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映
(杭州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教育與教學研究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模范角色的類型特征與價值蘊涵
呂 映
(杭州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塑造模范角色是教科書進行價值傳遞與價值建構的重要手段。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中的模范角色體現了豐富的價值蘊涵與多元的價值取向,但也存在著性別刻板化傾向和某些現代價值觀念缺失等問題。因此,語文教科書需進一步更新模范角色的價值蘊涵,豐富模范角色的人格類型,優(yōu)化模范角色的形象塑造,并真正確立兒童視角,遵循兒童的價值接受機制。
語文;教科書;小學;模范角色;價值取向
語文教科書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其中,塑造模范角色是教科書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和人格模塑的重要手段。所謂模范角色,是值得學習的人物形象。他們可能來自不同國度,生活在不同時代,但都在某些方面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研究模范角色的類型特征與價值蘊涵能更好地發(fā)揮榜樣的價值引領作用,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從文化角度對教材編寫進行理性審視與深度反思。
本文選取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頻度差異分析和形象塑造分析的方法,對其中的模范角色的性別、職業(yè)、身份、時代、國別、民族以及價值取向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發(fā)現模范角色內隱的價值信息,更好地發(fā)揮教科書的育人功能。
模范角色是因為什么而成為學習的榜樣,即模范角色的價值蘊涵,這是至關重要的研究問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中有165篇課文共塑造了219位模范個體形象,另有7篇課文塑造了模范集體群像。*上述統(tǒng)計不包括詩詞作品;模范角色一般只選課文中的主要角色。對這些模范角色所蘊含的價值取向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
第一,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模范角色所蘊含的價值取向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個體與國家、社會、集體的價值標準,包括無私奉獻、熱愛祖國、遵紀守法;(二)個體與他人的價值標準,包括關愛互助、親孝友情、真誠信實、謙虛寬容、團結合作;(三)個體的價值標準,包括智慧才能、勇敢堅毅、科學精神、勤學敬業(yè)、自立自強、專注認真、勤勞儉樸、勇于改過、大膽創(chuàng)新、熱愛生活、珍惜時間;(四)個體與自然、環(huán)境的價值標準,包括保護環(huán)境等。其中,個體的價值標準位列第一,占41%,其次是個體與他人的價值標準,個體與國家、社會、集體的價值標準和個體與自然、環(huán)境的價值標準,分別占36%、18%和5%。我們知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倫理型文化,重視道德實踐,強調個體服從群體,所以,傳統(tǒng)意義上的模范都是道德品質至上者,體現的大多是社會取向或群體取向。而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突破了上述傳統(tǒng),將個體的價值標準置于首要位置,在樹立道德楷模的同時強調智慧才能、勇敢堅毅、科學精神等價值取向(分別占11%、8.5%和8.5%),從而豐富了模范形象塑造,反映了當代社會對模范角色文化認知的轉變。

表1 模范角色價值取向統(tǒng)計表
注:一個模范角色的價值取向從主到次最多選取兩項;一篇課文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模范角色(包括模范集體),其價值取向相同,則合計1人次。
第二,就模范角色的價值取向來看,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比如,教科書集中塑造了一批熱愛祖國和無私奉獻的模范角色,其中既有革命戰(zhàn)爭年代為理想捐軀的英雄郝副營長,為抗擊日寇壯烈犧牲的狼牙山五壯士,也有當代為建設祖國、保衛(wèi)邊疆默默奉獻的筑路工人、邊防戰(zhàn)士,他們身上,都體現出愛國主義理想和社會責任觀念這一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人際和諧思想也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反映在教科書中,就是對親孝友情、關愛互助等價值取向的高度重視(分別占9%和20%)。相關模范角色不僅貫穿所有教材,并且,在不同階段體現出不同側重點。由低年級孝敬父母、關愛家人到中年級關心、愛護同學、朋友,再到高年級關懷、幫助弱小者、陌生人,由近及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另外,勤學敬業(yè)、真誠信實、謙虛寬容、勤勞儉樸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都在語文教科書中得到體現。
