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光 邵海燕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承德作為旅游文化名城,旨在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形象。而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的普及、應用,特別是英語文化的傳播,對承德旅游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校英語教學為切入點,借助大學生為傳播載體,加大英語文化的傳播與普及力度,以此促進承德市旅游業的發展,并同時研究旅游業的發展對英語文化的發展以及英語教學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英語;文化;旅游
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旅游不僅僅是外地或外國的游客來本地觀光,更重要的是體會感受當地的文化風俗。要想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形象,不僅要求導游甚至所有民眾熟知當地文化習俗,而且要對目標文化有一定了解,尤其對于國際友人,了解他們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為其服務,讓其感受到本地的魅力。國際語言——英語語言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要借助學校,尤其是高校的平臺,高校教學中英語文化的介入又涉及到英語教學。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現代英語文化,從而再將來實現英語文化的普及,借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帶來更多更全更跟進時代的文化,將此種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又會極大地促進教學。
1 英語文化發展對承德市旅游業的促進作用。
借助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避暑山莊”,承德市每年都會迎來大批的外國游客。導游如果只會用英語來介紹景點,而對其文化背景不慎了解,則很有可能會造成交流方面的不愉快,從而影響其對本地風土人情的評價,降低其對本座城市的好感,甚至會在外國友人中留下不好的口碑。因此,外國文化,尤其是英語文化的普及至關重要。
普及英語教育,全民講英語,這在當代是一個城市素質的體現?,F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從小學起便開設英語課,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一想法將得以實現?,F在承德市不僅小學,甚至從幼兒園就開設了英語課程;除了正常的課程之外,很多學生還參加了課外輔導班進行強化,而且更多地注重了口語的練習。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以及家長都已深刻了解了英語知識普及的重要性,無論其出發點如何,都會對旅游業起到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高校英語教學中滲透英語文化知識,加快英語文化的普及傳播。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言語表現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團(community)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歧義誤解頻繁,語用失誤迭出的現象。美國社會學家G.R.Tucker 和W.E.Lambet對于外語教學中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相信,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使他們不僅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的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呢?初中英語用的教材是新目標 ,這套教材涉及的話題很多,文化知識面很廣教材在反映英語國家文化的同時,也注意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 中外文化交織在一起,充滿了跨文化交際的信息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再適當地拓寬,培養學生的跨 文化意識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這被稱為文化的偶合現象。但是,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不同,因而對不同的事物和經歷有著不同的編碼(code),分類。在英語教學中加大英語文化滲透的力度,不僅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也可以通過對文化的理解而更加得心應手地應用語言,在與游客交流的過程中涉及到他們的民族文化和語言文化會加大游客的好感,從而成為旅游業興旺的潛在推動力。
2 旅游業的發展對英語文化傳播的促進作用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各國各地區都格外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國外學者Donald (2004)等人根據波特的產業集聚理論從產業鏈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界定旅游產業集聚,提出了“旅游競爭集聚”的概念(見圖1),他們認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應鏈組織起來的一系列旅游活動和旅游服務,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單位協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競爭力。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會帶來更多的游客,隨之而來的將是不同的語言與文化,這會極大地豐富當地文化,使其更有發展潛力,也會給當地人民帶來更多更新的文化訊息。調查發現,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西方化。在避暑山莊內看到外國游客,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圍著他們、盯著他們,指手畫腳,好像在動物園里看熱鬧。更多的時候,人們會報以微笑或微微點頭,還有些青少年會用英語和他們打招呼。這一方面是全民素質提高的體現,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旅游業的發展使人們對外國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人們也越來越接受這種文化,實現了旅游的國際化。
在教學過程中如能有效地滲透此類文化訊息,則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能使其切身感受到英語語言的實際用處,從而為培養綜合型英語人才做一定的貢獻,從而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
簡而言之,本文從以上方面對英語文化和承德市旅游業之間互相推動的動態關系作以客觀調查和研究,從而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最大限度地發展承德市的旅游業,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形象,并同時改進高校英語教學,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金萍. 淺談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的滲透[J].《教育革新》,2011年01期。
[2]朱蘇芬. 文化意識的培養和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淺談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J].《新課程(教研)》,2011年03期。
[3]黃紹梅. 承德旅游業發展的SWOT分析與發展對策,[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11期。
[4]趙波. 發展承德旅游業的幾個問題,[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5]吳金蓮. 文化與旅游,[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35期。
作者簡介
邱春光(1981-),女, 河北承德人,承德醫學院基礎部講師, 主要從事英語教學法方面的研究
邵海燕(1981-),女,河北承德人,承德護理職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