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魏苗苗 陳書遠
70例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經抗病毒藥物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陳國華 魏苗苗 陳書遠
目的探討70例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經抗毒藥物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本院兒科2011年4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接收70例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隨機分為抗毒中藥組(A)和抗病毒西藥組(B),每組各35例。A組服用午時茶顆粒,B組服用利巴韋林顆粒。觀察兩組服用抗毒藥物后的臨床療效,評價兩組服用藥物后的安全性。結果A組的臨床療效B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且A組的臨床療效高于B組。兩組的安全性評價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中藥抗病毒藥物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法,療效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尤其適用于兒童,是兒童患者值得選擇的優良方案。
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藥物;臨床療效;安全性分析
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是一種并不罕見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兒童免疫力較低,容易發病且發病率較高,在兒科疾病中居于首位,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甚至會死亡[1-3]。因此該疾病受到越來越多兒科專家們的關注,將該疾病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2011年4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接收70例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現報告研究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院兒科2011年4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接收70例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隨機分為抗病毒中藥組(A)和抗病毒西藥組(B),每組各35例。男37例,女33例,年齡2~11歲,平均(5.8±0.6)歲,病毒感染類型:流行性感冒病毒2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18例,副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14例。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查項目均確診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毒感染類型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A組服用午時茶顆粒劑量:1~4歲,1/4袋,4~7歲,1/3袋,7~12歲,1/2袋,均2次/d(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生產,12 g/袋,生產批號:20110322),B組服用利巴韋林顆粒,15~20 mg/(kg·d)(四川百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50 mg/袋,生產批號20110123),服用療程均為3 d。
1.3療效評價[4](1)觀察兩組服用抗毒藥物后的臨床療效,包括治愈率、顯效率、無效率和總有效率;(2)評價兩組服用藥物后的安全性,安全性評價標準包括1級,2級,3級,4級。


表1 觀察兩組服用抗毒藥物后的臨床療效[n(%)]
2.1觀察兩組服用抗毒藥物后的臨床療效由表1可知,A組的治愈率、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B組,A組的無效率明顯低于B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知,A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B組。
2.2評價兩組服用藥物后的安全性由表2可知,A組和B組的安全性評價無顯著差異(P>0.05),A、B兩組主要病例數在1級和2級,未見3級和4級的病例(注:1級:安全,無任何不良反應;2級:比較安全;3級:有安全性問題;4級:因不良反應中止試驗)

表2 評價兩組服用藥物后的安全性
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嚴重威脅著兒童患者的身體健康,該病在全球范圍內是引起兒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疾病[5]。該疾病不僅給兒童患者帶來了痛苦,也增加了家長焦慮不安的心情,也給家庭帶來了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由此可見,及時治療和選擇治療方案是該疾病的關鍵方法。
發生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較多,最常見的7種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而兒童最為容易感染的兩種病毒為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數十年來,隨著醫藥科技的不斷發展,抗病毒藥物發展的非常迅速,可以作為臨床選擇的藥物較多,醫生經常使用的經典藥物包括利巴韋林和更昔洛韋且臨床報道也較多。抗病毒藥物還包括阿昔洛韋、干擾素、抗生素、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扎那米韋等,均可用于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有報道研究資料表明,中藥更適合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由于它的優勢在于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臨床療效高。其中臨床報道較多的中藥主要包括午時茶顆粒、橘紅痰咳液、小兒感冒顆粒等。另外,中藥敷貼療法成為中醫療法的新方法。目前中藥及其復方制劑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機制尚不明確,但主要存在兩種學說,一種學說認為中藥可以阻斷病毒繁殖、復制的過程,即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另一種學說認為中藥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即間接抑制病毒過程。中藥的特點是強調辨證,不僅可以起到治療作用,還可以改善機體免疫力,具有雙重作用,這也是本質上與西藥不同的最大區別。
本研究課題表明,抗毒中藥組的臨床療效與抗毒西藥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且抗毒中藥組的治愈率、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抗毒西藥組,抗毒中藥組的無效率明顯低于抗毒西藥組,抗毒中藥組的總體臨床療效較高。兩組的安全性評價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綜上所述,中藥抗毒藥物治療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法,療效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尤其適用于兒童,是兒童患者值得選擇的優良方案。
[1] 胡曉貞,顏乾麟.青英顆粒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1(4):42-44.
[2] 胡思源,劉虹,賀愛燕,等.豉翹清熱顆粒治療風熱感冒挾滯證的臨床研究.天津中醫藥,2008,25(2):103-104.
[3] KhetsurianiN,KazerouniHN,ErdmanDD,etal. Prevalenee of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AllergyClinInununol,2007,119(2):314-321.
[4] 孔梅,李曉燕.天津地區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學分析.天津醫藥,2011,39(8):685-687.
[5] 王宇清,季偉.兒童呼吸道人類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比較.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8,24(4): 253-256.
Analyzethesafetyandclinicaleffectsof70casesofchildrenwithviral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afterthetreatmentofantiviraldrugs
CHENGuo-hua,WEIMiao-miao,CHENShu-yuan.
Departmentofpaediatrics,Thefristpeophe'shospitalofHuizhoucity,Huizhou51600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7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of antiviral drugs, and to analyze the safety.MethodsFrom 10th .Apr. 2011 to- 10th .Dec.2012, 7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pediatrics of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antitoxic Decoction group (A) and virussafe medicine group (B).Each group had 35 patients. The wushicha granules were taken by the group A while the ribavirin granules were taken by the group B the taking course was both 3 day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ntiviral drug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safety was evaluate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group A h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B, (P<0.05),it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group A’s was higher. It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afety evaluation (P>0.05).ConclusionIt may be an ideal way to treat children with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toxic drugs. The treatment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s and high safety, especially for the kids, which is an excellent scheme for the children patients.
Children with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tiviral drug;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analysis
516001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