第三,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也力圖彰顯時代精神。一些具有現代取向的價值觀念,如科學精神、保護環(huán)境、大膽創(chuàng)新、團結合作等,都在教科書中有所體現(約占15.5%)。比如,以科學精神為取向,教科書塑造了21個模范角色。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伽利略、魏格納、法布爾,也有普普通通的小學科學老師、美術老師和少年兒童,他們共同詮釋了科學精神的要義:不迷信、不盲從、實事求是、勇于實踐、執(zhí)著探究。又如,保護環(huán)境也是當代人類重要課題。教科書不僅倡導植樹造林,綠化環(huán)境,珍惜資源,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如《青山不老》《清澈的湖水》);還關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命,強調關愛、保護動物、植物(如《爺爺和小樹》《老人與海鷗》),描繪了一幅幅人與境諧的美麗圖景,傳遞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理念。另外,一些模范角色如《想別人沒想到的》中畫師的小徒弟、《一次成功的實驗》中三位小學生,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都契合了當代社會需要,從而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女性模范
在教科書中,女性模范的數量、職業(yè)與身份、價值取向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它們傳遞著性別差異信息,反映了特定形態(tài)的性別意識文化。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共塑造了219位模范個體形象。其中,男性角色165人,占總數的75.34%,女性角色49人,占總數的22.37%,另有5人性別不詳。從插圖來看,男性圖片有96張,女性圖片只有23張。可見,男性模范占絕對優(yōu)勢,女性模范的數量明顯偏少。
對49位女性模范的職業(yè)與身份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其中絕大多數是少年兒童,另有12人以家庭角色(母親、妻子等)的身份出現,只有4人從事社會職業(yè),僅占8.16%。而男性模范中從事社會職業(yè)的占53.33%,并且,他們所從事的大多是社會主導職業(yè),包括領袖、科學家、藝術家、軍人、干部、教師、醫(yī)生等,在家庭角色中,男性模范僅占3.64%。由此可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觀念并沒有在教科書中得到徹底改變,男性仍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而女性依然在家庭范圍內扮演主要角色。
再對女性模范的價值取向進行統(tǒng)計,并與表1作比照,可以發(fā)現,關愛互助、親孝友情位列一二,分別占26.67%和17.78%,而無私奉獻、熱愛祖國僅占6.67%和2.22%。這也反映了教科書的性別價值觀,即,女性應在關愛他人方面成為楷模,男性則應在貢獻社會方面成為榜樣。另外,統(tǒng)計顯示,在以智慧才能、勇敢堅毅為取向的模范角色中,男性占絕大多數,女性僅占9.09%和11.76%。這說明教科書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性別刻板化傾向。對于女性來說,善良、寬厚、仁愛的傳統(tǒng)品質往往被突出與強調,而聰慧、勇敢、獨立、堅韌的現代精神常常被忽視與省略。
(二)兒童模范
兒童模范是學生的同齡人,也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在教科書中,兒童模范的數量、身份、時代分布、價值取向等直接決定了他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決定了他們是否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共塑造了86位模范兒童,占到模范角色總數的39%(另外,還有4篇課文塑造了兒童模范群像)。其中,55位模范兒童集中分布在第1-6冊教材中,占到這6冊教材模范角色總數的61.11%。應該說,這一數量與分布是基本合理的。因為相比成人模范,兒童模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容易被學生認可與接受。尤其在低年級,更應適當增加兒童模范的數量,使教科書更契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發(fā)展。
在86位兒童模范當中,既有未來的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也有家喻戶曉的戰(zhàn)爭年代的小英雄,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當代的普普通通的少年兒童,他們就像是學生身邊的伙伴、朋友,真實而又親切,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模仿。
兒童模范的價值蘊涵也相當豐富,幾乎涵蓋了表1的所有方面。與女性模范相同,在兒童模范的價值取向中,關愛互助、親孝友情位列一二,分別占23.26%和13.95%。譬如,《棉鞋里的陽光》中為奶奶曬棉鞋的小峰,《胖乎乎的小手》中給媽媽洗手絹的蘭蘭,《小伙伴》中用實際行動幫助朋友的安東……一個個兒童模范講述著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愛的故事,引導學生用心靈感受愛,用言語表達愛,用行動奉獻愛。
(三)異國模范與少數民族模范
