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恒亮 鄭紫瑞 曹青
摘 要: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本文主要從實驗區建立對河南整體區域經濟的改善和對河南經濟轉型的促進兩大點切入點,其中從立體交通的改善、地處內陸地理劣勢的改變、免稅政策的實施和中部六省跨區域合作的四個方面來說明實驗區建立對河南區域經濟的改善,從高新技術企業入駐、薪資水平提高、旅游經濟和中原文化產業的繁榮四個方面介紹了其對河南經濟轉型的影響。
關鍵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河南經濟;區域經濟;經濟轉型
1 引言
建立強大的航空港一直是河南省歷屆省委、省政府的發展目標之一。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的今天,河南面臨著區域競爭和產業轉型的重大壓力。地處內陸,沒有海港,要想連接世界航空網絡,航空港的建立成為唯一選擇。河南省委也很早就開始了航空港建設的籌劃,2011年11月,在中國民航局的支持下提出了發展航空經濟的初步構想,即通過發揮交通區位和人力資源優勢,把承接產業轉移與城市發展、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在全國率先建設“航空經濟區”。2012年2月,與國家民航局簽訂協議。4月,省委常委會討論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進一步提升了認識,決定向國務院申請設立。7月8日,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航空經濟、建設若干示范區,為河南省的申報工作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河南省聯合國家民航局向國務院正式上報建設實驗區的請示。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國務院上報同意建設實驗區的請示。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規劃建設實驗區,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規劃。2013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實驗區發展規劃。至此,將在河南建立的全國第一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勢必會給河南的經濟帶來重大影響。
2 對河南區位經濟的改善
2.1 拉動立體交通,為經濟轉型提供有利條件
作為全國陸路交通樞紐中心的河南省會鄭州在航空港建立以后將實現陸路空路對接,實現無縫連接。加之地處內陸腹地,輻射半徑大,空域條件較好,一個半小時航程內就可以覆蓋我國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和五分之三的人口。“航空運輸,看似提高了物流成本,但降低了資金占壓和庫存壓力。”博鰲亞洲論壇官方合作伙伴、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影說。按照《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將成為“大樞紐”——建成“大都市”——營商環境與國際全面接軌,成為引領中原經濟區發展、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開放高地。
2.2 改善內陸省份區位劣勢,促進對外開放
在鐵路、公路支撐地區的發展時代,沿海、沿江地區利用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以出口拉動為主要力量,持續30年左右高速發展,分享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時代紅利。而像河南省這樣人口多達1億的內陸省份,在GDP已經持續多年居全國第五位的同時,2008年~2010年進出口總額只占全國的0.6%,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并不是河南不愿意開放,關鍵問題是我們發展開放型經濟成本太高。而實驗區的建立以發展航空貨運為突破口,拓展優化航線網絡,到2025年,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00萬噸左右,出口額達到2000億美元,實現營商環境與國際全面接軌。
2.3 出口免稅,增加出口經濟
2012年1月,全國進出口總額出現了負增長,然而地處內陸的河南省進出口額卻大幅躍升,不僅增幅全國第一,總額更是歷史性的躋身全國十強。地理位置和出口稅是限制河南出口總額的兩大障礙,而實驗區建設《規劃》表示,要在條件成熟時,按現有程序上報國務院申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擴區事宜。簡單來說,就是政策涵蓋范圍內,區域內的貨物進入國際市場,不征關稅。貨物進入國內市場,則要征收關稅,視同進口,這樣就解決了出口稅問題。而且綜合保稅區建在機場附近,有利的交通優勢更是克服了河南省本省的區位劣勢。也就是說,實驗區的建立也徹底改變河南目前出口的被動局面。
2.4 中部六省航空經濟發展優勢互補
隨著鐵路、公路、航空基礎交通建設的逐步深入,中部地區正在建設起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交通網,中部六省間的經濟互通交流也越來越緊密。鄭州航空港貨運量增長率達47%,位居全國第一,其中也得益于中部其他地區的貨運從鄭州發出。目前,湖南、湖北均在建設航空港,各航空港的發展思路不同,未來之間的合作也極有可能。以貨運為主導的鄭州航空港區,可以與以客運為主導的武漢、長沙航空港形成錯位發展,產生優勢互補效果。將來可以在航線開辟、航班時刻設置等工作上合理安排供需,發展空空聯運的跨省合作。
3 對河南經濟轉型的促進
3.1 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實現經濟轉型
眾所周知,河南一直以農業著稱,工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緩慢,誠然,這與國家政策和其本身地理位置的關系密不可分,但是也與一直以來被冠以“農業大省”有或多或少的關系,工業發展稍稍顯得被限制。但是實驗區的建立將徹底打破這一局面。實驗區將積極引進國內外航空制造維修企業,引導本地裝備制造和電子電氣企業向航空制造領域拓展,建設國內重要的航空航材制造維修基地;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強與全球領先的設計、研發及代工企業合作,吸引配套企業入駐,打造國際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承接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加快建設鄭州生物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形成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截止目前就已經進駐的企業有臺企富士康、花花牛乳業,好想你企業等300多家知名企業。
