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山西煤炭編輯部,山西 太原 030006)
伴隨著“十八大”的春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回首2012年,煤炭市場波詭云譎,山西煤炭乘風破浪。轉型跨越發展碩果盈枝,綜合改革試驗卓有成效,山西煤炭精神蔚然成風!三晉煤炭企業千帆競發,山西煤炭人昂首闊步!
縱觀2012年煤焦行業,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令人堪憂。面對煤炭價格的一落千丈,眾多煤企迎難而上,奮起直追,從煤炭生產到經濟運行,從物質成果到文化建設,在艱難中前行,于困苦中收獲,堪稱一幅波瀾壯闊的驚世畫卷!

山西彰顯“忠厚吃苦、敬業奉獻、開拓創新、卓越至上”的煤炭精神
2012年2月22日,“山西煤炭精神”研討會在太原召開,分別從歷史背景、時代作用、精神內涵、實踐意義等方面研討論證了“忠厚吃苦、敬業奉獻、開拓創新、卓越至上”的“山西煤炭精神”實質內涵。會議要求,全省煤炭行業干部職工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山西煤炭精神”,與時俱進,繼承創新,求真務實,傳承弘揚,擴大宣傳影響,打造精神品牌;物化煤炭精神,豐富山西文化;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考評機制,積極踐行“山西煤炭精神”,打造學習型、服務型、文化型管理機關,加快現代文明煤炭工業建設,推動山西文化建設的大繁榮大發展,為促進山西省的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繼續努力奮斗。
“忠厚吃苦、敬業奉獻、開拓創新、卓越至上”既是山西煤炭行業60多年來精神力量和光榮傳統的精華凝煉,又是山西煤炭人的優良作風和道德實質的集中體現。對推進文化創新、激發文化創造力、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全省人民綜合素質及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促進綜改區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2012年2月29日,山西召開煤炭工作會議,回顧總結了2011年全省煤炭系統工作,安排部署了2012年煤炭工作。會議強調,全省煤炭系統必須重點做好以安全為中心的煤礦基層基礎工作,打牢煤炭工業集約、高效、安全發展的根基,夯實思想觀念、技術裝備、員工素質、現場管理、制度保證五大基礎。要加快高標準建設現代化礦井步伐,在裝備、科技、隊伍、能力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性進展。要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煤炭工業的首位,時刻保持安全第一的緊張氛圍,時刻保持狠抓安全的高壓態勢,扎實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落實。
山西煤炭工作會議明確了全省煤炭工業的主要目標任務,確定了山西煤炭行業全年的重點工作,明晰了全省煤炭工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實施高標準、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質量、高效益、現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發展新模式。

2012年全省煤炭工作會議現場

推動焦化行業整合 提升企業競爭力
2012年5月2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規定了焦化行業兼并重組的目標、企業分類標準、示范模式、方案要求及工作步驟;明確指出,要實現“產業集中度大幅度提升”的目標,打造4個1 000萬噸級的焦化園區(或集中區),3個1 000萬噸級和10個500萬噸級特大型企業。獨立焦化企業數量從160戶左右減少到40戶左右(已通過行業準入的熱回收焦爐企業和氣源、熱源企業除外),獨立常規機焦企業戶均產能從70萬噸提高到300萬噸,全省前15位焦化企業產能占全省動態控制產能比例達到70%以上;提出到2015年底,全省焦化產業初步形成“焦化并舉,上下聯產”的格局,奠定新型煤化工產業跨越發展的基礎;實現產業集中度大幅度提升,企業裝備水平顯著提高,節能減排達到新水平,化產精深加工形成規模,煤化工發展形成新平臺;以試點為抓手,打造全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示范模式,為兼并重組提供多樣化的實施途徑,實現焦化行業產業集聚和上下聯產的目的。
《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的出臺,吹響了全省焦化行業整合的集結號,為進一步加快山西焦化行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全省焦化行業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政策依據。
2012年初,煤炭價格下降初露端倪,5月至7月,煤價陡然大幅下跌,一度跌入谷底。8月,煤價雖有小幅回升,但無疑是杯水車薪。9月至今,煤價處于小幅下降。截至12月19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635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下降了3元/噸。從860元/噸到635元/噸,令人咋舌的煤價跌幅終結了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雖然,煤炭銷售情況與同期相比,沒有多大變化,但煤炭價格和利潤空間下降,導致煤炭市場不景氣。部分地區煤炭限產,個別企業開始降薪。在冽冽寒冬中,煤炭企業憂心如焚。煤炭企業千方百計尋找出路:一是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市場挑戰,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努力在競爭中提升競爭實力,在競爭中爭取主動,取得發展;二是煤炭企業想方設法壓縮生產經營成本,降低生產消耗,減少生產銷售開支,在節支降耗方面做出積極有效的工作;三是采取適當的行業應對措施,提高產品質量,以銷定產,盡量減少由于嚴重的庫存積壓導致的品質下降、銷售成本攀升、煤炭銷售價格的持續下滑;四是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努力堵塞跑冒滴漏,靠精打細算、艱苦奮斗辦好企業。
今年以來,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國民經濟增速下滑,煤炭下游產業低靡;南方雨水增多,水力發電充足;進口煤炭增多,煤企壓力增大等因素的影響,煤價大幅下降。但歸根結底,煤企產能提高,煤炭產量過剩是導致煤價下跌的關鍵所在。