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今時代,教科書不僅要傳遞本國文化、本民族文化,還要吸收異國文化、異族文化,培養(yǎng)學生廣闊的胸襟與開闊的視野,使之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需要。在語文教科書中,模范角色(包括異國模范與少數民族模范)正是引領學生接觸、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向導。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共塑造了80位異國模范,占到模范角色總數的36.53%(另外,還有3篇課文塑造了異國模范群像)。這一數據較之以往有明顯提高,可見新教材對多元文化的價值追求。這些異國模范來自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的17個國家,涉及古代、近現代、當代等各個歷史時期。其中,古代模范大多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近現代模范大多是各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當代模范則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特別是少年兒童占了絕大多數。譬如,英國探險家魯濱孫憑借頑強的毅力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在荒島孤獨生活20余載成功返回祖國;法國科學家瑪麗·居里憑著對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克服各種困難,終于發(fā)現并提煉出鐳;德國女中學生烏塔獨自一人周游歐洲,表現出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海灘邊的小男孩竭盡全力拯救淺水洼里的小魚,體現了關愛自然、珍惜生命的現代人文精神;等等。這些模范角色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品質、價值觀念正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所欠缺的。因此,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教科書塑造異國模范的用意所在。
但是,我們也發(fā)現,在12冊教材中只有1位少數民族模范,即《藏戲》中的西藏高僧唐東杰布。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缺憾。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燦爛的歷史文化。所以,塑造少數民族模范,弘揚各民族文化,是語文教科書義不容辭的職責。
(四)平民模范與領袖模范
所謂平民模范,是相對于那些有特殊身份或有突出貢獻的模范而言的。他們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既沒有顯赫的聲名,也沒有偉大的成就。但是,恰恰就是這些平民模范構成了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感動,讓我們得以領悟生命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共塑造了69位平民模范,占到成人模范總數的51.88%。這不僅體現了教科書的平民視角,也反映了關于模范角色的觀念轉變。即,模范不再只是領袖、英雄、偉人等少數幾個杰出人物,生活中的普通人、尋常人都可以成為模范。例如,《用心靈去傾聽》中那位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無私幫助孩子的問訊處工作人員,《釣魚的啟示》中自覺遵守法律、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父親,《難忘的一課》中認真、動情地教孩子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臺灣小學教師,等等。他們都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然而,美好的心靈、高尚的品質使他們當之無愧地成為模范,也讓學生在感動之余萌生學習的強烈愿望。
相比以往教材,人教版新教材中領袖模范的數量有所減少(共13人),但是,領袖形象卻更加立體與豐滿,不僅表現了領袖為革命事業(yè)無私奉獻、關心愛護群眾的傳統(tǒng)美德,還展現了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如超人的智慧才能、勇敢堅毅的品格等。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教科書在展現領袖風采的同時還刻畫了人性的真實。譬如,在《青山處處埋忠骨》中,我們既看到了毛澤東為革命甘愿犧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境界,也看到了一位年邁的父親在得知兒子犧牲在異國戰(zhàn)場后痛苦的心情與希望遺體歸葬的真實心聲。正是這種常人的情感與超人的胸懷的融合,使領袖形象更加真實而親切,使領袖終于走下了高高的神壇。
模范角色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也是教科書價值傳遞、價值建構的重要載體。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模范角色的價值引領作用?結合上述分析,我們對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更新模范角色的價值蘊涵
模范角色既應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也應體現時代發(fā)展趨勢,反映當代社會價值觀念。如前所述,一些具有現代取向的價值觀念,如熱愛科學、保護環(huán)境、合作創(chuàng)新等,已在新教材中有所體現,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時代主題被教科書拒之門外。譬如,在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當今社會,公平競爭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然而,教科書中沒有一篇課文是關于競爭的,沒有一個模范是參與競爭的,這與社會發(fā)展的現狀顯然不符。又如,熱愛自由,民主與平等,理解與尊重國家、民族、個體間的文化差異等一些當下重要觀念也在教科書中缺失。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更新模范角色的價值蘊涵,使教科書更貼近當代生活,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二)豐富模范角色的人格類型
