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管理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城市社區建設正面臨社會資源配置格局和機制的深刻轉變,如何使城市社區資源的配置更為合理和優化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最新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出新的創新社會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建構新的社會管理機制和制度,以實現社會管理的新目標。
關鍵詞:創新社會管理;網格化管理服務;社區
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管理更為艱巨繁重。“社”是指相互有聯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區”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圍。所以,“社區”可以說是相互有聯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共同居住的一定的區域。社區是指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并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社區成員之間的聯系紐帶是共同的語言、風俗和文化,由此產生共同的結合感和歸屬感,每一社區都有自己的組織和制度,每一社區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條件或生態環境。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1 網格化管理服務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工作,提升和諧社區建設水平,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良好秩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針對當前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著重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思路和舉措,為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凝聚強大力量。
2 網格化管理服務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重大意義
2.1 以網格化管理服務推動和加強創新社會管理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抓手
社會管理是政府和相關的社會組織的重要職能,與建設和諧社會息息相關。當前我國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構建和諧社會領域存在的問題還不少。各地都在探索創新社會管理的新體制、新模式。一些試點城市,在推進網格化管理的過程中,呈現出許多亮點,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開展社會管理網格化進行了初步的探尋,以求針對我市在社會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找到一些解決的辦法與途徑。
2.2 網格化管理服務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途徑
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社會管理要搞好,必須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著力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扶貧開發,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培育壯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3 以網格化管理服務推動和加強創新社會管理的具體路徑
3.1 發揮社區黨組織作用,健全自治組織
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自治組織體系,建立區域化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共享共建工作機制。發揮網格、樓棟黨組織作用,調動物管公司、業主委員會積極性,將居民自治與物業管理有效融合,可實行交叉任職。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管理和服務員工的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3.2 建立權益保障機制,強化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
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進一步健全院落民主管理制度,重點是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健全院落議事會和定期走訪制度。
3.3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保障社區居民合法權
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應急管理體制。進一步規范院落居民民主決策程序。確保院落居民對各種重大活動和重要事務依法擁有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和評議權。
3.4 加強信息管理和采集,完善人口信息庫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建立覆蓋全國人口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立健全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政策。
參考文獻
[1]李程偉.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公共管理學視角的解讀[J].中國行政管理,2005,5.
[2]馬凱.努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J].求是雜志,2010.20.
[3]李潔芳.地方政府社會管理模式創新初探[J].浙江社會科學,2006,5(3):47.
[4]楊林,李能.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求是雜志,2005.10:54.
[5]胡錦濤.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N].人民日報,2011,2(20).
[6]顧金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對策研究[C].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011 ,11(14).
[7]仲偉金.淺談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C].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2012,7(19).
作者簡介
白曉艷(1991—),女,河南省洛陽市人,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0級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