3.2 提供高新崗位,拉動就業
作為人口大省,河南每年都是勞務輸出大省,很多人背井離鄉到沿海地區打工。而航空港區的建設,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就業。國際經驗表明,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后帶來的效益產出比約為1∶80,就業帶動比約為1∶12;我國一個飛機項目可直接帶動600家企業,間接帶動2500家企業。根據專家測算,航空港區每增加10萬噸的航空貨物,將將創造800個工作崗位;每新增異國航班,將增加750個工作崗位;每新增異國國際直達航班,可為當地增加1500多個就業崗位。也就是說,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可以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約9.5個百分點,可增加19萬個就業崗位。“再加上貨運吞吐量,到時至少可以帶動20萬以上的人口就業,這是服務航空業的,加上高端制造業的,數量更多。”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說。就拿富士康一家企業來說,實驗區的建立使得勞務人員每年將會增加60多億元的收入。
3.3 人員流動,旅游經濟將迎來下一個高峰
伴隨著實驗區高新企業的入駐的建立,將會有大批外來人員入駐。這必將會給我省旅游業帶來一個新的黃金期。與其相關的旅游景區經濟利潤、旅游星級飯店經濟利潤以及旅游交通工具利潤將會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我省住宿和餐飲業相對2011年提高了約20%左右。專家預測,從2014年到2025年,住宿和餐飲業收入相對前一年的增幅將會得到30%左右,將會比現在提高10個百分點。而且。旅游形式也會發生重大變化,以前主要靠自然景觀資源吸引游客,實驗區建立以后,商務旅游、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以及田園風光資源也將伴隨著人員的流動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經濟轉型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3.4 中原文化產業的繁榮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河南省文化廳將緊密結合我省文化改革發展實際,充分發揮我省文化資源優勢,統籌服務好文化強省、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和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等三大進程,從推動現代文化產業集聚與提升、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與提升、推動對外文化交流深化與提升三個方面積極服務實驗區建設。屆時,將豐富我省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經濟組成形式。
4 結語
地處內陸的河南一直都沒能解決其自身的區位劣勢,以致抑制其經濟增長。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立給河南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本身作為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重要樞紐的鄭州,再加上航空港區的建設,陸空對接、多式聯運、內捷外暢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將會日益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提升。這樣一來,河南經濟發展的瓶頸將徹底被打破。另外,從經濟發展規律看,2011年,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693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6.7%[6] ,根據未來發展趨勢,若十年GDP保持16%的增速,2020年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26436元的水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立將會給河南省本省區域經濟以及河南人民個人經濟水平的提高帶來顯著影響。
參考文獻
[1]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 2013.3.7
[2] 蘆瑞.國務院給河南送大禮,鄭州航空港區建設獲批準[J] 河南商報 2013.3.11
[3] 王勝利.河南在中部六省的地位與制約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分析[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01
[4]孫喜英.王叢霞.河南經濟轉型與經濟和諧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9.01
[5] 張飛.國際化背景下加快鄭州航空港區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
[6] 河南省統計年鑒2012 [M]
作者簡介
郭恒亮(1971-),男,漢族,河南商丘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從事地理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鄭紫瑞(1991-),女,漢,河南安陽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地理信息系統本科生。
曹青(1992-),女,漢,河南洛陽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地理信息系統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