模范角色不應該只是少數幾個社會精英,而應包括各民族、時代、階層的廣大人民群眾。在這一方面,人教版新教材較以往有了很大改觀,尤其是異國模范和平民模范的數量明顯上升。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首先,要增加女性模范的數量,改變男女角色比例失衡的現狀;與此同時,在女性角色定位上也應體現時代特征,不能把女性僅局限在家庭范圍,應讓她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責;既要表現女性溫柔、善良、賢惠、順從的傳統(tǒng)美德,也要表現她們勇敢堅毅、自立自強、追求男女平等的現代精神;還要注意協(xié)調新時代女性與傳統(tǒng)女性的比例,使學生看到更全面、更立體的女性形象,理解女性多元化的氣質性格。其次,要增加少數民族模范的數量。教科書必須打破漢族模范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塑造蒙、藏、回、壯等各民族模范,展現各族人民美好的心靈,弘揚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再次,模范角色所從事的社會職業(yè)也要更多樣化,尤其要增加從事商業(yè)、服務業(yè)等第三產業(yè)的模范數量,從而展現豐富多彩的當代生活圖景,詮釋“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的現代價值觀念。
(三)優(yōu)化模范角色的形象塑造
教科書是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傳遞價值觀念的,學生則通過感受形象來領悟內涵。因此,形象塑造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就模范角色而言,在形象塑造上須克服崇高化、程式化的弊病,力求真實化、典型化、個性化,使模范角色真正成為學生愛戴的英雄,成為學生樂意親近與學習的榜樣。譬如,阮恒就是這樣一位受學生喜愛的小英雄。年幼的他以為獻血就意味著死亡,然而為了拯救朋友的生命,他毅然決定獻血。在作出這一重大決定的過程中,他有過猶豫與矛盾,他也對死亡的威脅感到強烈的恐懼,但是,拯救朋友的愿望使他最終戰(zhàn)勝了恐懼,勇敢地舉起手來……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高尚的人格、無私的品質,更是真實的人性,是人類在面臨生死抉擇時痛苦的掙扎,正是這一切造就了一位不同尋常而又當之無愧的英雄。湯姆·索亞則是一位個性鮮明、集優(yōu)缺點于一身的兒童模范。在一些人看來,他不愛讀書,調皮搗蛋,愛搞惡作劇,簡直就是個“野孩子”,但是,正是他憑借勇氣與智慧在探險的過程中揭露了強盜喬埃的罪惡行徑,并成功地救助了同學貝琪,從而成為小鎮(zhèn)上人人愛戴的英雄。可見,模范并不總是崇高偉大、完美無缺,相反,有血有肉、可親可信的藝術形象才更富有感染力與生命力。
(四)確立兒童視角,遵循兒童的價值接受機制
小學語文教科書的讀者對象是兒童,因此,必須確立兒童視角,遵循兒童的價值接受機制。具體來說,一方面,教科書要貼近現實,力求真實、全面地反映當代兒童的生活面貌,特別要關注兒童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面臨的壓力,感受的困惑、苦惱、恐慌等情緒,幫助學生正確對待成長的煩惱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滿足學生精神成長與價值建構之需要;另一方面,教科書在塑造模范角色時須遵循兒童心理特征,尤其是兒童模范一定要體現兒童特性,才能為兒童所喜愛。譬如,倔強好勝、苦練絕招的小柱子,調皮而又善良、一心想做好漢的查理,見多識廣、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等,他們身上都體現出兒童特有的氣質與個性,所以才能真正成為兒童的朋友與榜樣。
TypeCharacterandValueContentofModelRolesinChineseTextbooksforPrimaryPupils
LU Ying
(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
For textbooks, figuring model rol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value commun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Model roles in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pupils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edition) show rich value content and varied value orient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tendency of gender stereotype and the lack of some modern value ideas. Therefore, for Chinese textbooks, it is essential to renew value content of model roles, enrich personality type of model roles, improve image description of model roles, use children’s vision and follow the children’s value reception mechanism.
model role; value orientation;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pupils
2011-05-01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文化學視域下的語文課程改革回顧與展望”(SCG32)的研究成果。
呂 映(1970-),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G623.2;G624
A
1674-2338(2013)02-0132-05
(責任編輯沈松華)