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璇
法律解釋方法作為一種被廣泛應用于立法、司法實踐中的法律方法,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及其意義。但是,就目前而言,法律解釋方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使得其在適用中出現許多爭議。其問題主要體現在法律解釋方法中存在著許多矛盾,而我們又必須要從這些矛盾中作出相應的選擇。
對法律解釋方法這一問題的爭議在法律解釋的諸多問題中最為常見,也最為突出。常見的法律解釋方法包括文義解釋方法、當然解釋方法、體系解釋方法、歷史解釋方法和目的解釋方法。雖然這些方法在實踐中經常被加以適用,但是實際之間卻存在著一些矛盾和沖突。當然,其中最明顯的矛盾莫過于文義解釋和目的解釋之間的矛盾。法律作為一種工具必須具有明確的含義,而文義解釋因其解釋具有客觀性和穩定性,被作為我們在法律解釋時選擇的首要方法。但是僅使用文義解釋是不夠的,因為在法律條文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詞多義的情況,如果單純從文義解釋入手很難準確的把握好法律的尺度,這時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就顯得格外重要,也就是需要采取目的解釋的方法。法律條文的解釋方法一邊追求客觀公正性,一邊追求符合立法者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選擇的矛盾。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法律解釋的客觀性,積極采取文義解釋的方法進行解釋,就很可能導致解釋與立法者立法的目的背道而馳。因而在司法實踐中,我們在采取文義解釋的同時通常會兼顧立法者的目的,從而達到一個最佳效果。可問題在于,一個法律的目的可能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目的也是千差萬別的,比如立法的目的可能在于強調法律的公正性和正義性,但對于司法而言,其目的可能是側重于法律的實施,對于法律監督者而言,側重的又是其他目的。而且整個法律體系的目的,某一部法律的目的和某個法條的目的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這就造成了現實中由于過于追求各自的目的從而造成相互競爭、相互推諉的局面,使得法律的實施存在許多問題。文義解釋是法律解釋方法的基礎,有著法律固有的優點,但其若想讓穩定性較高的法律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顯然是不夠的,這時目的解釋就顯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它能使得法律在固有的基礎上具有最大的靈活性。但是如果本末倒置,拋棄文義解釋而單純的追求目的解釋,必然會有損法律的權威性和穩定性。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成為法律解釋方法在現階段需要解決的頭等問題。
我國江蘇省曾有過這樣一個案例,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很好的看出文義解釋在適用范圍上的限定性,從而幫助我們平衡各種法律適用方法在實踐中的適用。2008年09月04日,南京市市民吳寶昌在駕駛其小型客車時將騎著自行車迎面而來的周松池撞倒在地,后經醫院搶救無效宣布死亡。事發后,南京市公安局認定二者在此次交通事故中各自承擔50%的責任。吳昌寶駕駛的客車由于已經在南京市保險公司投保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險,且事故發生在其保險責任期間,因此該事故的賠償責任由保險公司承擔。事后吳寶昌一次性支付了周松池搶救時的醫療費,并給其家人30000元錢作為補償。但原告對此并不滿意,于是向法院提起了訴訟。后法院查明原告周松池生前有妻子湯文霞、兩個兒子周和宏、周和奇,以及與其共同生活多年的弟弟周榮池。而其弟周榮池從小就有智力缺陷,下, 生活不能夠自理, 經相關機構鑒定后認定為無勞動能力人,無法獨立生活。周榮池未婚, 其父母去世后, 一直與哥哥哥周松池一起生活, 并由周松池負責贍養。雙方爭議的焦點主要就是在周榮池的生活費的訴訟請求上。
法院在審理此案時就應用到了多種解釋方法。首先,按照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我國對人身損害賠償的主體范圍的進行了界定,人身損害賠償權利請求人為受害人、依據法律規定由受害人承擔撫養義務的被扶養人,以及死亡的受害人的近親屬。但是根據文義解釋將會發現本案中周松池的弟弟周榮池是否為其承擔扶養義務的被扶養人無法得到明確的答案。也就是說,在本案中,單靠文義解釋的方法法官無法對該案作出裁判。這就充分顯示出了文義解釋的狹隘性和模糊性,其在許多時候沒有辦法直接為案件的裁判提供依據。因此,這時我們就需要其他法律解釋方法的輔助。根據最高法對人身損害賠償的相關規定,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此時,根據體系解釋的方法,便可知對于父母已經死亡,沒有生活來源又缺乏勞動能力的弟、妹,是否屬于本案中爭議的賠償對象并未作出詳細的規定。這時,借助體系解釋也無法為法官的裁判提供充分的依據時,法官就需要采用目的解釋來對案件進行裁判。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注重孝道的民族,自古以來就強調家庭和諧的重要性,更是將尊老愛幼、互幫互助作為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因此,可知立法者在立法時一定是以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以及強調家庭成員之間互幫互助為目的的。本案中周榮池已被相關機構認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人,其性質與無父母扶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是一致的,都是單靠自己的能力無法在社會中生活,因此有負擔能力的兄、姐應當對其承擔扶養義務。故在上述案例中,根據文義解釋、體系解釋和目的解釋3種解釋方法的綜合應用可知,被告吳昌寶和保險公司應當負擔周松池的弟弟周榮池的生活費。
通過上述案例以及法院的裁判過程我們可以看出,若根據嚴格法治理論,法律解釋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本身的含義進行,而其在該案件中并不能為法官的裁判提供充分的依據。實際上在很多案件中,作為法律解釋基礎方法的文義解釋并沒有辦法單獨應用,必須與其他的法律解釋方法相結合才能適用。特別是目的解釋,可以解決法律滯后于社會發展這一問題,為法律謀求更多元化、更靈活的適用。只有將各種法律解釋方法平衡適用,法律在司法實踐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貫徹,在現實生活中才能得到更好的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