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中
醫院多藥耐藥菌感染的監測與分析
郝金中
目的了解醫院多藥耐藥菌(MDRO)感染分布情況和耐藥性特點,為臨床治療多藥耐藥菌感染和預防控制提供依據。方法使用先德Sensititre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及黑馬D-96藥敏板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 對多藥耐藥菌的分布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共分離多藥耐藥菌520株,多藥耐藥菌革蘭陽性球菌占11.7%, 革蘭陰性桿菌占88.3%; 前3 位是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 主要分布在ICU、神經外科、呼吸科、神經內科,引起醫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及外科切口。結論多藥耐藥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尤其是鮑曼不動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幾乎全部耐藥,應加強多藥耐藥菌的監測, 預防和控制多藥耐藥菌在院內感染中的傳播與擴散。
醫院感染; 多藥耐藥菌; 耐藥
多藥耐藥菌(MDRO) 是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醫院多藥耐藥菌感染已成為世界范圍的威脅, 鮑曼不動桿菌 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感染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并逐漸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成為臨床治療十分棘手的問題。由于細菌耐藥普不斷變遷[1],因此筆者對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輸血科監測到的多藥耐藥菌株進行統計分析, 以期為臨床治療多藥耐藥菌提供依據。
1.1菌株來源 2010年8月至2012 年8月從本院各臨床科室送檢的樣本中,分離到的多藥耐藥菌(MDRO),共520 株。
1.2儀器與試劑 先德Sensititre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及黑馬D-96藥敏板。
1.3細菌藥敏鑒定 菌株分離與鑒定按常規方法從各種臨床標本分離細菌, 疑難菌株行革蘭染色選擇先德Sensititre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普通菌行革蘭染色、氧化酶及觸媒試驗, 根據革蘭染色和氧化酶及觸媒試驗結果,選擇相應黑馬D-96藥敏板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
1.4耐藥菌種類及檢測 按照CLSI 2008 年推薦的方法進行確證試驗[2]。剔去同一患者相同標本的重復菌株。對檢測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鮑氏不動桿菌(PDR-ABA) 、銅綠假單胞菌(PDR-PAE) 、大腸埃希菌(ECO) 、肺炎克雷伯菌(KPN) 陰溝腸桿菌等進行統計分析。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WHONET5.4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1.6診斷標準 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頭孢類及碳青霉烯類≥3類抗菌藥物同時耐藥的菌株判為多藥耐藥菌(MDRO)。
1.7質量控制 采用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和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進行藥敏質控(購于省床檢驗中心)。
2.1標本分布 520株多藥耐藥菌的標本中,痰液296株占56.9%、中段尿109株占21.0%、切口分泌物65株占12.5%、血液20株占3.8%、腦脊液11株占2.1%、其他樣本19株占3.7%。
2.2病原菌分離率 共分離多藥耐藥菌520 株,占臨床病原菌的32.2%;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61株、產ESBLs大腸埃希菌(ECO)154株、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70株、陰溝腸桿菌23株、鮑氏不動桿菌(PDR-ABA)109株、銅綠假單胞菌(PDR-PAE)103株。
2.3科室分布 臨床分離的MDRO中,均以ICU最高,395株占75.9%,以鮑氏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居多。神經外科、普外科大腸埃希菌、鮑氏不動桿菌居多,呼吸科、泌尿科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普內科、血液科以大腸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居多。
2.4耐藥率 臨床分離的MDRO中耐藥率見下表

表1 革蘭陰性多藥耐藥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2.5臨床分離的61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對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芐西林全部耐藥,對紅霉素、阿奇霉素、慶大霉素和克林霉素也有較高的耐藥性,對替考拉寧(3.3%)、呋喃妥因(13.1%)的耐藥率較低,未發現對萬古霉素耐藥的MRSA菌株。
多藥耐藥菌感染與年齡、住院時間、介入治療密切、患有慢性疾病、自身抵抗力低下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等密切相,易發生多藥耐藥菌感染。多藥耐藥菌引起的醫院感染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為主,與國內文獻報道的醫院感染發生部位構成基本相同[3]。
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具有多藥耐藥的特點,本調查藥敏結果顯示除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寧、呋喃妥因耐藥率低外,其他抗菌藥物均>59.0%。與韋柳華等報道藥敏結果偏低[4]。未發現耐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
從本調查結果看,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產ESBLs 率分別為55.8%和29.9%, 明顯低于陳群英等[5]報道的各占52. 8% 和63. 5% ;不同科室分離的大腸埃希菌產和肺炎克雷伯菌產并不相同, 各重癥監護病房(ICU) 、神經外科、呼吸科、普內科最高,以呼吸道痰、中段尿樣本檢出率最高。 AmpC酶能耐更廣泛的含有B-內酰胺類及加酶抑制劑的抗菌藥物,陰溝腸桿菌主要產生質粒型ESBLs和AmpC酶,僅對碳青霉烯類和四代頭孢抗菌藥物敏感,對其余抗菌藥物幾乎全部耐藥。對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耐藥率很高,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可作為臨床治療此類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線。病原菌耐藥性的產生主要與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及自身抵抗力低下有關。為了減少多藥耐藥菌(MDRO)株的產生, 應加強臨床消毒、隔離工作, 同時嚴格控制第三代頭孢菌素等抗菌藥物的使用, 防止多藥耐藥菌株(MDRO)的傳播流行[6]。
