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蘭 馬振華
非糜爛性反流病患者食管24 h pH值及壓力測定的臨床意義
段春蘭 馬振華
目的研究非糜爛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酸暴露與動力學改變特征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有反酸、燒心、胸痛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癥狀而內鏡檢查陰性的52例(NERD)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無上消化道癥狀的20 例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分別行食管24 h pH 監測檢查和食管測壓。結果52 例患者中, 24 hpH 監測陽性為40例(76.92%),且有反流癥狀患者pH值<4立位百分比、pH值<4臥位百分比、反流次數、長反流次數、最長酸反流時間、DeMeester積分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NERD組下食管括約肌(LES)壓力顯著低于正常組(P<0.05),且NERD組食管體部蠕動振幅及頻率均低于正常組(P<0.05)。結論食管長時間的酸暴露, LES 壓力低下, LES 的松弛, 食管體部動力障礙可能在NERD的發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非糜爛性反流?。籶H 監測; 食管測壓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引起不適癥狀和(或) 并發癥的一種疾病[1]。其內鏡下表現可見食管黏膜糜爛、潰瘍等炎癥病變, 稱反流性食管炎(RE), 但也有相當部分GERD 患者內鏡下無食管炎性改變, 被稱為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本研究主要對NERD 患者食管24 h pH 監測和食管測壓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NERD的發病機制,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1 年12 月至2012 年12 月就診于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門診NERD患者52 例,無上消化道癥狀的20 例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入選者均接受上消化道內鏡、食管24 h 動態pH 值監測和食管測壓檢查,所有入選者對研究方案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NERD組納入標準 ①有反酸、燒心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癥狀;②內鏡檢查未見食管黏膜破損和Barrett食管,亦無胃十二指腸潰瘍和食管裂孔疝;③無糖尿病、結締組織病、腫瘤、嚴重心肺疾病;④無腹部手術者;⑤食管24 h pH 監測和食管測壓前1周停用抑酸藥及促動力藥。
1.3對照組納入標準 無上消化道癥狀,內鏡檢查無陽性發現,食管24 h pH 監測和食管測壓未見明顯異常,余標準同NERD組。
1.4食管測壓 測壓前禁食4 ~ 6 h,采用荷蘭維迪公司生產的胃腸道動力儀,以四通道側孔相距5 cm 的測壓導管經鼻插入,采取定點牽拉法,分別記錄LES長度、下食管括約肌靜息壓(LESP) 、食管體的平均蠕動振幅及頻率 (為10 次濕咽后的平均值,每次咽水5 ml,間隔30 s),分別比較各組動力學指標并進行分析。
1.5食管24 h pH值動態監測 采用北京長安漢德森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HYW型便攜式24 h pH 動態監測系統進行監測。電極于標準液(pH = 7.01 及pH =1.07) 中定標。經鼻孔將電極插入食管中,通過記錄儀的食管測壓通道確定LES位置,并將pH監測電極置于LES 上緣上方5 cm 處,進入24h pH 動態監測,記錄相關數據,包括pH 值<4 立位百分比、pH 值<4 臥位百分比、反流次數、長反流次數、最長酸反流時間等,以DeMeester積分判斷有無病理性酸反流,積分≥14.72 分為陽性,< 14.72 分為陰性。

2.1NERD組與正常對照組食管酸暴露的特點比較(見表1):52 例NERD患者食管24 h pH監測,40例(76.92%)有病理性酸反流,且有反流癥狀患者酸暴露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表1 反流癥狀組和正常對照組食管24 h pH 監測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均<0.05
2.2NERD組與正常對照組食管測壓結果比較(見表2) NERD組下食管括約肌(LES)壓力顯著低于正常組(P< 0. 05),且NERD 組食管體部蠕動振幅及頻率均低于正常組(P< 0. 05)。

表2 NERD 組與正常對照組患者食管測壓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5
近年來,GERD 發病率逐年增長,已成為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主要消化道疾病。Fass[2]等提出摒棄GERD作為一個疾病譜的概念模式,將其分為三個獨立的類型:NERD、RE、Barrett食管,統稱為GERD相關性疾病。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RE,事實上,NERD 占GERD 的大多數,因此應給予NERD 足夠的重視[3]。對此部分患者行24 h 食管pH 值動態監測和食管測壓, 能為臨床診斷提供一定的依據。
24 h 食管pH 監測方法具有對食管酸暴露程度和時間動態觀測和定量分析的優點, 并有符合生理狀態、操作簡便、耐受性較好、重復性好等特點, 已被部分作者認為是診斷GERD 的“金標準”[4]。本研究中有典型GERD 癥狀而內鏡陰性的52例患者中, 通過食管24 h pH 監測, 有病理性酸反流者40 例, 達76.92%,且有反流癥狀患者各相關指標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可見對于一些反流癥狀明顯, 但內鏡檢查陰性難以明確診斷的患者,更有重要價值。
在食管防御機制方面, 主要包括食管抗反流屏障、食管黏膜組織抵抗力及食管廓清功能等。LES 功能壓是食管抗反流屏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本組研究中NERD 組LES壓力顯著低于正常組。食管體部運動功能障礙反映食管廓清功能下降,食管體部運動功能障礙的發生既可能是GERD 的原因,也可能是其結果。還有文獻報道,在NERD 患者中,存在食管體部持續性收縮導致局部缺血和神經壓迫繼而發生胃灼熱和非食管源性胸痛,均支持食管體部運動功能障礙可能為GERD 的主要發病機制。
本研究證實, 24 h 食管pH 監測及食管測壓對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提供了選擇, 可為臨床指導用藥提供一個客觀的評價指標。
[1] Vakil N, van Zanten SV, Kahrilas P, et al. 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8):1900- 1920.
[2] Fass R.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symptomat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m J Gastroenterol,2003,98(3Suppl):S2一7.
[3] 許國銘. 重新認識、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中華消化雜志,2003,23(1):5-6.
[4] 鄒莉萍, 羅和生, 歐陽靜萍. GERP 患者24 h 食管pH 動態監測. 中國內鏡雜志, 2004, 10(1): 5- 7.
014010 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