煤價大跌煤炭堆積如山

山西焦煤公路公司與陜西大唐臨汾熱電公司在汾西礦業集團舉行合作意向簽約儀式
節支降耗,壓縮成本;主動接洽,穩定客戶;以銷定產,提高品質……面對經濟危機,煤炭企業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此時,處在煤炭下游產業的電力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在世界多元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對重大的經濟危機,與其獨自御寒,不如抱團過冬。然而,煤電之爭由來已久,煤電雙方如何從對抗到聯手,共同應對危機,成為能源業乃至經濟界面對的一大難題。對此,2012年10月,國家發改委開始醞釀取消電煤的重點合同價,將“雙軌制”變為“一軌制”,意欲加速煤電一體化的進程。然而,截至2012年12月中旬,各方翹首企盼的電煤并軌政策雖未正式出臺,但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政策出臺后煤價會有小幅度的波動調整,但整體價格不會有明顯的大幅波動。
煤電聯營是多方人士的共識,然而,這一合作戰略業已提出多年,但卻苦苦不能實現。主要是因為煤電市場化程度低,壟斷經營不同程度的存在,行業壁壘沒有消除。煤電聯營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全方位的煤電聯營一直在發展但沒有完全理想化。
2012年11月2日,山西省召開煤機企業與煤炭企業強化合作座談會。省經信委、監察廳、煤炭廳、財政廳等7廳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我省煤炭企業與煤機企業戰略合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煤炭企業與煤機企業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爭取兩年內,力爭山西省煤炭企業采購省內煤機企業產品數量達到總需求量的60%以上,其中“三機一架”等主要產品達到80%以上;煤炭企業與煤機企業要強化在產品、服務、技術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同時出臺了財政扶持、稅收優惠、搭建產需平臺、加大監督等九項推進措施,強調要定期發布煤炭礦井改造及煤機供需信息,搭建產需供需平臺,煤炭企業要在同質同價情況下,優先采購省內煤機產品,煤機企業同時要確保向煤炭企業提供優質優價的產品和服務。
此舉是山西省落實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要舉措,在山西煤炭企業和煤機企業形成相輔相成、緊密合作關系的同時,對山西煤機行業成立新公司,引進新技術,研發新設備,拓展服務領域,擴大發展空間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山西省煤機行業“十二五”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山西力爭兩年內使全省煤炭企業采購省內煤機企業產品數量達到總需求量的60%以上

