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摘 要:在構建和諧校園建設中,作為群眾組織的高校工會具有義不容辭的職責。本文不僅概述了高校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和高校工會在和諧校園中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高校工會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路徑選擇及其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高校工會;校園和諧;路徑;問題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向全黨全國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由于地位的特殊性和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性,高校是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必然要把和諧建設作為自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高校發展的角度來看,深入學習、領會并努力建設和諧校園是新形勢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應該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是建設和諧社會效果的重要體現。
1 高校工會在和諧校園中的背景和地位
高等學校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校園是高等學校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重要保障。高校工會作為校黨委聯系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心聚力,為學校的改革、發展與穩定提供可靠保障的重要職責。為此,高校工會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切實發揮好工會工作的獨特優勢,投身到和諧校園建設工作中來,努力為高校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構建和諧校園,既包含有和諧文化建設的內容,更需要有和諧文化理念的支撐。和諧文化是以人的精神為依托,以倡導、傳播、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現象。在高校,它強調的是尊重和堅持教職工的學校主體地位作用,注重的是調動有助于學校發展的全校教職工的辦學積極因素,體現的是“和諧”、“合力”、服務大局的思想和精神,創造的是民主、多元、有序、充滿生機、“和衷共濟”的校園文化氛圍。創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是高校發展的目標要求之一,同時它為高校工會自身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群眾的一個橋梁紐帶,作為黨開展群眾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就要在和諧文化的建設中,利用好工會的獨特優勢,從貼近教職工思想、生活和工作的實際著眼,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堅持“以教職工為本”,感悟和諧文化真諦,著力高校教職工隊伍穩定,真正實現和發揮好工會組織教職工、引導教職工、服務教職工和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積極作用。
在高校,共建和諧文化,凝聚起教職工的智慧和力量,確保高校教職工隊伍穩定,促進學校和諧發展,是當前各高校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需要認真去思考以及努力去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高校工會是教職工的群眾組織,是教代會的組織者、參加者,又是教代會的工作機構。教代會是教職工參加學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學校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工會是學校黨委、行政聯系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具有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職能,肩負著黨和教職工群眾的重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高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優勢和作用也更加突顯出來。
2 高校工會創建平安和諧校園的路徑選擇
2.1 加強民主管理,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教職員工參與學校管理的有效形式——教代會制度,進一步推進教代會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堅持依靠廣大教職員工,提高教代會質量,要把教職員工的意見納入黨委的決策機制,堅持征求意見于決策之前,重大問題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出臺、重大人事變動等都要主動征求教職員工的意見,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其次。要切實搞好校務公開工作,配合學校紀委、行政等完善校務公開制度,保證擴大廣大教職工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評判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增加工作透明度,減少誤解,增進了解,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形成上下一盤棋,增強政策、制度的執行力,提高政令暢通率,提升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度和有效性,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
2.2 加強師德建設,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加強師德建設是提高教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內容,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首先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道德教育,要持續開展好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在全校形成知榮辱、明是非、識美丑、興新風的濃厚氛圍。其次,要進一步抓好典型示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師德標兵”、“育人標兵”等評選活動,充分發揮榜樣的帶頭示范和激勵作用,總結推廣他們的教書育人的成功經驗,影響和帶動廣大教職工共同進步。第三,要進一步建立師德激勵機制,要在不斷總結師德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努力探索科學的師德激勵機制,增加師德考評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評先評優中的分值和權重,切實將黨和人民賦予教師職業的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轉化為個人人生價值,不斷深化教師職業性質和責任義務的道德意識,將師德建設落到實處,為學校建設和諧校園奠定基礎。
2.3 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高校工會是群眾組織,不是權力部門,沒有制約別人的所謂權力,只有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義務和責任。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為和諧校園建設做貢獻。第一,要維護好教職工的健康權益,堅持開展健康保健活動。爭取做好每年一次的全校職工健康查體,切實保證職工的身體健康。第二,要維護好教職工的文化、運動權益,不斷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認真組織好“運動會”、“三八”婦女節,積極開展娛樂與健身相結合的各項活動,使廣大教職工的身心得到保健。第三,要維護特殊教職工群體的合法權益,如要關心未婚教職工的生活,通過組織青年教師座談會,舉辦“戶外拓展運動”、“心靈之約”聯誼活動等,積極為未婚教職工創造交友機會。再如,要為單親家庭和困難教職工排憂解難,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解除工作與生活的后顧之憂,努力為學校建設和諧校園和實現新的發展目標提供健康、能力支持。
3 高校工會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發揮作用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學校管理者應該繼續轉變觀念,積極支持與推進學校工會的工作
工會職能和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學校管理者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引導。管理者應當充分認識到高校工會的價值和作用,從制度設計、功能發揮和人員配備上給予工會建設以大力的支持。突出工會在各職能部門中的地位,不能只是把工會看做一個送溫暖、幫助弱勢群體的后勤部門,而應當正確理解工會與學校發展的關系,把工會看成代表教職工群體的權益性組織,體現著廣大教職工的愿望和訴求,以此來指導、監督工會工作的開展。工會工作人員應當密切聯系廣大教職員工,通過多種形式聽取他們對于學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開展各項工作應當積極尋求教職員工的支持、幫助和參與,最大限度地把廣大教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吸引和凝聚到為學校的改革、建設與發展作貢獻上來。同時也可以邀請學生代表表達他們的要求,在工會的組織下定期開展師生互動,進一步促進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促成校園和諧。通過多方面的有效溝通協調領導與員工、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對于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學校和諧發展十分有利。
3.2 注重穩妥推進,協調發展
工會職能的發揮,首先在于自身定位的準確性,在工會還只是被后勤化、邊緣化的時候,不能不切實際的要求工會只是出臺幾項制度、換幾個人就能正常運轉了;而是要在學校領導和各部門的幫助、扶持下首先還其本來面目,然后再通過制度建設、人員配備、工作作風等方面逐步推進工會工作的開展,同時,其他教學和行政部門也要密切配合工會的工作,與工會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為工會職能的正常發揮、教職員工利益和訴求的實現共同努力。
3.3 切實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努力提高工會干部隊伍素質
工會干部的素質如何關系到工會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工會干部應當由教師代表通過選舉方式參加進來,同時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選出一批善于開展工會工作的人員,以對工作、對教職工高度負責的態度,把握工作重心,明確工作目標,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密切聯系教職員工,通過系部走訪、教師座談等形式,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及時加以解決。
總之,高校工會作為教職工的群眾組織,要在上級組織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提高認識,堅定信念,加強各方面的建設,發揮好組織、動員、調動和凝聚作用,不斷激發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教育事業中來,為構建和諧校園、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平.對新形勢下高校工會與和諧校園構建的再認識[J].現代企業文化,2008(04).
[2]張宇.略論高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J].前沿,2012(5)
[3]王芳.創新基層工會工作努力構建和諧校園[J].陜西教育(高教) ,2009(9)
[4]袁姝姝.關于新形勢下高校工會工作的探究[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