名方,由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殼、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本方除桔梗引藥上引、牛膝引邪下行、甘草和中調藥外,其余藥物均入肝經。如當歸、生地、柴胡養血活血,清熱疏肝,適用于血瘀熱證;桃仁、赤芍、紅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氣不活,氣不得血不行,川芎為血分氣藥,枳殼擅長理氣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氣活血,并有調理肝脾作用,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氣機暢通,從而諸證悉除。諸藥配伍,共成活血逐瘀止痛,理氣疏肝之劑,是臨床常用的方劑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本方劑具有抑制炎癥細胞因子分泌、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可以對缺血心肌細胞產生保護作用[3],并能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小板、改善血粘度、增加組織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應,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并能復活肝臟清除能力,對彌補欣康的副作用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