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推動山西煤炭轉型跨越發展
2012年11月至12月,山西省煤炭系統各部門和企業單位,集中開展“十八大”精神專題學習活動,深刻領會“十八大”報告的精神實質,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作風建設的決策部署,結合山西煤炭行業的實際,全面開展新一輪煤礦安全集中整治;扎實推進兼并重組礦井改造和現代化礦井建設;結合國家將要實行的電煤價格改制做好經濟運行工作;以十分飽滿的熱情、實事求是的思想品格投入到工作中去,進一步鼓舞干勁、振奮精神,轉變作風,加強制度執行力,提升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意識,推進管理服務廉潔清正;把“十八大”精神和各項新舉措落實到實處。
黨的“十八大”高屋建瓴,催人奮進。全省煤炭系統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有利于實施“六個新標準”;推進“七高一文明”發展新模式;助力現代化礦井建設;加速煤炭轉型發展;促進煤礦安全生產;提升煤炭行業全員素質;實現行業管理科學化、高效化。
憶2012之事感慨萬端,借“十八大”之風繼往開來,在此煤炭市場風雨變幻、波詭云譎之際,下一步的煤炭形勢究竟如何牽動都無數煤炭人的心。對此,《山西煤炭》近日專訪了煤炭市場專家李朝林。
“由于近幾年煤炭基建規模不斷擴大,煤炭產能過剩的風險不斷顯現,煤炭產量不斷增加,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形勢已經形成,如果沒有行政手段干預,2012年煤炭產能、煤炭有效產能、煤炭產量都已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過剩問題,2013年煤炭產能過剩,供過于求的形勢將持續,煤炭價格下滑的壓力將繼續存在。”李朝林分析,“從整體上來看,明年初煤炭市場運行情況可以概括為:煤炭產銷量將有望繼續增加,煤炭運輸將保持寬松狀態,煤炭庫存將保持高位運行,煤炭價格預計會繼續下滑,總體價格平均水平預計要比今年下浮10%以上,煤炭進口量將保持在高位運行,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形勢不會改變,煤炭企業經濟效益將進一步下滑,生產經營狀況將進一步惡化。”他表示,具體而言,下一步煤炭市場將呈現六大特征:
據測算,2012年前三季度,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約30.2億噸,同比增長2.8%,增速回落7.5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可以達到40億噸左右,同比降低幅增長,增速和去年同比將會較大幅度回落。2013年的煤炭消費將會繼續有所增加,煤炭消費總量將超過41億噸。
據測算,未來幾年內全國煤炭新增產能約20億噸,其中僅在“十二五”期間就要釋放15億噸。一方面可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煤炭企業的市場風險。
隨著新建大礦井投產,“大通道”建設暢通以及整頓改造關閉小煤礦工作結束后的產能釋放,再加之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減緩對煤炭需求的降低與進口煤炭量持續增加造成的沖擊,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將會表現得愈加明顯。
供過于求、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場競爭的必備條件,近十年來,通過行政手段造成的煤炭有效產能不足的問題將不復存在,煤炭行業產能過剩、有效產能過剩、煤炭產量過剩將逐步成為常態,持續了近十年的煤炭饑不擇食、供不應求、供應偏緊的煤炭市場行情將徹底結束。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煤炭行業的有序競爭已經開始,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將逐步到來。
雖然2012年煤炭價格已經大幅度下滑,但是,據李朝林分析,目前的劣質低價煤價格已基本見底,優質高價煤價格下滑還沒有到底,冶金煤價格可能還要有5%左右的下滑幅度。根據目前的情況,煤炭供過于求的形勢還沒有終結,煤炭市場疲軟,煤價繼續下滑壓力依然存在,預計2013年,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形勢不會改變,隨著以銷定產的措施實施,整體上進入適度供過于求、供求相對平穩的運行軌道,煤炭價格在整體保持相對平穩為主的前提下,會有小幅度下滑,但是,煤炭市場波動的幅度將不會太多,下滑幅度不會太大,多數地區煤炭價格下滑幅度有望在10~30元/噸之間(不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徘徊。
為了緩解供過于求的局面,穩定煤炭價格,保護行業利益,煤炭行業或以銷定產。以銷定產將減少煤炭供應量,緩解庫存積壓嚴重、煤價持續下滑的嚴峻局面。以銷定產可以說是國家要求、企業需要、市場逼迫所致。2012年,山西、內蒙、陜西都采取了適當的以銷定產的政策,河南省以延緩小煤礦生產、達到控制產量、以銷定產的目的。隨著煤炭市場的進一步疲軟,以銷定產的范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以促進煤炭企業同舟共濟、抱團取暖,共同渡過市場疲軟難關,適應新形勢下的煤炭市場競爭。
由于全球經濟發展減速,國際煤炭市場持續疲軟,進口煤炭和國內煤炭相比仍有一定的價格優勢,2012年四季度煤炭進口繼續增加,增長幅度同比將有所降低,但仍會保持在較高水平,2012年全年煤炭進口量基本達到2.6億噸左右。2013年煤炭進口量和2012年相比有望持平穩抑或有所下滑。由于進口煤多為優質煤炭,“含金量”相對比較高,進口煤炭的大幅度增加,無疑將擠壓國內煤炭銷售市場,進一步加劇國內煤炭銷售市場供過于求的嚴峻局面。
李朝林最后表示:“隨著煤炭市場供過于求,市場疲軟日趨加劇;市場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將日趨成熟;煤炭生產經營將會趨于市場化、正常化、利潤平均化,過去由行政干預導致的煤炭行業的高利潤時代將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