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身氣功導引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的一種,其健身養生價值不斷被人們挖掘、發現和利用。本人教授和習練健身氣功多年,在其練習中總結了三個字勤、恒、悟。并以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健身氣功;練習;勤;恒;悟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氣功在各種健身運動項目中顯示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展示了在強身健體方面的巨大潛能。健身氣功是一種柔和、緩慢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且動作圓活,舒展,前后貫串,演練起來給人以優雅、沉穩的美感,且內容豐富、形勢多樣、風格獨特、老少皆宜,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對此狀況,本文就如何練好健身氣功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1 勤
勤是一切事物的關鍵,也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前提,俗話說“勤能補拙”,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他作為偉人,除了有神奇的過人之處外,還有勤勞進取的奮斗精神,鑄就了他的偉人氣質和不平凡的業績。練習健身氣功更是如此,練習無捷徑可言,只是勤而多練,才能逐漸入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者是不會練好的。健身氣功開始,先熟悉基本的步型和手型,再進行一式一式認真跟老師、視頻或教材學習,學時需悉心靜氣,默記揣摩。此時,要注意內外上下,內即用意不用力;外即周身輕靈,節節貫穿,并沉肩墜肘等;上即頭要虛靈頂勁;下就是要氣沉丹田。初學時,按此勤于練習,朝夕揣攥,細心體會,仔細推敲,定會有所成,有所悟。
練習健身氣功不僅要勤于學練,還要勤于尋明師。明師而非名師,明師即明白健身氣功練習方法和功理的老師。一個健身氣功愛好者若無明師指點練習,自己摸索,恐怕要走彎路或錯路。因此明師對于練好健身氣功有重要意義。明師也許頭上沒有名銜,墻上也不掛各種證書,故明師難求,但若想練好健身氣功應勤于求。
2 恒
恒是成就事物之本。沒有恒也就只是浮于表面或淡淡遺忘,而恒又是堅強意志的考驗和驗證,興趣是恒的基礎,練習健身氣功更是如此,可以想象一位沒有恒心的健身氣功愛好者,其終生將不會領悟其真諦,且親身受益,更不能練好。近幾年練習健身氣功的人,與日俱增,然而專心苦練,誠心求學的人有兩類不能持久:一類是具有運動的天賦,年輕力壯,聰明好學,能舉一反三,悟性亦高,可惜稍有小成,便驕傲自滿,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并認為自己成了一代宗師,不可一世,最后半途而廢,難有成就。另一類是急于求成,馬馬虎虎,看著什么都想學,在學習健身氣功的同時其他拳類和刀、劍、棍都學會了一些,未經一載,都已學全,遂把健身氣功偶爾練習或拋之腦后,不能持久。
如今的人們大多缺乏恒心,但恒心是具有遠大理想或濃厚興趣的人所常擁有的,因此我們練習健身氣功不僅要建立濃厚興趣,還應樹立弘揚民族體育的精神,讓健身氣功發揚光大。
3 悟
3. 1 悟氣,練習健身氣功的人可以用氣、勁兩個字來概括,氣充于內勁發于外,氣充則身體柔軟,體松后勁才可用。如何使身體松氣致柔,用力乃舍己從人呢?應以氣沉丹田為入門功夫,以接勁為入室火候。從氣沉丹田到接勁,身體須經松、柔、沉,用力必須歷經聽勁、懂勁、接勁三個階段才能技成。要明白何謂丹田?丹田位于臍下一寸三分,距體表前十分之三處,丹田是系住心意的抽象位置,并非腹部的內臟實質。氣沉丹田而把全身的氣沉于丹田。氣為何物,則要專賴于個人自身體會,無法名師于人,然氣絕非空無所有,而是能使用個人確實感覺出來的東西。氣或可釋為能,是維持個體生命并與宇宙脈脈相關的能量。
