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芳玲 劉莎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續護理臨床分析
欒芳玲 劉莎莎
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續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100例,均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持續護理干預,回顧兩組臨床資料。結果兩組治療前各項指標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社會活動、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焦慮、抑郁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整體的持續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意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續護理;臨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臨床呼吸系統疾病中較為常見,患者在急性期得到有效救治后,通常需延續治療,持續護理是保障預后的關鍵[1]。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100例,均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持續護理干預,回顧兩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00例,男47例,女53例,年齡41~74歲,平均(53.6±4.3)歲。均與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COPD相關診斷標準符合,并經影像學檢查、肺功能檢查確診。均以痰量增加、呼吸困難、咳嗽、咳膿痰為主要表現,排除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疾患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呼吸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加強整體、全面的持續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心理干預 患者中大部分長期受疾病困擾,對家庭及社會依賴感較重,加之過分擔心預后,活動耐受力降低,多存在焦慮、悲觀、煩躁等負性情緒[2]。護理人員需加強訪視,與患者主動溝通,告知不良情緒對疾病診療的不利影響,避免護理過程中患者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對患者給予尊重和鼓勵,并運用嫻熟的操作技巧,扎實的專業技能贏得患者信任,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并與家屬建立良好溝通,加大社會、工作單位對患者的支持力度,以解除患者焦慮情緒,提高配合依從性。
1.2.2健康宣教 就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相關的知識制作成宣傳冊,內容包括氧療、用藥飲食法和呼吸功能鍛煉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為宜,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氧療步驟及注意事項,行規范科學的用藥指導,設熱線以供咨詢。
1.2.3健康指導 ①呼吸功能鍛煉:向患者及家屬指導腹式呼吸、縮唇鍛煉等步驟,如呼氣時雙手需稍按壓腹肌,并緩解回收,保持腹壁平坦,腹部在呼吸時緩慢隆起,保持放松。縮唇呼吸為在經鼻吸氣后患者嘴唇縮成魚嘴樣,均勻呼出氣體后收腹,10 min/次,4次/d。②生活指導:告知患者規律飲食,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加快疾病康復進程。③運動指導:依據患者機體恢復情況及運動喜好,對鍛煉方案行個性化制定,適當行戶外運動,以不感疲勞為宜,使肺泡功能改善,提高機體抵抗力[3]。
1.2.4氧療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膈肌疲勞和低氧血癥,肺動脈血管較長時間處于痙攣和收縮狀態,易誘發肺動脈高壓形成。故需行家庭氧療治療。就方案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設置氧流量為2~4 L/min,氧濃度為30%,每日吸氧1~2 h,對患者病情行密切觀察,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
1.3效果評定 采用生存質量評估簡表(WHO制定)評定兩組治療前后情況,具體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焦慮心理、社會活動情況,應用4級評分制,1分為最好,4分為最差。

兩組治療前各項指標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社會活動、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焦慮、抑郁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生存質量各指標評估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受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等多因素的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全球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對臨床護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持續護理為一種延伸性護理服務,即入院初即對患者在院及治療出院后的護理計劃加以制定,全面促進疾病康復,對改善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加強心理、飲食、健康宣教、氧療等多方面的持續護理服務,結果顯示,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整體的持續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意義。
[1] 王明麗. 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效果及依從性的影響.臨床護理雜志,2012,(2).
[2] 潘培育.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17).
[3] 王亞勤,鄭彩娥. 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中華護理雜志, 2012,(1).
[4] 張曉玲. 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20).
715400 陜西省韓城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