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張洪 李鳳蓮 武永紅
低場強核磁共振STIR序列膝關節軟骨損傷診斷價值評價
李麗 張洪 李鳳蓮 武永紅
目的探討低場強核磁共振STIR(短時間反轉恢復序列)序列對膝關節軟骨損傷的診斷價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本院診治的30例膝關節外傷患者,經過手術/關節鏡確診為膝關節軟骨損傷,對確診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影像學表現,與手術/關節鏡結果比較。結果30例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中28例MRI表現異常,另外MRI檢查還發現手術/關節鏡沒有發現的骨挫傷、隱匿性骨折等病變。結論對于膝關節軟骨損傷,低場強核磁共振檢查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
低場強核磁共振;STIR序列;膝關節軟骨損傷;診斷價值
近年來,隨著交通的快速發展,以及急速運動的開展,膝關節損傷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部分患者合并關節軟骨損傷。X線攝片對關節軟骨損傷具有較大診斷難度,而核磁共振(MRI)對此具有較高參考價值[1]。本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核磁共振室診治的30例膝關節外傷患者,經過手術/關節鏡確診為膝關節軟骨損傷,對確診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影像學表現,與手術/關節鏡結果比較,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本院診治的手術/關節鏡確診為膝關節軟骨損傷30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0.0~73.0歲,平均年齡(47.0±5.2)歲,其中左膝關節18例、右膝關節12例。
1.2MRI檢查方法 采用美國GE公司的signa contour 0.35T超導型核磁共振掃描儀,應用STIR序列,對膝關節進行矢狀面掃描,并對掃描圖像進行三維重建,根據Outerbridg軟骨分級法,進行臨床診斷。
1.3Outerbridg軟骨分級標準[2]①O級:正常。②I級:MRI顯示膝關節軟骨形態正常,抑脂序列可見點狀低信號;③II級:MRI顯示膝關節軟骨信號異常,并伴有局部缺損,缺損范圍小于軟骨全層50%。④III級:MRI顯示膝關節軟骨信號異常,缺損范圍大于軟骨全層50%。⑤IV級:MRI顯示膝關節軟骨全部缺損,軟骨下骨質、骨髓出現病變,抑脂序列顯示為高信號。
1.4觀察指標及分析方法 對確診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影像學表現,與手術/關節鏡結果比較,對關節軟骨、半月板、交叉韌帶、關節下骨質,以及關節周圍軟組織,進行全面評估。
2.1MRI對膝關節軟骨分級結果 30例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中28例MRI表現異常,根據Outerbridg軟骨分級標準,其中I級4例、II級5例、III級6例、IV級13例,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MRI對膝關節軟骨分級結果(n,%)
2.2與手術/關節鏡結果對比分析 30例經手術/關節鏡確診,而2例MRI表現沒有明顯異常患者,手術切開后,1例發現軟骨損傷、1例關節內發現游離軟骨體。
關節軟骨作為特殊結締組織,主要由軟骨細胞、基質構成。膝關節軟骨的MRI成像序列中,STIR序列是公認的最好顯示序列,采用脂肪抑制技術,將軟骨顯示為高信號,與周圍結構、組織產生鮮明對比,另外,三維采集系統,能夠提高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大幅提高了膝關節軟骨損傷的臨床診斷率[3]。
膝關節軟骨由內到外,依次分為以下4層:表區、中間區、深區,以及鈣化軟骨層。根據患者的年齡,選取合適顯示序列,一般情況下,MRI檢查能夠顯示2~3層結構[4]。膝關節軟骨損傷也分為急性損傷、慢性損傷,MRI檢查基本表現為軟骨信號和軟骨形態的變化。其中急性膝關節軟骨損傷多是由于外傷、運動所致,好發于股外側髁、髕骨后內側,輕微軟骨損傷即能引起軟骨信號變化,而軟骨形態卻正常,所以,1例MRI檢查正常,而手術證實為膝關節軟骨損傷。所以,膝關節軟骨損傷MRI檢查時,還需要結合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及關節鏡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提高臨床診斷率。
30例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中28例MRI表現異常,主要表現為軟骨形態異常,包括局部軟骨變薄、軟骨部分或者全層缺失,STIR序列顯示為帶狀軟骨高信號影,伴有局部的低信號影。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多伴有其他關節損傷,最常累及軟骨下骨損傷,STIR序列顯示為受損軟骨下方,出現小片狀高信號影。膝關節軟骨損傷MRI軟骨形態變化主要以表面不光滑、軟骨變薄、軟骨缺損,以及形成相對應的軟骨病灶與軟骨下硬化灶,而且多累及多處關節損傷。所以,1例MRI檢查正常,而手術證實為膝關節軟骨損傷。因此,膝關節軟骨損傷MRI檢查時,應仔細檢查,結合病史,做好鑒別診斷,提高臨床診斷率。另外MRI檢查還發現手術/關節鏡沒有發現的骨挫傷、隱匿性骨折等病變。
本研究中,30例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中28例MRI表現異常,總而言之,對于膝關節軟骨損傷,低場強核磁共振檢查通過抑制脂肪序列方式,較好地顯示膝關節軟骨的病變情況,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并與臨床癥狀、關節鏡檢查結果相結合,為臨床診斷、損傷分級、損傷范圍,以及病情評估,提供客觀的理論依據。
[1] 曾旭文,低場強四肢關節磁共振在膝關節骨挫傷中的應用. 中山大學學報,2010,28(5):550.
[2] 尤壯志. 低場強關節磁共振成像在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1,5(14):4105.
[3] 文亞明,低場強磁共振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在膝關節骨挫傷中的應用. 放射學實踐,2008,20(6):514.
[4] 丁愛民,0.5T磁共振診斷膝關節軟骨損傷的評價. 中國CT和MRI雜志,2009,3(2):55.
458000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核磁共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