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紀強
我院門診中藥飲片處方分析
梁紀強
目的分析門診中藥飲片處方,針對存在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促進處方規范。方法隨機抽查2011年中藥飲片處方,根據《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要求進行分析。結果中藥飲片處方存在藥名不規范、腳注不符或未寫、超劑量使用等問題。結論應根據處方格式相關規定,提高處方質量,保障用藥安全。
中藥飲片;處方分析
中藥飲片處方是中醫醫師經過辨證論治后,為其預防和治療需要,寫給中藥房的調配和發出中藥飲片的重要書面文件,是藥劑人員調劑和指導患者用藥的依據,它直接關系到中醫臨床治療療效和中藥用藥安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0年11月頒發了《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其目的是規范中藥處方管理,提高中藥處方質量。本文對抽查的1106張中藥飲片處方進行分析,找出不合格處方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中藥飲片處方質量,保障用藥安全。現報告如下。
隨機抽查我院2011年1~12月中藥飲片處方1106張,依據《中國藥典》2010版、《處方管理辦法》、《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等規定,對處方進行“四查十對”,判斷處方是否合格,對不合格處方進行分析。
共有309張不合格處方,按照不合格原因分類,見表1。

表1 不合格處方分類
中藥飲片處方受醫師的專業知識、個人習慣、工作態度以及對處方相關規定的了解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藥處方中的不規范情況比較普遍[1]。
3.1藥名不規范我國地大物博,中藥來源廣泛,存在著“同名異物”、“同物異名”,還有地方習用品,常用品種約800多種。臨床醫師根據自己用藥習慣開具處方,通常有以下原因導致處方不合格:藥品名稱模糊,例如決明子寫成決明,與石決明混淆;同一藥名重復,如同一張處方當歸開2次;錯別字,例如川牛膝寫成“川牛夕”;藥品別名;例如淫羊藿寫成“仙靈脾”,甘草寫成“國老”等;藥名并開,如赤芍、白芍寫成“赤白芍”,煅龍骨、煅牡蠣寫成“煅龍牡”,調配時容易導致遺漏。還有中藥飲片產地及炮制有要求的,應寫在藥名前面,而醫師將白術寫成“漂白術”就讓人看不懂到底是產地還是炮制品。
3.2腳注不符或未寫中藥飲片處方腳注在中醫用藥中占重要意義,《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明確規定:“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藥品右上方,并加括號”,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沖服、另煎等。如果腳注不符或未寫,藥師調劑時未注意而將群藥混合按照常規方法交代煎煮,則影響藥品療效,并對疾病治療不利。
3.3超劑量使用有些醫師認為現在中藥飲片人工種植,生長期短,藥效不夠,超劑量使用在中藥飲片處方中很普遍,如黃芪規定用量為9~30 g[2],超劑量用到90~120 g;細辛規定用量為1~3 g[2],超劑量6 g;尤其是黑順片,黑順片因含有雙酯型烏頭堿,經過久煎促進其水解和分解,從而降低毒性[3],規定用量為3~15 g[2],超劑量90 g。中藥飲片使用劑量是經過了臨床使用得出來的,隨著劑量的增加,不良反應也相應增加,這些超劑量用藥既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又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出現醫療意外,醫院無法擺脫責任。
3.4配伍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違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傳統用藥禁忌,如同時開生曬參與五靈脂,海藻與甘草,最容易忽視的是黑順片與天花粉同時開。雖然有時醫生有一定經驗認為療效很好,并簽字以示負責,還是少用最好。
3.5計量不規范:《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明確規定中藥飲片劑量原則上應當以克(g)為單位,在處方中常出現“條”、“枚”、“片”、“段”作為計量單位,例如蜈蚣一條,大棗5枚,生姜3片,蔥白3段。蜈蚣含有組織胺樣物質及溶血蛋白質,具有溶血作用,能引起過敏性休克,大量能使心臟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樞[3],規定蜈蚣用量為3~5 g[2],而按條來調配,無法保證計量準確,既不符合處方書寫規范,也給調配工作帶來麻煩,甚至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大棗、生姜、蔥白也不適宜模糊計量使用。
3.6用藥與診斷不符:有些患者看完病以后為了避免再次掛號,順便讓醫生開一些與本疾病無關的藥,但處方診斷一欄未作修改,這些處方很容易讓患者用錯藥或對醫師產生不信任。也有的醫師將診斷簡寫為“AO”或“風濕待查?”,與用藥不太合適。
3.7處方前記不完整:有的患者出于各種原因不愿提供個人資料或提供的資料不完整,導致醫師記錄不完整,如電話或家庭地址為不祥。也有將幼兒年齡寫成*歲,沒有顯示月、日,藥師無法正確判斷處方的合理性。
3.8醫師無簽名:醫師開完處方后應簽名,以示負責。醫師一時疏忽導致未簽名,或修改完處方后未簽名,也導致處方不合格。
4.1合格處方是寫出來的,不是審核出來的。作為第一關,醫師應該按照規定認真開具處方,最好審核后再發出。定期學習中藥知識,彌補中藥飲片知識不足,完善中醫藥理論,對藥品名稱、藥品用量、炮制及煎煮要求不明白時及時與藥師溝通,減少不合格處方數量,避免浪費時間和不必要的糾紛。參與藥劑科每月組織的處方點評,了解不合格處方原因,避免差錯連續發生。
4.2藥劑科嚴把處方質量關,定期組織中藥師學習中藥學基本知識和調劑技能,掌握中藥飲片鑒別、炮制及配伍等專業知識,提高藥師審查和分析中藥處方水平。門診中藥房指定一名主管中藥師職稱人員審方、復核,根據《處方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對處方嚴格按照“四查十對”審方,發現不合格的,及時與處方醫師聯系,了解醫師用意,必要時要求醫師簽字。藥師在調配過程中細心、專注,把特殊煎煮藥品包裝好,并經主管中藥師復核。發藥時向患者詳細交代用藥注意事項,以期達到最好療效。藥房咨詢窗口中藥師要參與,解答醫師或患者提出的疑問,并對不合格處方及時與醫師聯系。
4.3針對超劑量使用問題,在要求醫師簽名的同時,醫師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附在處方后面,便于藥師分析處方的合理性及正確的調配。
[1] 謝軍.談談中藥處方存在的幾個問題.時珍國醫國藥,2007,18(55):1272.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北京:中國醫學科技出版社,2010:283,214,177.
[3] 葉定江.中藥炮制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76.
518010 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