鮑氏不動桿菌是臨床常見的重要條件致病菌之一,主要分布在ICU, 其次是神經外科和呼吸科;引起的醫院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這與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ICU患者病情危重、機體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機會菌感染有關。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44.9%和32.1%,對頭孢派酮/舒巴坦耐藥率為18.3%,主要是舒巴坦直接作用于細菌的青霉素結合蛋白,抑制細菌產生的多種B-內酰胺酶,所以頭孢派酮/舒巴坦對鮑氏不動桿菌具有固有抗菌活性,可作為治療耐碳青霉烯類鮑氏不動桿菌引起感染的最有效的藥物[7]。因鮑氏不動桿菌在醫院環境中分布廣泛,存活期長,一旦發現耐碳青霉烯類鮑氏不動桿菌應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加強物體表面消毒,防止其在醫院爆發流行和環境中定值。
銅綠假單胞菌是臨床常見的重要條件致病菌之一,主要分離于ICU呼吸道痰液及燒傷科創面分泌物[9],易引起免疫力低下者感染,特別是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很難被清除,且反復發作。對亞胺培南美和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16.5%和11.6% ;對頭孢類、氨基糖甙類和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不斷上升, 多藥耐藥現象嚴重。由于其對多種抗菌藥物的天然耐藥和在抗菌藥物作用下能產生新的耐藥機制的能力[8]。多種耐藥機制造成多藥耐藥和頑固性耐藥是臨床治療難題。
[1] 李耘,呂媛,薛峰,等.國2009至2010年MOHNARIN項目臨床分離常見病原菌的耐藥監測.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12, 35(1) : 67-87.
[2]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eigh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2008,M100-S18.
[3] 蔡暢, 周美茜, 陳少賢. 2002- 2006 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藥特征分析 .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 19(10) :1280-1282.
[4] 韋柳華,周定球,程紅革,等.綜合醫院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8) :1712-1713.
[5] 陳群英, 黃明海. 大腸埃希菌與肺炎克雷伯菌超廣譜內酰胺酶的臨床分布及藥敏性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19(8) : 1000-1002.
[6] 王鵬, 熊自忠, 王新中. 185 株臨床分離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廣譜內酰胺酶及耐藥性檢測.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19(4) : 454-455.
[7] Rafailidis PI,Ioannidou EN,Falagas ME.Ampicllin/sulbactam:current status in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Drugs,2007,67(13):1829-1849.
[8] 宋玉蘭,趙麗,申子路,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研究現狀.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6) :898-900.
[9] 張紅升. 燒傷創面感染病原菌調查及耐藥性分析. 國際醫學檢驗雜志, 2012, 33(8) :1932-1833.
Analysisofdistributionanddrugresistancefor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innosocomialinfection
HAOJin-zhong.
Thepeople’sHospitalofAnyang,Henan455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 infec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Guiding the clinical preventing and control of MDRO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were isolated and their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was detected by SENSITITRE system and D-96 board of hema-biotechResultsIn the 520 strain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Gram-positive bacteria 61 (11.7%), Gram-negative bacteria 459 (88.3%) . The frist three leading pathogens are Escherichia coli、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infection were mainly from the intensive care unit,neurosurgery,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neurology, the main Sites of infection were involved urogenital tract,respiratory tract and operation incision .ConclusionThe main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Almost all antibiotic resistance fo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of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for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MDRO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Drug resistance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輸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