3. 2 悟松,練習健身氣功的基礎是松,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意念的放松,二是肢體的放松。與松有關的有兩個易犯的毛病,一個是“緊”,一個是“軟”。有人說,練健身氣功不能用勁,所以一點勁不敢使,動作做起來軟軟塌塌。我們認為,練習健身氣功是不用拙力,不是不要用勁。一點勁不用怎么做動作。健身氣功具有“柔中寓剛,綿力藏針”的藝術魅力。
“放松”是有意識地使用全身關節、肌肉、整個骨骼松開、放展,使其韌帶拉長,避免僵硬。通過松開、放展,使全身之氣有機地聯系起來,更好的連結成一個整體,這一點要下功夫揣摩。肢體放展、引長之后,有沉重的自我感覺,也是勁的內在感覺。這種感覺介于軟、硬之間,既不是軟,也不是硬;更不是局部,而是全身?!胺潘伞庇秩绺邷厝芙馍F,“放松”又如高溫溶解拙力。溶解后的鐵水似液體,但絕非水,它是柔。鐵水經過錘煉,可轉化為剛,拙力經過訓練,可以由柔轉化勁,“由松入柔,運柔成剛,剛柔并濟”。
老子曰:“摶氣致柔,能嬰兒乎?”摶氣即轉勁放松,松即致柔,致柔而后能剛?!芭c天爭氣,與地爭力,與人爭柔。”是引后者進入健身氣功境界的唯一方法。可以說沒有松柔就談不上健身養生,松柔乃健身氣功之魂。
3. 3 悟神,神是既抽象又具體,既玄妙又實在的東西,它是主體賦予客體的,一旦它物化于客體中,主客體便通過交融表現出動作的神韻與境界,形成了對動作形質的超越。如果將問題引入向深入,我們可以看到超越不僅是對于客體,同時也是對于主體自身。我們知道健身氣功運動以虛靈為極致,因為虛靜是實現主客體交融的最佳心理狀態,它使運動中的主體得以淡化,使自我消融在客體中,進而在運動中表現出“周身混沌,極其虛靈,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亦不知神由氣生,氣自有神,周中規,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為督,督之為任,中氣之所以為中氣也?!笨梢姡∩須夤\動力求在主客體合一中超越自我,將身心與自然與動作渾然相融,并在冥冥之中與道合一。
3. 4 悟功理,健身氣功者,陰陽變化也。松柔是健身氣功的靈魂。健身氣功的變化是很細微的。功論云“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卷之則退藏于密”。筆者認為,練健身氣功是“點”的修煉,“點”的功夫。氣功高手切磋技藝,其包容動靜、虛實、拿放、陰陽變動,體現氣功功夫之大戰。
從結構分析,健身氣功就是一陰一陽兩個勢子,體現前進、后退、左顧右盼、屈伸、上下、中定。陰(虛)動的起點是陽(實)動的終點;相反,陽動的起點是陰動的終點。拳論云:“變轉虛實須留意”。這是先輩拳師從無數次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也可以說是健身氣功的真諦。
明白了陰陽虛實變化,明白了轉變在何處,再練功架時,就不會再去掄胳膊了。手法上,松十指梢,松指關節,松指根,松腕,垂肘,松肩,輕輕松松曲伸,拙 力便自然消退。進步快者會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喜悅,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一種輕柔之美。在以后修煉健身氣功時,就會有所領悟。
綜上所述,健身氣功是絕學,是我國古老的優秀的文化寶典,我們應不斷勤學苦練,持之以恒,并以健身氣功的逆向思維去理解體悟。若能甘于寂寞,依理而循,修煉得法,悉心體悟,必能將自身融于天地宇宙的陰陽變化之中,切實練好健身氣功。
參考文獻
[1]“恒產”與“恒心” [J]. 胡發貴 深圳大學學報 2003 9 第20卷 第5期
[2]太極拳理初探[J]. 孫兆生 搏擊.武術科學 2007 11第4卷 第11期
[3]從導引術、氣功到健身氣功之現象學研究 [J]. 司玉紅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 1 第一期
作者簡介
劉紅偉(1974-),男,河南虞城人,鄭州大學體育系講師,教育學碩士學位,從事武術與健身氣功的教學與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